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图的类型与判读
1.光照图的基本类型
类型
图示
判断方法
侧视图
中心点为赤道上某点,所绘制的半球南、北半球各占一半。左图为6月22日光照图,图中AB为晨线,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时;A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C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俯视图
中心点为极点,所绘制的半球为北半球或南半球。左图为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C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
斜视图
中心点既不在赤道上,也不在极点,显示的一个极点在中心点以下,通常为南极点。左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
圆柱投影图
沿某条经线切开,并左右展开。左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为12月22日光照图
局部图
图中南极洲的轮廓清晰可见,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12月22日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D点所在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左图为局部侧视图。AC为昏线,BC为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为6月22日光照图;135°W为0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45°E
2.判读光照图的基本思路
(1)提取空间信息——定位:
①确定南北极点: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其判断极点。
②确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的为东经度,依次减小的为西经度。
③确定自转方向: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自转方向;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标注经度,则要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自转方向:东经度数的递增方向或西经度数的递减方向为自转方向。
以上三点可以互相验证,已知其中一点可以判断其他两点。
(2)提取时间信息——定时:
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七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
(3)综合运用:
①确定日期:
a.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二分日。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为二至日。
②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侧视日照图中,过地心且垂直于晨昏线(圈)的入射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为直射点,如下图中的A点。
③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④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⑤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例1] 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回答(1)~(2)题。
(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12时 B.9时
C.8时 D.5时
(2)与上图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此时45°E与23°26′S交点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以此时太阳直射此点,即45°E的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求知位于0时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9:00。第(2)题,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好相反。
[答案] (1)B (2)D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为考查的知识点,下面简单归纳如下: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昼夜交替及地方时的出现
①出国旅游或访问时,根据各地的时差能正确调整手表时间,并能做好出行安排;
②充分利用各地时差,合理安排国际商务活动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方向发生偏移
①港口、聚落在河流沿岸的选址;
②防洪堤坝的选址及建设;
③挖沙场地的选址;
④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的确定
⑤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⑥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随季节变化的合理调整;
②楼间距的合理选定;
③不同纬度的地区,窗户朝向的安排
四季、五带划分
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活动;
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例2] 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遇到问题
解答问题
(1)他们认为: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解析] 本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第(1)题,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入房间内部。第(2)题,日出、日落时的太阳高度角低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所以旗杆影子应比正午时长。第(3)题,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且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处于黑夜中心,其地方时为0:00,太阳此时应正直射在(23°26′N,20°W)。
[答案] (1)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入房内。
(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应小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如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1~3题。
1.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图中字母D所代表的节气(北半球)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由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地球位于太阳系
B.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C.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D.地球上有液态的水
解析:第1题,图中天体为太阳和地球,以太阳和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第2题,C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A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D处介于中间,为秋分。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只有A选项。
答案:1.B 2.C 3.A
4.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下图中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解析:对平直河流而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向一侧的河岸以冲刷作用为主,另一侧河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此题重点在于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进行判断,确定B选项正确。
答案:B
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楼房各朝向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1月和7月的“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方位图”。据此完成5~6题。
5.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表示1月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
B.L2表示7月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
C.该地可能位于深圳
D.该地可能位于北京
6.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该地房屋主墙面应朝向( )
A.南方 B.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应用。第5题,我国太阳辐射相对较强的季节为夏季,根据图中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出,曲线L1代表7月,曲线L2代表1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7月份来自南北方向的太阳辐射小于来自东西两侧的太阳辐射,故该地应位于回归线附近,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推测该地可能位于深圳。第6题,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该地房屋主墙应朝向南方。
答案:5.C 6.A
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7~9题。
7.C点的经度是( )
A.90°E B.150°E
C.165°E D.90°W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9.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为( )
A.6时 B.8时
C.20时 D.8时或20时
解析:第7题,由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可知,C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时,再根据此时的北京时间为20时,即可求出C点的经度为90°E。第8题,此日太阳直射20°N(或20°S),不会为二分日;C点在赤道上,昼夜等长;AB的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与70°互余,应为20°。第9题,由题意知,C的地方时为12时,而C点的经度为0°(或180°),由此可求出北京时间为20时(或8时)。
答案:7.A 8.C 9.D
10.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B
下图所示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11~12题。
11.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解析: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均从朝南窗户射入,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如③所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为冬至日正午入射光线。
答案:D
12.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
A.150°E B.160°E
C.105°E D.90°E
解析:该地正午12点(地方时)时,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为150°E。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成功发射,随后11月13日、14日两次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无人和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材料2:“太阳系模式图”。
(1)“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时间为(2分)( )
A.29日8时16分 B.30日10时05分
C.29日10时05分 D.30日8时05分
(2)从“天宫一号”发射到“神舟八号”发射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2分)( )
A.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酒泉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北京的日出越来越晚
D.我国北方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3)“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升空后,将围绕图中________行星(填序号)运转并实现对接。该行星与其他行星最大的特殊性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显示出的该行星形成这一特殊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4)材料2图示中的a、b行星没有卫星,c~h行星均有自己的卫星,分析这两类行星所处天体系统的差异。(6分)
解析:第(1)题,我国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西五区区时早13个小时,故此时纽约时间为29日8时16分。第(2)题,从9月29号到11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近日点运行,公转速度越来越快,自转速度与时间无关;酒泉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这一段时间在秋分到冬至日之间,我国白昼越来越短;北京的日出越来越晚。第(3)题,“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围绕地球,即图中的c行星运转对接,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最大特殊性是地球上具有生命。图中显示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上存在生命提供了稳定的宇宙环境。第(4)题,有卫星的行星与其卫星组成更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这类行星比没有卫星的行星,所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更低一级。
答案:(1)A (2)C (3)c 存在生命 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创造了稳定的宇宙环境
(4)行星a、b所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h行星所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这些行星与各自卫星形成的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14.甲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依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将甲图中的A、C两点在乙图中标出。(8分)
(2)甲图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的太阳光照图。(2分)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6月1日 D.10月1日
(3)根据上题的日期判断,此日,B地地方时________时日出,昼长________小时,白昼将逐渐变________(长、短)。(6分)
(4)若计划在A、B、C三地均新建住宅小区,小区中的楼房高度均为H,则楼间距最大的是________地。(2分)
(5)B地位于C地的________方向。A、B、C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据甲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150°E经线上,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比较接近北回归线。该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将北移,故该地的昼长将增长;A、B、C三地中,B的纬度最高,物体的影子较长,故楼间距最大。B位于C的西北方向;A、B、C三地中,B的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
答案:(1)如图丙。(2)C (3)4 16 长
(4)B (5)西北 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