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案
水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
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热气球”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第二单元复习与测试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第三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一单元 水
1.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目标】
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进一步认识水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
一种形态。
【学习难点】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2 我们用湿布擦黑板,黑板会
变干,水到哪里去了?
3 我们用水洗手,手会变干,
水到哪里去了?
4
5
二、活动探究
1.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 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 3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结论:水变成__________进入到空气中。
2.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
的变化。
( 3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
_________可以变成_________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三、理解与应用
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 水蒸气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和水蒸气是水的不同形态。它们都具有无色,
无味,有一定的温度,占据一定的空间,无固定形态的特点。不同点在于水是液
体,看得见,摸得着,可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当温
度变低时可以液化成液态水。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的打“×”。
1.无色的物质一定是透明的。( )
2.水蒸气是气体,不是水。( )
3.水蒸气是白色的。( )
4.蒸发现象只有在温度高的时候才发生。( )
5.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
二、选择。
1.湿衣服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种( )现象。
A.蒸发 B.液化 C.溶解
2.关于发生蒸发现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低温下不能发生
B.蒸发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才会发生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水蒸气在( )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 B.遇热 C.任何
4.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起“雾”
B.用风扇吹干身上的汗
C.早晨植物叶上的露水
三、综合探究。
1.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的内壁
上出现了小水珠;将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内壁的水珠消失了。
这期间,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1)一个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给花浇水的时候洒了一些水在阳台地面上。
午休后,小莉发现阳台地面上的水消失了。洒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2)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冻饮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会有小水
珠出现。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水沸腾了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通过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
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
是有联系的。
【学习重点】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不再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
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烧热水时,如果我们不停地
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
况?
2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有什
么变化?
3 该如何使用温度计?
4
5
二、活动探究: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
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
子的变化。
3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记录:
温度/℃
60℃以下
60℃~90℃
90℃~100℃
沸腾时温度
100℃
沸腾后继续
加热
移走酒精灯
后
5.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高到______℃时水会沸腾。水加热后
有_______产生。
三、理解与应用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
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正确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和
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 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
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 ),温度计的液柱会( );
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 )进入塑料袋,也说明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
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
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
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3.水结冰了
【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够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
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认识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学习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习难点】
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
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成冰?
3 水和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
4
5
二、活动探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
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
碎冰、纯净水、食盐、记号笔。
2.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减缓杯中冰
的融化速度),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温
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
后持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注意观察试管
中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水的初始温度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
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4.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_______,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时,水开
始__________,水从__________状态变成了__________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_______,结冰之后所占据的空间更______了。
三、理解与应用
1.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3.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4.冰还是水吗?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透明,又有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柔软。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通常情况下,
水在 0℃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变化。在本
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
科学、规范地实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
才会有收获!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
2.把冰放人水中,冰会浮在水面上。( )
3.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
4.隔着冰可以看见物体。( )
5.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
B.透明度
C.硬度
2.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是( )。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关于水结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用粗一点的试管
B.应该在试管中加满水,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缩小
C.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内壁
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水
B.搅拌
C.加盐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发可以在( )(填温度条件)进行;水沸腾的温度是( );
水结冰的温度是( )。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要向周围环境( )热量,水结成冰要向周围环
境( )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四、综合探究。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结冰,此时的温度一定是
0摄氏度,为什么?(标准大气压下)
2.下面是某小组在做水结冰实验时的相关记录,请根据记录表回答后面的
问题。
(1)碎冰的温度比水的初始温度( ),比 0℃( )。(填“高”
或“低”)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
(3)水结成冰时,向周围环境(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本身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4.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升到 0 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
成了液体状态
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
要因素。
【学习难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
现象?
2 冰为什么会融化?
3
4
二、活动探究
1.给冰加热会怎样?
