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章 信息系统的搭建实例
浙教版(2019版) 信息技术(高中)
4.1 搭建信息系统的前期准备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1、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
2、开发模式的选择
学习目标
重点:开发模式的选择及详细设计
难点:开发模式的选择及详细设计
重难点
课堂导入
信息系统的开发意愿总是来自对某个真实问题的解决需求。然而,要想将“意愿”发展为切实可行的“规划”,还有一个不断对需求、可行性、开发模式和架构等进行分析论证和清晰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只有严谨地执行这个过程,才能保证开发工作的针对性、高效率与低风险。即便是搭建简易的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也不可或缺。
4.1.1 需求分析
1、目标期待
搭建一个信息系统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但用户往往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开发人员。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通常不是从技术角度来表述的,如“我就是希望有个设备能够让我知道室内环境是否适宜”。这时,需要技术人员重新表述,并与用户确认。
2、功能需求
①核心需求,这是为了达到目标必须要有的功能;
②拓展需求,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使系统做得更令人满意的功能;
③创新需求,这一部分需求实现的功能对用户来讲不是很急迫,且一般要采用比较新的技术或方法。在“功能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阶段,需要对“目标”在技术层面上要达到的功能进一步界定。比如说,“室内环境”包括的要素较多,有湿度、温度,也可以包括各类污染物的浓度等,那么在这个系统中,到底在功能上要做到什么程度,这是需要界定的。
3、性能需求
信息系统的性能需求,主要包括存储容量、运行时间、传输速度和安全保密等性能指标。
4、资源和环境需求
信息系统运行进需要的资源和环境要求具体体现在:在硬件方面,采用什么终端设备,具体的传感设备型号,需要什么外部设备和数据通信接口等;在软件方面,采用什么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用什么语言编写代码;在使用方面,需要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达到何种程度。
5、用户界面需求
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是用户能够方便、有效、愉悦地使用该系统的关键之一。具有友好用户界面的信息系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需求分析时,关注用户界面友好性是非常必要的。
6、可扩展需求
可扩展性需求要求在开发过程中,为系统将来可能的扩充与修改做准备。系统的可扩展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系统技术本身的可扩展性和业务应用的可扩展性。开放的系统架构,方便以后进行扩充或修改。
“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目标与功能需求
系统的目标:通过信息系统的搭建,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并进行及时干预。
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
1.利用智能终端结合相关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实时检测室内环境的各种指标。
2.通过串口采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实时上传到Web服务器并保存在数据库,供后期分析。
3.Web页面实时显示各种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能根据各种需求直接生成在线实时图表。
4.使用者可以对监测系统进行相关的设置,限定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因素的临界值。一旦某项指标超过所限定的临界值,系统将自动触发声光警报,并发送报警邮件到相关邮箱,或利用物联网技术,控制家用电器自动调节室内环境。
有很多工作是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提高效率的。请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提出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并具体描述其目标与功能需求。
你经历的最糟糕的服务流程是什么 为什么它是糟糕的
在你经常行走的道路上,存在哪些障碍 它们会带来什么问题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哪些一直困扰你的问题
你最近是否有解决问题的经历 这种解决问题的流程是可以复制的吗
问题与讨论
4.1.2 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系统的环境、同类产品在市面上的完善程度等判断所提出的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搭建、有无可能实施,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搭建是否应该马上开始进行,没有迫切的需要,勉强地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技术、经济、社会意义等方面分析系统的可行性。技术方面,考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可能实现系统的搭建,如存储要求、速度要求、通信要求等,现有技术条件指的应当是社会上已经普遍使用了的先进技术,而不是实验室里的最新技术经济方面,是对搭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评估,要力争费用可行、投入产出合理;社会意义方面,主要是针对那些要在社会环境中工作的信息系统,考察各种社会因素对它们所起的制约作用。在可行性分析结束之后,应将分析结果用可行性报告的形式编写出来,形成正式的工作文件
“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1.系统实施运行的可行性
使用者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对各种传感器的功能有一定了解,对“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搭建和开发表达出极大的热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要求。
2.技术上的可行性
选择先进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微软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 Python自带的开源数据库 Sqlite;软件开发工具: Python IDE、BXY;数据交换格式:JSON。它们可以很好地支持C/S或B/S的开发模式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和规范化的代码结构,使得系统具有通用性、可扩充性及良好的可维护性。现有人员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再者市面上有较成熟的开发案例,完全具备搭建系统的条件。
3.经济上的可行性
投资预算主要包括购买硬件和开发软件的费用。硬件由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等组成。购置各种终端设备: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扩展板等。普通家用型“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服务器完全可以用家里闲置的PC机替代,无须购置,也可以利用树莓派之类的微型计算机来做服务器。如果要实现异地检测、实时互联,对服务器性能要求较高,那么建议购买云服务器。软件则由使用者自主改写,无须购买。
4.社会意义
如果系统运行良好,可实时检测室内的环境在一天、几年甚至几十年中的变化,自动控制和改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指数。还可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条件的人们的室内环境进行同比、环比分析,并在网络平台进行分享。这些功能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生活的质量。
4.1.3 开发模式的选择
图4.1.1 “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B/S模式结构图
4.1.4 概要设计
( 1 ) 模块结构设计。把系统分成若干个模块。
(2)系统物理配置。
(3)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4.1.5 详细设计
①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输入数据内容的确定、输入方式与设备的选择、输人数据的正确性校验等。
②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包括确定输出内容、选择输出设备和介质、确定输出格式等方面。
③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要遵循友好、美观、简洁、统一的原则
④数据库设计
根据数据字典和数据存储要求,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⑤代码设计
实现系统代码编写规则、编码设计和代码维护设计等。
⑥安全设计
为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保密,提出安全设计方案。
图4.1.2 “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界面
小 结
1、个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
2、开发模式的选择
THAN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