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地理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地理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20 11: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方向东北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及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______的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东部最高一、东北地区的范围:二、地理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1、气候条件:冬冷夏暖,雨热同期降水量:300mm~1000mm农作物一年一熟(但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改造程度:
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
有什么关系?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东北地区夏季日照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上冬季气温低,不利作物害虫越冬,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质优良 。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2、地形、土壤条件:西部高原、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周围高山环绕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总之,山水环绕、沃野千里3、社会、经济条件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口密度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密度低(为该地区大规模商品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活动: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三、农业布局的特点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差异。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思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农业布局特点热量地形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之一: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作物: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其中玉米分布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减小;小麦和大豆则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现在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之二: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红松等。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地有珍贵药材,延边产苹果梨。辽东低山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之三:畜牧业区主要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产三河马和三河牛;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牛奶及乳品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活动:1活动: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活动:3■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饲料丰富。该地区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饲料和饲草来源广、潜力大 ②农区人口多、经济技术条件好,发展畜牧业可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养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高,生产比较稳定④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的优质有机粪肥。
■①改良畜种 ②加强“草-水-林-机”的人工草场建设,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改变经营方式,变粗放的自给自足为集约化的商品经营④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⑤延长生产链,对其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农场经营规模大、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地区专业化生产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活动(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五、农业发展方向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不同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生产,确保需求;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场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配套加工。发展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产业结构转变。
活动返回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返回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过程略,此环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2013·安徽卷 )35.右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1)种粮易引起植被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考真题解析(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5.[答案] (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解析] (2)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需针对陕西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分析。合理的农业发展的作用需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答案]((3)方案一(文字表达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理解,循环经济需要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使用绿色肥料,清洁能源,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发展,两者形成的废渣用于生活能源,沼渣作为肥料,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利用,既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又保护生态环境。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 产区B练习巩固2.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B比较美国玉米带和中国玉米带的异同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