(1)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会这样?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材料:
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
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
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 4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6)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_____变成_____,体积变____了。
三、理解与应用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
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将
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
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
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
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 100℃。( )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
5.化雪的时候,雪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冰融化成水,体积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 )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液态、气态
3.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试管外壁有小水珠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温度是 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是 15℃
4.下面不是吸热过程的是( )。
A.哈出的气在玻璃上凝结成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河里的冰融化了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促使水以三种不同形态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的原因是( )的变
化。
2.当环境温度高于( )℃时,冰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 )
状态。
四、综合探究。
1.把“遇冷”或“受热”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融化成水的实验(把结冰的试管放在热水中)中
试管中水的温度记录。请完成相关问题。(已知结冰的试管的初始温度是﹣12℃)
(1)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是在( )分钟内就开始融化的。
(2)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发生在第( )~( )
分钟。
(3)在试管中的冰融化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 )热量,试管中的
冰( )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4)试管中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
(5)实验过程中,试管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 )中的水蒸气遇到
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释
放”)热量,试管外壁(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学习重点】
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学习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
问题。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什么东西放入水中会被溶
解?
2 如果把食盐一直不断地加入
同样多的水中,食盐还会继
续溶解下去吗?
3 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在水中
溶解,有的不可以?
4
5
二、活动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1.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2个、搅拌棒 2根、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2.实验步骤:
(1)先分别取大约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 8份。
利用天平先称出 20 克,将它倒在纸上,纸对折后再用小勺将它们大致分成
两份。然后不断重复,分到 8份,每份 2.5克。或直接用电子天平称量,分成
2.5克一份。
注意:用小勺取食盐不能保证每次取的量都相同,所以可以事先将食盐平均
分好份数;散落在桌面的食盐和小苏打也要收集起来放入原材料中。
(2)在 2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 50 毫升清水。
(3)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在食
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人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4)按这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记录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溶解在 50 毫升水中的份数。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是否溶解
小苏打是否溶
解
我的发现
4.实验结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说明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三、理解与应用
1.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2.如何比较白糖和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
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
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只有粉末状的物质才能溶解在水中。( )
2.同样多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不同。( )
3.有些液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酒精。( )
4.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如果不小心撒到桌面上的食盐和小苏打,
应该直接把它们扫到垃圾桶里。( )
5.小苏打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但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做“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时,如果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
不能继续溶解,这时应该( )。
A.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这份之前已经在水中加入了多少份食盐
B.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所有加入水中的食盐有多少份
C.加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100 毫升水比 50 毫升水溶解的食盐多,这说明( )。
A.食盐在 100 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B.食盐在 50 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变,但更多的水能溶解更多的食盐
3.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其实就
是比较( )。
A.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B.在同样多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更多
C.完全溶解一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需要的水多
4.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
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B.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
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C.用同一杯水做实验,先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溶解小苏打直到
不能继续溶解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的。(填“相
同”或“不同”)
2.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食盐比小苏打( )。(填“多”或“少”)
四、综合探究。
1.分别写出 3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和 3种很难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2.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小莉用到了量筒、天
平和玻璃棒,请说说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
6.加快溶解
【学习目标】
1.知道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
3.知道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学习重点】
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学习难点】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
2 水的温度高低对溶解是否有
影响?
3
4
二、活动探究
1.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实验材料:烧杯 2个、食盐、冷水、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取大约 50 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
②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 10 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杯子
中,都不搅拌。
③静置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
(3)实验记录: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 分钟
冷水中食盐是否
溶解
热水中食盐是否
溶解
我的发现
(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_______有关,水温越高,溶
解速度越___。
2.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实验材料:
烧杯 2个、食盐、搅拌棒一根。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 10 克,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
温度、同样多的水的烧杯中(50 毫升)。
②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
盐溶解得快。
③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
(3)实验记录: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 分钟
搅拌食盐是
否被溶解
不搅拌食盐
是否被溶解
我的发现
(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_____有关,搅拌越快,
溶解速度越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么做?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加热、搅拌等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食盐在一大杯水中比一小杯水中溶解得更快。( )
2.研究食盐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速度时,应该先把一份食盐倒入一杯
水中,再把另一份食盐倒入另一杯水中( )。
3.用对比实验研究是否搅拌对溶解的影响时,水的温度、质量等条件应该
一样。( )
4.加热和搅拌可以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研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构成对比的是( )。
A.搅拌与给水加热
B.搅拌与不搅拌
C.搅拌与变小冰糖的颗粒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入同
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B.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可以摇晃水杯,以加速溶解
C.探究是否搅拌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
人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速度只与它本身有关,而与其他条件无关
B.把相同质量的食盐加入更多的水中,并不能提高溶解速度
C.同样多的水,减少食盐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三、综合探究。
1.一天,小明下午放学回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饭桌上摆着几盘已经烧
好的菜。肚子正饿的小明用勺子尝了尝番茄鸡蛋汤:“妈妈,这汤是不是没有放
盐?”“哎呀,真的是忘了放盐了!”请你帮小明妈妈想想办法,怎样让食盐更
快地溶解在汤中?
