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优质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了解传记体裁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次女。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传记《居里夫人传》。
(二)写作背景
1896年,法国的亨利柏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居里夫人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了柏克勒尔的报告,开始系统地探索除铀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化学元素具有类似的放射性,进而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和镭。于是,居里夫妇在巴黎工业物理化学学校内找到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略加修整后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室”,在这里他们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课文就记录了他们经过四年的辛勤劳动,对沥青铀矿矿渣进行了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终于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氯化镭的过程。
三、导读理解
1.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了玛丽居里学生时期与结婚后生活的共同点——“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说明居里夫人不以环境为苦,而以工作为乐。这段话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2.从文中划出描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语句。体现出工作环境的什么特点?
明确:“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工作环境恶劣
3.本文为何要具体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恶劣?
明确: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居里夫妇还能作出如此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他们具有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
4.第2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岀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昻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5.第2段说“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而第6段说“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第2段是说明客观糸件极差,给人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第6段表现的是工作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不矛盾。
6.第6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看,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妇顽强忘我、痴迷科学的精神。
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概括旧棚屋的简陋,启下引出下文提取镭的工作。
7.第13段中,“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反自然”的生活指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一下。
明确:一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二是指放射性元素对人身体有害,却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8.第10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9.第12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10.居里夫人为什么觉得这是快乐的?
明确:(1)他们为能把精力全部用在他们喜欢的工作上而快乐
(2)为能专心工作而快乐。
11.第22-26段写居里夫妇观察镭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真切感人,形象而又细致地表现了两位科学家对自己实验成釆的喜爱程度。
自我检测
1.赏析句子中加粗的词。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2)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怎样理解“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这句话?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
(4)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极大”这里指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热忱。
(2)“领域”指的是他们的学术范围,“梦境”是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境界。
2.答案:(1)居里夫妇终于揭开了镭的神秘面纱(或:居里夫妇终于发现并提炼出了镭)。
(2)这说明两位科学家为了科学实验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把献身工作视为极大的乐趣。
(3)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令玛丽夫妇朝思暮想的镭比作“零星的宝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镭的珍贵无比。
(4)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玛丽夫妇发现镭前后的举手投足和神情姿态,表现出两位科学家对自己实验成果的喜爱之情。
《美丽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2.了解居里夫人提取镭的艰辛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坚守与乐观精神。
3.了解传记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从“诺贝尔奖”导入。2.补充居里夫人的其人其事。3.明确本课的体裁:传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注音、读、写)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4.用表格概述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5.从表格所填的四个内容,你能发现什么特别之处?6.小结传记特点之一:真实。
三、再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看看文章除了作者自己的叙述之外,还用到什么内容。
2.除了作者自己的叙述之外,课文中多处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这是什么写法?请找出相关段落,并说说它的作用。
3.朗读体会引用的作用。
4.小结传记特点之二:引用资料。
四、细读课文
1.学生读第2、3段。2.找出概括这两段话内容的句子。
3.批注:科学研究的艰辛、困难。
4.学生朗读第22段。5.比较第2、3段和第22段在写法上的区别。(客观叙述——想象)
5.小结传记特点之三:想象。
五、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居里夫妇语言和行动的语句。2.小结传记特点之四: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3.给以下句子做批注:
①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②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4.通过批注,说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怎样的人。题目“美丽的颜色”有何深刻的含义?
六、总结课文 屏显:传记的主要特点:
1.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2.引用资料。以表现叙述的真实性。
3.想象。可以发挥适当的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
4.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