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三章》
22课
测
劳其筋骨
拂乱
空乏其身
人恒过
入则无……出则无……
法家 拂士
然后知
苦其心志
学习目标
理清内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体会作者说理的特点。
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
理,培养忧患意识。
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篇,结合问题独立思考,拿出笔随时做出批注,完成以下问题。
思
1、首段开头列举6个人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3、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
议
小组讨论指导:
1、议论文为了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会有一个论证的思路,一般我们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个结构来完成论证思路的讲解。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同学各抒己见,并互相纠正补充,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成员积极展示本组思想。
展
小组成员口头展示,回答准确者加小组分5分,答错了不扣分,其余同学可以自由补充或纠正,仍可加小组分5分。
展
都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展
首先,举六个名人的例子,得出“人才要在艰苦中磨炼”的道理。
接着,从个人角度论证人才还要经受思想磨难,才能成才。
然后,从反面强调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终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评
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最终得出强有力的结论。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短短142个字,却将个人成才、国家兴亡的道理,穿越千年,讲给我们听。文章振聋发聩,读来如醍醐(tí hú)灌顶,让人心有戚戚焉。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主导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对亚洲基建的控制。
GDP超10万亿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中国女排、中国跳水、中国乒乓创造无数体育奇迹。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天宫二号,空间试验。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香港暴乱,乱港暴徒一次次冲击和平底线。
美国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税,主动挑起中美
贸易战。
华为5G手机欧洲多个国家遭到停售。
NBA火箭队经理莫雷社交媒体发表涉港言论,支持
乱港分子,挑衅中国国家主权。
评
大到国家、民族,不能没有忧患意识。马嵬坡上杨妃的白绫,无辜做了唐玄宗贪图享乐的遮羞布。秦淮河上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女只是徒背了杜牧的骂名,统治者的歌舞升平才是南唐灭亡的根本。
小到班级、个人,更要有忧患意识。有的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实现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夜郎自大,觉得自己已经高枕无忧,下一次考试最终只能自吞苦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青少年才是担当国家兴盛的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心存忧患意识,争做最好最强。
检
13年浙江中考题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分)
翻译:
2、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检
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2、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用
1、完成《基训》相关试题。
2、预习《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