2.在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多选)
①两杯水一样多。
②一杯水 50 毫升,一杯水 100 毫升。
③两杯水的温度都是 25℃。
④一杯水 20℃,另一杯水 60℃。
⑤两份食盐一样多。
⑥同时加入。
⑦先后加入。
⑧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⑨两杯都不搅拌。
3.在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林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在 1号杯子中倒入 50 毫升冷水,在 2号杯子中倒入 80 毫升热水。
(2)先称出 10 克食盐加入 1号杯子,再称出 20 克食盐加入 2号杯子。
(3)用玻璃棒先搅拌 1号杯子,再搅拌 2号杯子,观察哪杯水中的食盐先
溶解完。
请指出小林的实验方案中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7.混合与分离
【学习目标】
1.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3.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学习难点】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利用蒸发的方法
分离食盐和水。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如果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
样把他们分离呢?
2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共同点?
3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不同点?
4
5
二、活动探究:用水分离沙和食盐
1.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
(1)实验材料:
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
(2)实验步骤:
①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③停止搅拌,放置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
( 3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
水中,而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2.分离沙和食盐溶液
(1)实验材料:
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2)实验步骤
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人漏斗中(如下图)。
②在滤纸上沾点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③搅拌棒略微倾斜,一端对着三层滤纸,过滤时要使沙和食盐溶液的混
合物沿着搅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注意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注意:在倒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的时候,搅拌棒倾斜的角度要保持在 45
度左右。同时,搅拌棒的下端应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上半部分,并且要用手托
住搅拌棒。
(3)实验记录:
物质 过滤前 过滤后
沙和食盐溶液的
混合物
(4)实验结论:______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
离出来,_____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分离食盐和水
(1)实验材料:
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盐水(上个实验过滤后的食盐和水的混
合溶液)
(2)实验步骤:
①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两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向蒸发皿中倒人大约 10 毫升的盐水。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
上,用酒精灯加热。
③边加热,边搅拌。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
慢慢烘干。
④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并做好记录。
注意: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
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观察,同时避免食盐晶体飞
溅,造成烫伤。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
是很烫的,要注意安全。
(3)实验记录: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颜色、形状、颗粒大
小,并和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食盐的颗粒 蒸发皿中的颗粒
颜色
形状
大小
其他
(4)实验结论:溶液中的______不能随水一起蒸发掉。
三、理解与应用
1.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
3.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质,
也学会了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中的物质重新分离出来。认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
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溶液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食盐随水一起蒸发掉了。
( )
2.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利用了食盐和水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
3.如果食盐和白砂糖混在一起了,也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把
食盐和白砂糖分离开来。( )
4.利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可以把小米和黄豆分离开来。( )
5.在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溶液的过程中,可以不用玻璃棒搅拌。(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很难溶解于水中的是( )。
A.小苏打
B.味精
C.小石子
2.下面关于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当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发干时立即移开酒精灯
3.关于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
B.过滤时会有一些食盐颗粒留在滤纸上
C.如果过滤后溶液是混浊的,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4.下列生活实例利用了物质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来分离混合物的是( )。
A.农场上,农民扬起稻谷和秕谷的混合物,利用风力将它们分离开来
B.工地上,工人用沙网过滤细沙中的小石子
C.实验室里,学生用磁铁把回形针和木屑分离开来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回顾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第一步:利用食盐( )溶解于水,而沙( )溶解于水,把食
盐和沙分散在水中,便于下一步分离。(填“能”或“不能”)
2.第二步:用滤纸过滤混合物。过滤后,( )留在滤纸上,( )
留在溶液中。
3.第三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 )和( )。蒸发皿上出现的白
色小颗粒是( ),水变成( )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四、综合探究。
1.下面是打乱的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步骤,请正确排序。
①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
粒慢慢烘干。
②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③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④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⑤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一瓶食用油和一瓶纯净水混合在一起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把食
用油从水中分离出来。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
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
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
行分析。
【学习重点】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
异同点。
【学习难点】
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这些
东西还是橡皮泥吗?
