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902年4月,鲁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写作背景
散 文 概念
文学的一大样式。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其中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
特点 散文以表现性情见长,形式自由,结构灵活,手法丰富多样,抒情、议论各主其事,也可兼而有之。
文体知识
màn
jì
yǎo
fēi
pōu
jī
烂 熳
发 髻
瞥 见
huì
piē
杳 无 消 息
芦 荟
绯 红
畸 形
解 剖
生字字词
wǎn
xùn
wù
jié
cuò
宛 如
不 逊
nì
深 恶 痛 疾
匿 名
诘 责
抑 扬 顿 挫
jiàn
油 光 可 鉴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鉴,照镜子。
没有一点儿音信。
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字词疏通
绯红:
标致:
掌故:
畸形:
不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鲜红。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正常的形状。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不正常状态。
傲慢无礼。逊,谦逊。
一、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看看课文采用了什么顺序。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之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时间顺序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再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再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庸俗麻木,
醉生梦死
材料二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呐喊》自序
精神困境
寻求希望
↓
失望
仙台是怎样的地方?“我”在这里受到怎样的待遇?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独处异国他乡,
对仙台的不适应
生活困境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初识藤野先生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外貌——
动作——
语言——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治学严谨
生活简朴
白
描
学
者
形
象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人物特征
评价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阅读第二部分,为“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拟一个小标题。通过事件,说说为什么他“在我心里和眼里是伟大的”。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匿名性事件
电影事件
离别先生
一、添改讲义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添改”即“添加”和“改正”
工作认真负责
二、纠正解剖图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藤野先生修改的鲁迅的笔记
→严谨治学、严格要求
三、关心实习
比较下面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1)“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2)“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3)“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热情诚恳
充满尊重
四、了解女人裹脚
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五、惜别
尊敬、关爱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品德高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尤其难能可贵。
我在困境和失望中遇到另一类日本人,发掘的“理想人性”。
反复阅读体会“我”对藤野先生评价内容,你认为他对“我”做的事情称得上“伟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三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盛行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阅读第36-38段,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增加勇气和力量,化为实际行动。
感激怀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弃医从文”是鲁迅医生中的大事。阅读第23-35段,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简要概括事件,划出表现鲁迅心里变化的重要语句并体会。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匿名信事件
对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受辱后的无奈和愤懑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爆发,中国政府选择中立,并把国土划分出去给中俄两国做战场。
看电影事件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看电影事件
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愚昧麻木
“刺耳”的欢呼声:弱国的屈辱,内心痛苦。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材料四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按:指电影事件),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结合全文,梳理鲁迅的心路历程。
失望→希望→失望→寻求希望
反抗绝望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爱 国
触发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国情感
离开东京的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赏樱花、学跳舞是见到先生的缘由
与先生正面陪衬
反面衬托
告别先生的直接原因
衬托出藤野先生公正、真诚的品质,在那种历史背景下尤为可贵。
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你觉得这些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双线结构
明线:
暗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作者的心路历程
(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
两条线索
两种真挚的情感
四个典型事例 一次思想上的转变
小结
写作特点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嘲讽、调侃的语调
怀念、感激
藤野先生
严正、庄重的语调
两种感情两种语调交替,构成文章审美趣味上的丰富性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回忆说:
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
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写自己的两位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还有就是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比较一下,二者的写法有何不同?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还写了自己另一位老师章太炎,请课后阅读,有兴趣同学可以一起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