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精品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精品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6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5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易考词语。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
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朗读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
白杨树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作者简介
初读感知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有改动。文章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的写作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红梅”“老黄牛”。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开垦( ) 外壳( ) 锤炼( )
无垠( ) 倦怠( ) 晕圈( )
倔强( ) 婆娑( ) 虬枝( )
楠木( ) 秀颀( ) 恹恹( )
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 不折不挠( )
kěn

zǎi
dài
yín
yùn
jué
suō
qiú
nán

yān

qián

náo
字词积累

(cān)参加
(cēn)参差

(yūn)头晕
(yùn)日晕
(shēn)人参
例句:展览会上,参(cān)展人参(shēn)的质量竟参(cēn)差不齐,令人大跌眼镜。
综( 错综 )
zōnɡ
cónɡ
zōnɡ
棕(棕榈)
淙(淙淙)
砥(dǐ)砥砺
诋(dǐ)诋毁
抵(dǐ)抵挡
有言(讠)莫诋(dǐ)毁,
有手(扌)能抵(dǐ)挡,
有石(石)当砥(dǐ)砺。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无限广阔。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界限,边际。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思考:作者用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赞美
高声赞美


实在
绝不是
观察:从远到近
感情:由浅入深
赞美、崇敬之情
“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出现了4次,有何作用?
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
行文的感情线索
“不平凡”
抒情线索
文中第2、3段作者的感受是怎么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雄壮
欲扬先抑,为下文描写白杨树做好情感铺垫。
单调
惊奇
学习技巧
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澜起伏,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7段作者为什么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又夸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欲扬先抑
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
交代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烘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烘托
对比
文章最后一段写楠木有什么作用?
将两种树的不同品格和所代表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突出赞扬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需要由表及里地分析白杨树的形象。文章第5段开始着重描绘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大声朗读第5段,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
分析形象
第5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体形象呢?
干——笔直、绝无旁枝、丈把高
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力争上游
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第5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力争上游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第2课时
根据上节课我们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同学们觉得白杨树还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我从白杨树的________看出它具有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淡青色
朴实无华
回顾导入
你能联想到什么人具有白杨树这样的优秀品质吗?
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
1.通过白杨树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家乡的哨兵有什么
共同特征呢?
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象征
学以致用
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者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白杨树除了象征农民和哨兵外,还象征什么?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它“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这与当时根据地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落叶
梅花
练习巩固
荷花
蜡烛
翠竹

太阳
孔雀

题白杨树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礼赞
景象美
象征美
农民
精神和意志
哨兵
形神美
托物言志
白杨树
板书设计
主旨归纳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
拓展延伸
植物 特点 象征意义 诗句
松柏
苍劲耐寒
坚贞不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虚心有节
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郑思肖《爱竹歌》

迎寒怒放
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植物的象征意义

傲霜而立
避世隐居,淡泊名利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灵活强健
生命力强,依依惜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出淤泥而不染
清廉高洁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长篇小说奖。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其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
题白杨图
茅 盾
余曾作短文曰《白杨礼赞》,画家某取其意作白杨图,为题俚句。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①伍,甘居榆枣俦②。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③!
【注释】 ①枋:即檀树,木材贵重。②俦(chóu):同类。 ③同仇:共同对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对《白杨礼赞》一文的高度艺术概括,表现了白杨树的形象、气质。开头二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挺立如长矛”一句,既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又展现出了白杨树的战斗风姿。三、四句借描写白杨树的枝叶,形象地赞美军民的团结与力争上游的精神。五、六句中,“羞与”“甘居”鲜明地表明了诗人的立场。末尾二句点明题旨,直抒胸臆。“与子同仇”与第二句中的“长矛”意象遥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和画家的战斗意志。通观全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笔下白杨之神韵与作家笔下白杨之气魄的高度融合。
一课一得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请你仿照这种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①仔细观察事物,描摹事物;
②寻找象征物和象征对象的共通点;
③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审美,挖掘其独特的精神品质;
④借鉴写作技巧,增强文章表现力。
写作指导
泥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地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们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的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以泥土象征默默奉献的人,表达赞美之情。
写作示范
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