2 橡皮泥变成各种东西,和水
的形态变化相同吗?
3
4
二、活动探究
1.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
(1)实验材料:橡皮泥一块、圆头小刀。
(2)实验步骤:
①设计自己想要捏制的物品。
②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泥分成几块。
③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④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3)实验记录:橡皮泥发生了哪些改变
过程 发生的改变 没有发生的改变 是否可以复原
用橡皮泥
做成各种
东西
(4)实验结论:橡皮泥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但依然是_______。
2.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我们还能确定它们是纸吗?
(1)实验材料:纸、剪刀。
(2)实验步骤:
①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②将纸撕成小片。
(3)实验记录:观察改变后的纸张
过程 发生的改变 没有发生的改变
将纸做成各种
东西
(4)实验结论:经过折叠、撕扯后的纸,依然是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你认为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还能举出哪些物质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有可能发生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原来的物质。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蒸气、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三种不同形态。( )
2.把木材做成一张桌子或做成一把椅子,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
没有变。( )
3.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出现细小的水珠,这是哈气过程中产生
的新物质。( )
4.铁生锈了还是铁,这和把纸撕碎是一样的变化。( )
5.把一只橡皮泥小狗重新捏成一只蝴蝶,橡皮泥形状改变了,本质没变。
(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水加热到沸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B.水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2.下列变化和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 )。
A.放鞭炮
B.折断筷子
C.弯曲铁丝
3.下列变化与其他两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把大理石雕成雕像
B.把泥土烧制成陶瓷
C.把水冷冻成冰
4.劈柴、压扁易拉罐、折纸、水结冰,它们的共同点是( )。
A.产生了新的物质
B.状态发生了变化
C.没什么变化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在自然界中以三种形态存在,分别是( )、( )和( )。
这三种形态的水(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2.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橡皮泥的( )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 )。
四、综合探究。
1.列举 3种和水的三态变化相同的现象。
2.操场上,小东和同学们正在打乒乓球。突然,乒乓球飞出球桌,掉在跑
道上,被刚好经过的同学一脚踩瘪了。小东捡起瘪了的乒乓球,说:“我有办法
让它恢复原状!”你知道小东的办法是什么吗?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二单元 空气
1.感受空气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
2.经历感受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
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的各种特征,并且知道人们对空气这些特
征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认识空气的各种基
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空气有哪些特征?
2 空气有什么作用?
3
4
二、活动探究
1.做传递游戏
(1)实验材料:石块、水、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2)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容器,把一定量的石块、水、空气装进去,依
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位同学。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 验 结 论 : 空 气 是 一 种 实 际 存 在 的 物 质 , 空 气 的 特 征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受空气的其他特征
(1)实验材料:袋子、气球
(2)实验步骤:
①袋子口,兜入空气,使袋子鼓起来,然后扎紧袋口,用两手轻轻触摸
装入的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
②将装满空气的袋子上刺一个小孔,挤一挤能听到声音么?把手放在小
孔处,你能感觉到什么?
③按一按气球的形状会改变吗?手放开后,气球会回复原来的样子吗?
④把气球充满气,然后扎紧气球口,用手向上抛起气球。你观察到了什
么?
(3)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
2
3
4
( 4 ) 实 验 结 论 : 空 气 的 特 征 还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你认为空气还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2.空气、石头、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感受空气,知道了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就在我们周围。( )
2.空气和水有共同特征,但和石块没有共同特征。( )
3.捏一捏气球,气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说明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也
可以流动。( )
4.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所以空气是蓝色的。( )
5.不是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如水里的动植物。(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的( )是空气的特征。
A.有固定形状
B.有固定体积
C.有质量
2.下列能证明空气真实存在的是( )。
A.空气把塑料袋撑得鼓起来
B.玻璃杯看起来是透明的
C.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
3.下面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会流动的是( )。
A.点燃的蚊香冒出烟
B.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C.小纸船在水中随波逐流
4.下列选项中( )不是空气的作用。
A.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
B.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C.空气虽然很轻,但它有质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你知道的空气的特征有( )。
2.打开气球口,能感觉到风,这说明空气能( )。
3.水中的气泡总是会冒出水面,这说明空气比水( )(填“轻”或
“重”)。
四、综合探究。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是存在的。
2.列举生活中的 3个现象,说明空气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
2.经历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
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
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里,里
面的纸团会湿吗?
