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11: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八年级 班 学科:语文 第 1 课时 第 周
课题 16.我为什么而活着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为什么还活着?为了“金钱、荣誉、名利、梦想”等。 二、自学自研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阐述追求爱情、知识和对人类遭受苦难同情的原因。 第三部分( 5):总结全文,重申活着的价值,与开头呼应。 三、深入探究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3.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4.朗读第2段,说说寻求爱情的原因。 5.第3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6.第4段开头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人? 讨论后明确: 1.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是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三是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3.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4.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5.(1)了解人的心灵; (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6.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7.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的是怎样的人?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四、主旨归纳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五、拓展阅读 课外去阅读罗素的相关作品。 六、作业 积累关于爱情、知识的名句。
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渴望爱情——追求美好的生活 追求知识——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同情苦难——渴望拯救人类的苦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