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11: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罗贯中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梁启超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王 诩
同学们可以说说自己对“大丈夫”的理解吗?
课堂导入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朗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疏通文意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房子‘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1.本文内容是一场______与______(辩论人)关于_______(辩题)的辩论。
景春
孟子
大丈夫
2.两个辩论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孟子认为他们不是。
内容理解
景春之见
1.比较朗读下面三句话,感受原文中景春的语气。
公孙衍、张仪乃大丈夫也。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双重否定(反问+否定词)、诚
笃定崇敬
这种语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2.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呢?再次品读相关语言。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威严霸气
孟子之见
1.孟子认为二人不是大丈夫,比较朗读下面三个句子,你觉得应什么样的语气读原句?
质疑不屑
这种语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反问句、焉
是非大丈夫也。
是得为大丈夫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孟子的理由又是什么呢?他认为公、张二人行为的实质是什么?请大家把关键词找出来。
妾妇之道
妾妇之道
1.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妾妇之道。

2.比较朗读下面两句话,概括“夫”与“妇”的地位。
往之女家,宜敬宜戒,无违夫子。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丈夫地位崇高,女子地位低下,必须对丈夫顺从。
3.“夫”与“妇”在这场辩论中分别对应谁?
夫:诸侯
妇:张仪、公孙衍
认识张仪、公孙衍的本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妾妇之道”的分析,说说你认为张仪、公孙衍是什么样的人。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
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人主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张仪、公孙衍的本质
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为自己谋取名利。
真正的大丈夫
1.那究竟如何做才算是“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因外部因素而迷乱、动摇、屈服。
2.“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妾妇之道”:在权利面前无原则;
“大丈夫之道”: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