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
4
二、活动探究
1.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会湿吗?
(1)探究过程:
①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②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上一些漂浮物,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③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
(2)汇报:你观察到了什么?纸团湿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空气和水的变化
(1)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2)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
挤出杯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水能占据空间吗?它们占据空间会发生变化吗?
2.举例说说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将水杯竖直向下压入水中,
杯中的空间会被空气占据。将杯子扎破,水会赶走空气,占据空间。从扎破的小
孔中向杯子里充气,空气又会赶走水,重新占据杯子里的空间。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 )
2.气球能被吹得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里的空间。( )
3.空气充满各处,但土壤里没有空气。( )
4.通过球针一直往倒扣在水里塑料杯中打气,最后会看到气泡从塑料杯中
冒出来。( )
5.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和防止空间被挤占。(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物体中肯定有空气的是( )。
A.土块
B.铁块
C.玻璃球
2.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孔,活塞就难往前推了,是因为( )。
A.空气能被压缩
B.空气占据了注射器内的空间
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关于一袋空气,不变的是( )。
A.它占据的空间大小
B.形状
C.质量
4.关于空气占据空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B.很容易就能往一个空杯子里倒满水,说明空气有时候不占据空间
C.一个瘪的气球能被吹得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里面的空间
三、综合探究。
1.根据下图提示,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个实验要探究的主题是( )。
(2)杯子里除了纸团,还有( )。
(3)进行图 a操作时,杯口要朝( )。
(4)进行图 b操作时,水要没过( )。
(5)操作到图 c时,杯底的纸团( )(填“会”或“不会”)湿。
(6)如果在进行图 b操作时倾斜了杯子,水( )(填“会”或“不会”)
进入杯子。
(7)这个实验的结论是( )。
2.如下图所示,用透明杯子把乒乓球倒扣在水中,乒乓球将会停留在哪个
位置?
(1)请在图 b中标出水位和乒乓球的位置。
(2)用图钉将杯底扎一个小孔,将会怎样?请在图 c中画出乒乓球的位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压缩空气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压缩空气现象,并知道空气的体积是可以压缩和
扩张的。
2.经历空气和水体积的压缩与扩张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
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和水的特征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不同于水,是可以被压缩和扩张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空气体积会变吗?
2 什么情况下空气的体积会发
生改变?
3
4
二、活动探究
1.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1)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水
(2)实验步骤:
①用注射器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
②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记录你的观察结
果。
③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
④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3)实验记录:
初始刻度 向下压 向上拉
空气
水
( 4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5 ) 实 验 结 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空气压缩枪
(1)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2)方法:
①注射器吸入空气,用橙子皮堵住管口;
②用力压活塞,将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安全提示:
游戏时,注射器口不能对着别人。
三、理解与应用
1.空气和水在被压缩和扩张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2.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知道压缩空气有什么特点?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空气和水在注射器中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发现空气的
体积被改变时会产生弹力,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
2.用手可以将 10 毫升的空气压缩成 1毫升。( )
3.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被压缩后空气微粒间隙变小。( )
4.打气筒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 )
5.向后拉密封的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内的空气的体积变大,是因为注射
器内的空气变多了。(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改变。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空气沙发、喷雾器、打气筒都利用了空气的性质是( )。
A.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受热会膨胀
3.空气被压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减少,微粒分布均匀
B.微粒间隙变大,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不均匀
C.微粒间隙变小,微粒数量不变,微粒分布均匀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气床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B.必须在密闭的空间里才能把空气压缩
C.气球里的空气不是压缩空气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填“能”或“不能”)改变。
2.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空气,堵住管口。向下压活塞,空气将被( );
向上拉活塞,空气将被( )。(填“压缩”或“扩张”)
四、综合探究。
1.压缩的空气会产生弹力。这种弹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2.利用注射器和橙子皮制作空气压缩枪的原理是什么?
4.空气有质量吗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并知道如何设计实验证实空气有质量。
2.经历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
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掌握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操作。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空气有质量吗?
