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少;而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多。
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一)南水北调
中国水资源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一)南水北调
(一)南水北调
结合工程线路示意图、P.81阅读材料“南水北调”工程,完成P.82活动3的表格。
项目 东 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优点
方案缺点
扬州附近 → 京杭大运河 → 天津;烟台、威海
长江下游
水量大;配套设施好,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黄河以南需抽水,运营成本高;水质较差
淮河、黄河、海河、华北地区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中 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优点
方案缺点
丹江口水库 → 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
水量较大;水质较好;配套设施较好;水可自流
地形较复杂,造价较高;占用耕地多,迁移民众多
黄河、海河、华北地区
明渠、暗渠输水
(一)南水北调
项目 西 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优点
方案缺点
长江上游 → 黄河上游
长江上游
水质最好;水可自流
水量小;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
西北地区
隧洞输水
(一)南水北调
课堂阅读P.87:“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入区(北方):
①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②有效遏制了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改善气候,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③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
④缓解争水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
⑤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次生盐碱化;
⑥可能引起外来物种入侵。
课堂阅读P.87:“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出区(南方):
①减少汛期流量,减轻洪涝灾害;
②枯水期水量减少,可能引起河口区海水倒灌,盐度上升,水质下降;
③部分江段泥沙淤积增加,阻碍航道通行
④径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下降;
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
(一)南水北调
课堂活动P.81:
1.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种用水量大);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2.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防治水污染;回收处理后再利用(再生水);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加强宏观调控;海水淡化。
课堂探究P.79:
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课堂探究P.79:
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混合农业区,生产需水量大。
2. 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调出区水质变差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降低。
防治措施: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调入区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①建排水工程,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农业结构,减少耗水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中国石油天然气
资源分布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陕甘宁地区
柴达木盆地
沿海大陆架
(二)西气东输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二)西气东输
天然气的优点:
①较清洁、对环境污染小;
②燃烧效率高、较便宜;
③属于流体,便于运输。
管道的优缺点:
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
但铺设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的必然性: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2)天然气开发受限制:西部地区资金短缺、本地对天然气需求量有限、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较差
(3)东部市场广大:经济发展的需求,大气环境的需求
(二)西气东输
(二)西气东输
一线:轮南→上海,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三次跨黄河,一次跨长江。
二线:外连中亚天然气管道,霍尔果斯→广州、深圳、香港。
课堂活动P.88:
1(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途经野生动物通道,易造成生态破坏;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2)“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区域发展带来哪些预期效果
对输入地:①缓解能源紧缺;②优化能源结构;③带动相关产业;④改善环境质量。
对输出地: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加快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建设基础设施;④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课堂活动P.88:
(3)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与资源调入区的环境影响,还要考虑对资源调配沿线区域的环境影响。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供生产生活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利: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三)西电东送
水能优点:
清洁、可再生能源
水能分布:
90%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阅读P.84: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技术保障: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三)西电东送
北线:将黄河上游的水电(龙羊峡、青铜峡)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思考1:目前北路送电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与以往相比,对京津唐的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好处?
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三)西电东送
中线: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葛洲坝、三峡)输往华东地区。
思考2:中路主要为水电,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修建的水库,使上游河道水量增加,促进水运的发展;养殖水产,发展旅游,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三)西电东送
南线: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天生桥、龙滩)和云贵的火电,输往珠三角。
思考3:南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水电,红水河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量大;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可进行梯级开发。
对输出地:
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经济);
改善基础设施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社会);
缓减因获取薪柴而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意义
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廉价的能源,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缓解交通压力,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输入地:
(四)北煤南运
我国煤炭分布
北多南少
“三西”煤炭
↓
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四)北煤南运
阅读P.85:“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
课堂活动P.86:
1. 指出目前我国“北煤南运”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其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运输方式:铁路+水运
合理性:煤炭是大宗货物,且北煤南运的运距长;铁路与水运的运量大、运费低;有完善的铁路与水运交通网和便利的港口。
2. 简述浩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①我国存在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完善铁路网;
②缓解北煤南运的交通压力;
③缩短煤炭运输时间;
④加大煤炭集中开发,缓解中东部煤炭缺口,保障能源安全。
课堂活动P.86:
3. 有人提议在北方产煤区建坑口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赞同。
我国输电技术水平较高;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对输入区 → 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对输出区 → 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增加附加值;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不赞同。
坑口电站建设成本较高;加剧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分别分析,请及时记背。以下主要为北煤南运等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 对输出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2. 对输入地区:缓解资源短缺,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3. 对沿线地区:工程建设可能破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