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李清照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核心素养
第三课时
渔家傲
李清照
最美不过中国词,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带给读者唯美的享受。
有同学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诗词吗?有同学知道南宋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吗?之前学过的《如梦令》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邀请同学背诵展示。
《渔家傲》导入
渔家傲
李清照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目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宋代)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预习交流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写作背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朗读课文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连着如波涛翻滚的云。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
天帝情意恳切地相邀。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译读本词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间不早了。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1. 《渔家傲》一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请用词中一个字概括。
2.词人梦到哪些内容?(提炼概括)
海天相接图
天帝 问
“我 ” 报
“梦”
3.词人以梦来写有何用意?
借梦抒怀
“梦”
整体感知
走进李清照这个梦,哪些词句让你感觉“我”身在梦中?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内容解析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思考:“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 “舞”字用得妙,原因是什么呢?
“舞”字用得妙的原因是:“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的情景。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
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
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
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
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我“沉醉不知归路”。
我们从她的梦境里能读出哪些悲苦?
在最美的年华,我嫁给了爱情。
虽有“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苦,更多的是情投意合的甜蜜。
可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我追随海上逃亡的皇帝,历经艰险。
丈夫去世,我的心永远空了。
孤苦无依的我四处漂泊,寻寻觅觅,却总是冷冷清清。
昨日繁华已成梦一场,我将归向何处?
再回梦境,在这梦幻雄奇的背后,你有没有读懂更多?
一个悲苦的女子为何能做这样一个雄奇的梦?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坚定的语气读?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
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__。
婉约
豪放
一代词宗 乱世美神
合作探究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拓展延伸
心灵对话:
假如我们穿越到李清照的时代,正站在词人李清照的身边,看到了她写的这首词,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呢?
请以“”李清照,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说几句话。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本课小结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
景象:_____________;
感觉:_______________;
气势:_______________。
.海天相接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
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
怀才不遇的感慨
殷勤问我归何处
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
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随堂练习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D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2.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1.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同步检测
(满分:85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辨(biàn) 嗟叹(cuō) 提携(xié) B.挠搔(sāo) 燕脂(yàn) 铜雀(tóng)
C.折戟(qǐ) 簪子(zān) 殷勤(yīn) D.未销(xiāo) 谩有(màn) 蓬舟(péng)
2.下列诗词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恨别鸟惊心(使动用法,使……惊动) B.浑欲不胜簪(名词作动词,插上簪子)
C.欲辨已忘言(名词,言语) D.天接云涛连晓雾(名词作状语,像波涛)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对下列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大意: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大意: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望》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雁门太守行》描述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C.《赤壁》中“铜雀春深锁二乔”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
D.《渔家傲》将孤苦无依、家国担当、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相结合,全诗虚实结合。是一篇记梦佳作。
7.下面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2分)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8.下列关于“酒”的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1)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B.(2)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
C.(3)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
D.(4)是隶书,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
9.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晋代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和杜牧都是唐代诗人,并称为“小李杜”。《雁门太守行》《赤壁》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
10.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④②⑥①⑤
C.⑤⑥②①④③ D.⑤①②⑥④③
11.八(5)班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班级学习小组搜集了下面这首唐诗。诗文空缺处填“随”好还是填“入”好 请你选择并说说理由。(3分)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我选择 ,理由: 。
(2)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他引用古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华,你一人在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达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你可以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花朵,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在学习上总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在学习上可不能偷懒啊!”