2 如果有,怎么测量空气的质
量?
3
4
二、活动探究:空气有质量吗?
(1)实验材料:简易天平、充好气的皮球、若干豆子
(2)实验步骤:
①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使天平平衡。
②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 10 筒空气。
③再把皮球放回天平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④放豆子让天平重新平衡。
⑤继续给皮球打 10 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 3 ) 打 入 空 气 后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 ) 实 验 结 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前面的实验中,天平是怎样再次恢复平衡的?
2.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会怎样?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天平,改变天平两端物体的状态,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
的。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周围的空气有质量,只是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轻重。( )
2.可以用天平测量一杯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有质量。( )
3.一个塑料袋装满空气时比它没装空气时质量大。( )
4.把 100 毫升空气压缩成 50 毫升,空气的质量变小。( )
5.用简易天平证明空气有质量,可以把排球换成篮球。(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时,天平向左边倾斜,说明( )。
A.左边的物体质量较大
B.右边的物体质量较大
C.两边的物体质量相同
2.在用简易天平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中,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操作是
( )。
A.加长天平的两臂
B.往皮球里打入更多的空气
C.往小桶里多加豆子
3.如果用下图表示表示三个皮球及其中的空气,则空气质量最大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空气被扩张后质量会变小
B.空气在地球上有质量,在宇宙中没有质量
C.空气受热会膨胀,但质量不会变化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空气很轻,( )(填“有”或“没有”)质量。
2.用打气筒往一个皮球中打 10 筒空气,能让皮球增加 5颗豆子的质量;继
续打 20 筒空气,能让皮球增加( )颗豆子的质量。
四、综合探究。
1.把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拧紧后放进冰箱冷冻室,过一段时间后拿出来,
发现塑料瓶瘪了。塑料瓶中空气的质量减少了吗?请解释这一现象。
2.实验探究。
(1)在简易天平的两端各一个充好气(有气不瘪)的皮球和若干豆子,用
增减豆子的方式使天平平衡,这时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 )。
(2)取下皮球,用打气筒往皮球里打 20 筒空气再放回去,天平将向( )
(填“皮球”或“豆子”)一端倾斜。
(3)用( )(填“增加”或“减少”)豆子的方式使天平重新平衡。
(4)用球针放掉皮球中的空气,天平会向( )(填“皮球”或“豆
子”)一端倾斜。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掌握测
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
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
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的质量虽然相对很轻,但却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实
验测量出来,掌握测量一袋空气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空气的质量该如何测量?
2 天平可以测量空气的质量
吗?
3 空气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4
5
二、活动探究:空气的质量
(1)实验材料:天平、回形针或绿豆、皮球、小桶、打气筒、袋子
(2)实验步骤:
①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将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用回形针或绿豆等放
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②取下皮球,打入 20 筒空气,放回天平。
③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记录物品数量。
(3)实验记录:
与 20 筒空气质量 物品名称 数量
相当的物品 回形针
绿豆
(4)实验结论:20 筒空气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相当。
三、理解与应用
1.在不漏气的袋子中打入 100 筒空气,如何测量质量?
2.比较这袋空气和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利用天平,用回形针或者绿豆平衡天平,测量出了皮球和袋
子里空气的质量。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工具进行
科学探究。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测量皮球里的空气的质量时,我们可以用 1元硬币代替豆子。( )
2.可以把一袋空气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出它的质量。( )
3.一杯水的质量比一杯空气的质量大得多。( )
4.通常情况下,50 克空气比 50 克水占据的空气大得多。( )
5.6 个乒乓球、30 枚回形针的质量都和 10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这说明 1
枚回形针比 1个乒乓球重。(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物品不适合作为“标
准物”的是( )。
A.乒乓球
B.回形针
C.玻璃球
2.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 20 筒空气后,
用“标准物”调节天平平衡,操作正确的是( )。
A.一个一个地加
B.多个一起加
C.全部倒入,然后一个一个地减少
3.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 10 筒空气后,
加了 3枚回形针天平才重新平衡,这说明( )。
A.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相当
B.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 1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
C.3 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的质量相当
4.关于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用简易天平直接测量出了一袋空气的质量
B.我们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的是豆子等“标准物”的质量
C.我们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的是豆子等“标准物”的数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相同质量的石子、水、空气,( )占据的空间最大。
2.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沙子、水、空气,( )的质量最大。
四、综合探究。
1.已知用天平测量出 20 筒空气的质量和 6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现在往一
个大塑料袋里打入 300 筒空气,这袋空气的质量和多少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你能用天平大致测量出一个打足了气的皮球中空气的质量吗?说说你的
方案。
6.我们来做“热气球”
【学习目标】
1.知道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掌握制作简易“热气球”的方法。
2.经历制作简单“热气球”的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
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的重量是可以改变的,它的改变与温度有关。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
的?
2 热气球有多热?
3 如何控制热气球的方向?
4
5
二、活动探究:做一个热气球
1.材料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袋,一个纸筒和一支蜡烛。
2.制作步骤:
(1)不点燃蜡烛,用纸筒罩住,然后用塑料袋罩住纸筒,观察塑料袋的变
化。
(2)点燃蜡烛,用纸筒罩住。
(3)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空气。
(4)手贴袋子外壁,感到变热,松开双手,观察现象。
3.研讨: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三、理解与应用
1.为什么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
2.同样多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相比,谁更重?
3.为什么上升到空中的袋子,最终还是下降了?
4.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天空呢?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亲手制作热气球,观察加热前后的变化,发现空气加热后塑
料袋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颗粒间距变大,体积变大,塑料袋会上升。冷却后,
塑料袋会下降。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孔明灯升空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一样的。( )
2.夏天地面炎热而高处凉快,所以热空气有时候也会下降。( )
3.蜡烛燃烧时,火焰上方的空气受热会往上跑。( )
4.冬天的空调房里,热空气在低处。( )
5.孔明灯的燃料耗尽时才会降落,所以没有火灾隐患。(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没有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 )。
A.孔明灯
B.热气球
C.氢气球
2.为了冬天取暖,人们会在房间里安装取暖器。安装取暖器的位置一般在
房间墙壁的( )。
A.高处
B.低处
C.中间
3.一定量的空气被加热后,( )。
A.空气微粒间的距离会变大
B.体积会变大
C.质量会变大
4.关于模拟热气球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的位置应该在纸筒正中间,不能靠纸筒太近
B.塑料袋升空后过一会儿会落下来
C.给空气加热时,要用塑料袋把纸筒从顶端到底部完全罩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 . 热 气 球 利 用 的 原 理 是
( )。
2.夏天,安装在高处的空调吹出的冷空气会和周围变冷的空气一起( )
(填“上升”或“下降”),而低处的热空气会( )(填“上升”或“下
降”),被空调降温后又会( )……这样一直循环,房间里的气温就会降
下来。
四、综合探究。
1.说一说,夏天里空调是怎样让房间里的温度降低的?
2.说一说,冬天里暖气片是怎样让房间里的温度升高的?
7.风的成因
【学习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风形成的原因,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2.经历模拟风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
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的流动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
物是有联系的。
【学习重难点】
通过风的模拟实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它与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有关系。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制造
风?
2 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 风有质量吗?
4
5
二、活动探究:风的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
双面胶、一束纸条。
2.实验步骤
(1)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2)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3)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3.实验记录: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结论:
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三、理解与应用
1.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尝试解释“海陆风”的形成。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纸盒中的蜡烛模拟了风的形成,明白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造成了空气的流动。纸盒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造成
空气的流动,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流动会导致空气冷热变化。( )
2.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不能观察到它的流动。( )
3.在炎热的夏天开车时,为了让驾驶室里的气温尽快降下来,应该调节空
调出风口让风往上吹。( )
4.电风扇吹出的是人造风,用扇子扇出的风是自然风。( )
5.风是热气球飞行的动力,这是人们对风的利用。(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空气的性质与风的成因有关的是( )。
A.可以被压缩
B.有质量
C.能流动
2.在人们正在做饭的厨房里,较热的空气聚集在( )。
A.地板上
B.厨房的中间层
C.厨房顶
3.下列关于自然风的形成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流过来填充
B.与空气的温度无关
C.热空气与冷空气不断交换、流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中的风经常给人类造成破坏,所以风是有害的
B.风力可以发电,可以实现热气球飞行,所以只会给人类带来好处
C.风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风的形成原因是:不同地区的( )存在差异,导致空气( ),
从而形成风。
2.从风扇里吹出的风是( );人们站在海边吹到的风是( )。
(选填“自然风”或“人造风”)
四、综合探究。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人们总是把厨房的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的上方,这是为什么?