(3)班级准备举行古诗词吟诵会,请你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4分)
通 知
八(5)班全体同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改善同学们的文化修养,今天下午三点将在教室举行古诗词吟诵会,请全班同学准时到场。
2022年12月21日
八(5)班班委会
①通知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通知中画线的句子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班长推举你担任古诗词吟诵会的主持人,你将用怎样的开场白来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4分)
1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10分)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一)群文阅读(6分)
归园田居·其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注:樽(zūn);觞(shāng);眄(miǎn,斜看);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扶老(手杖);憩(qì);遐(xiá);岫(xiù,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翳(yì,阴暗的样子);桓(huán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饮酒》中哪句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认为他逃避生活。请你结合以上三首诗歌和《饮酒》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春望(8分)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3分)
3.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春望》中首联运用对比手法,“破”和“在”形成对比,写出了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之感。
B.“浑欲不胜簪”中的“浑”是“简直”的意思,“胜”意思是“承受”,此句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的苦闷以及思乡之情。
C.颈联运用夸张和对偶的手法,主要表现诗人期盼和平的美好愿望。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三)比较下面两首诗并思考以下问题。(6分)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忆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比较《雁门太守行》的颔联和《忆江南》中的画线句子,两位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手法上有何共性?(3分)
2.李贺因为诗歌风格多怪异奇特且诗歌中喜欢与神仙鬼怪为伴,后人称他为“诗鬼”。请从《雁门太守行》中选择你认为最奇特的一句诗并加以赏析。(3分)
(四)比较杜牧两首诗并思考以下问题。(11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3分)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4分)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分)
(五)渔家傲(10分)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其实是________的折射。下片中的“ ”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3分)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4分)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嗟jiē。B项,燕yān。C项,戟jǐ。
2.D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古诗词节奏的能力。D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C项,“言”应是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4.D 解析:对偶的修辞手法要求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或相对。
5. B
6.C 解析:(闺怨诗:主要描写民间思妇的忧伤、少女怀春、思念亲人等类情感的诗歌,《赤壁》是咏史抒怀诗)
7.B
8.D 解析:“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错误。隶书的特点是: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笔画有折无转,方笔和圆笔兼用。
9.C
10.A 解析:语段论述了对“宁静”的追求。③句为首句,总领全段;接着②句和⑥句则举例论述;④句“类似的例子”总结了②句和⑥句,又引出了⑤句的“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①句紧承⑤句,表达对“宁静”的感受。所以排序为:③②⑥④⑤①。
11.(1)我选择 随 ,理由: “随”字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飘落的桃花随着平缓的流水流向远处的情景 。
(2)B
(3)①把署名与日期调换位置 。 ②改善 ”改为“ 提高(或:提升) ”。
(4)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古诗词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们漫步古诗词天地,展示我们的风采。“古诗词吟诵会”现在开始!
12.(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二、
(一)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陶渊明不是逃避人生,他想要逃避的仅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的本身。他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在他看来村落和炊烟让自己忘却世间的烦恼,即使自己带月荷锄,躬耕农事也自得其乐,此外闲适安逸、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也正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不是逃避主义者。
(二)
1.草、木、花、鸟。
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3. D 解析: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三)
1.二者都运用了很多颜色的词语,从视觉效果分别描绘了两军激战的悲壮惨烈画面以及春日美丽的江南图景。
2.言之成理即可。
(四)
1.项羽 周瑜 曹操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五)
1.梦境 现实生活 报
2.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3.A.有误,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错。“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此字并非描写天空的景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
核心素养: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课时安排:3课时
第3课时 《渔家傲》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一、情境导入
最美不过中国词,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带给读者唯美的享受。有同学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诗词吗?有同学知道南宋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吗?之前学过的《如梦令》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邀请同学背诵展示。
二、预习交流
1.关于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笺注》。
2.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朗读本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四、译读全词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银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译: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解读:“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①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②“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③“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④“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译文: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解读:“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①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②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③“归何处”一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开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译: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解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①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吹取:吹得。三山:《史记》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译: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解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③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
五、整体感知
1.《渔家傲》一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请用词中一个字概括。
明确:“梦”
2.词人梦到哪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海天相接图、天帝问、“我 ”报
3.词人以梦来写有何用意?
明确:借梦抒怀。
六、内容解析
(一)走进梦境,读出雄奇
1.走进李清照这个梦,哪些词句让你感觉“我”身在梦中?
明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 “舞”字用得妙,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舞”字用得妙的原因是:“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的情景。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4.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明确: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5.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二)再回梦境,读出悲苦
1.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明确: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2.我们从她的梦境里能读出哪些悲苦?
明确: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我“沉醉不知归路”。在最美的年华,我嫁给了爱情。虽有“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苦,但更多的是情投意合的甜蜜。可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我追随海上逃亡的皇帝,历经艰险。丈夫去世,我的心永远空了。孤苦无依的我四处漂泊,寻寻觅觅,却总是冷冷清清。昨日繁华已成梦一场,我将归向何处?
再回梦境,在这梦幻雄奇的背后,你有没有读懂更多?
(三)关注归宿,读出词心
1.一个悲苦的女子为何能做这样一个雄奇的梦?“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帝所?“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坚定的语气读?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
七、合作探究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明确: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八、拓展延伸
1.畅谈感悟。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2.心灵对话。
假如我们穿越到李清照的时代,正站在词人李清照的身边,看到了她写的这首词,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呢?
请以“”李清照,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说几句话。
九、本课小结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忆力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十、随堂练习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
景象:_____________;感觉:_______________;气势:_______________。(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板书设计:
渔家傲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词。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
2.诗歌以诵读为主,读中品,读中悟,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诵读,体会他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中导读】
第3课时 《渔家傲》导读
一、朗读本词(标注节奏)
二、译读全词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
云涛:
星河:
转:
译:
解读:“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①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②“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③“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④“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所:
天语:
殷勤:
译文:
解读:“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①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②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③“归何处”一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开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
译:
解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①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休住: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吹取:吹得。三山:《史记》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译:
解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③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
三、整体感知
1.《渔家傲》一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请用词中一个字概括。
明确:
2.词人梦到哪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
3.词人以梦来写有何用意?
明确:
四、内容解析
(一)走进梦境,读出雄奇
1.走进李清照这个梦,哪些词句让你感觉“我”身在梦中?
明确: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 “舞”字用得妙,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4.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明确: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5.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二)再回梦境,读出悲苦
1.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明确:
2.我们从她的梦境里能读出哪些悲苦?
明确: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我“沉醉不知归路”。在最美的年华,我嫁给了爱情。虽有“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苦,但更多的是情投意合的甜蜜。可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我追随海上逃亡的皇帝,历经艰险。丈夫去世,我的心永远空了。孤苦无依的我四处漂泊,寻寻觅觅,却总是冷冷清清。昨日繁华已成梦一场,我将归向何处?
再回梦境,在这梦幻雄奇的背后,你有没有读懂更多?
(三)关注归宿,读出词心
1.一个悲苦的女子为何能做这样一个雄奇的梦?“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帝所?“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坚定的语气读?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明确: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六、随堂练习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
景象:_____________;感觉:_______________;气势: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
2.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课后导练】
一、学完本课后,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
1.《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被称为千古名句。句中的“见”字能不能改用“望”字
2.《春望》一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4.《赤壁》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渔家傲》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对《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头”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3.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4.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5.下列对《渔家傲》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词。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
2.诗歌以诵读为主,读中品,读中悟,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诵读,体会他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中导读】
第3课时 《渔家傲》导读
一、朗读本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译读全词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银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译: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解读:“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①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②“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③“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④“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译文: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解读:“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①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②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③“归何处”一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开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译: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解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①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吹取:吹得。三山:《史记》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译: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解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③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
三、整体感知
1.《渔家傲》一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请用词中一个字概括。
明确:“梦”
2.词人梦到哪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海天相接图、天帝问、“我 ”报
3.词人以梦来写有何用意?
明确:借梦抒怀。
四、内容解析
(一)走进梦境,读出雄奇
1.走进李清照这个梦,哪些词句让你感觉“我”身在梦中?
明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 “舞”字用得妙,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舞”字用得妙的原因是:“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的情景。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4.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明确: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5.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二)再回梦境,读出悲苦
1.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明确: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2.我们从她的梦境里能读出哪些悲苦?
明确: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我“沉醉不知归路”。在最美的年华,我嫁给了爱情。虽有“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苦,但更多的是情投意合的甜蜜。可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我追随海上逃亡的皇帝,历经艰险。丈夫去世,我的心永远空了。孤苦无依的我四处漂泊,寻寻觅觅,却总是冷冷清清。昨日繁华已成梦一场,我将归向何处?
再回梦境,在这梦幻雄奇的背后,你有没有读懂更多?
(三)关注归宿,读出词心
1.一个悲苦的女子为何能做这样一个雄奇的梦?“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帝所?“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坚定的语气读?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明确: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六、随堂练习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
景象:_____________;感觉:_______________;气势:_______________。(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
2.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课后导练】
一、学完本课后,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
1.《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被称为千古名句。句中的“见”字能不能改用“望”字
2.《春望》一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4.《赤壁》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渔家傲》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如果改用“望”字,就显得故意做作了,不仅使“悠然”的情态丧失无遗,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2.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3.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
4.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词人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对《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头”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3.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4.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5.下列对《渔家傲》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答案:
1.C 解析:只要心志高远,远离尘俗,就不容易受到喧闹的外界的干扰。
2.C 解析:“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的说法有误。
3.C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C项,颈联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4.D 解析: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5.D “现实美好生活”说法不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