3.在沿海地区,白天的时候陆地气温较高,海面气温较低;晚上陆地气温
较低,海面气温较高。请根据这些现象描述白天和晚上海风的风向。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并能通过实例证明。
2.根据生活经历与所学知识,交流空气的特征以及对我们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空气。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空气有哪些用途?
2 如果没有了空气,世界会变
成什么样子?
3 有没有不需要空气的动物或
植物?
4
5
二、活动探究
1.空气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
2.憋气 20 秒,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动植物需要空气的证据?
三、理解与应用
1.用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能否占据空间 空间能否被压缩 是否有质量 是否会流动
空气
水
石头
2.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3.请用短文来介绍空气。
4.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
【学习小结】
这是一节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的探究课。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我们充分理解了空气的知识,知道了空气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应
该保护空气,让空气远离污染。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
2.植物不会像人和动物一样呼吸,所以不需要空气。( )
3.在没有空气的外太空中,火柴不会被擦燃。( )
4.风具有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动力,也可以转化成光。( )
5.地球上的空气太多了,我们很难污染空气。(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事物利用空气提供动力的是( )。
A.帆船
B.充气床
C.电风扇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很多水,水要蒸发,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比氧气还多
B.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氧气,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
C.大气不但包括空中的空气,还包括土壤里和水里的空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帮助燃烧
C.骑车出行是保护大气的行为
4.下面是不是空气、水和石头的共同特征的是( )。
A.有质量
B.占据空间
C.能流动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
2.( )、( )和( )都离不开空气。
四、综合探究。
1.列举 3条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做的事情。
2.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请以“如果没有空气”
为题,结合我们所学的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想象,写一篇科学短文。
第二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三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学习目标】
1.了解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
等情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并了解天气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2.通过记录天气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
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记录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
2 如何观测天气?
3 天气可以通过人工改变吗?
4
5
二、活动探究
1.什么是天气?
2.平常,我们会遇到哪些天气现象?
3.如何了解天气的变化?
三、理解与应用
1.观察和记录天气
我们的天气日历
班级: 姓名:
日期
星期
天 气
现象
2.哪些属于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气,了解了了解天气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并学
会通过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对天气进行观测。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天气预报只预报阴、晴、雨、雪这些天气现象。( )
2.人体舒适度也是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的内容。( )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
4.成语“四季如春”描述的是天气。( )
5.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图片展现的天气是( )。
A.暴雨
B.雾
C.大雪
2.人们穿雨衣或打雨伞是因为受到( )的影响。
A.晴朗天气
B.大雾天气
C.大雨天气
3.由下面两幅图片我们可以发现( )。
A.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
B.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不同
C.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4.下面天气现象会带来灾害的是( )。
A.小雨
B.阴
C.台风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 )的冷暖、阴晴、雨雪以
及风等情况。
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 )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
发生在( )中的自然现象。
四、综合探究。
1.在天气日历中,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记录天气情况?
2.下图是宜昌市某一周的天气预报。结合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描述预计星期三的天气情况。
(2)未来 5天的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2.认识气温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了解温度单位“℃”。
2.观察和研究气温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气温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了解其他温度计,并讨论研究他们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了解气温计及会识读气温计上的读数,难点是零下读数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气温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
2 气温计的原理是什么?
3 使用气温计需要注意些什
么?
4
5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气温计
单位符号,
读作:___________
2.练习读数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其他温度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利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于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2.这三种温度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温度,掌握了气温
计的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还认识了其他温度计,如体温计、水温计、电子
温度计等。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都是测量温度的仪器,都是温度计。( )
2.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气温。( )
3.气温是天气日历中要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 )
4.“-8℃”读作“零下 8度”。( )
5.带液泡的气温计和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应选择( )。
A.体温计
B.水温计
C.气温计
2.下图中读取气温计示数方法正确的是( )。
3.下列气温计读数是-8℃的是( )
4.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
B.体温计的液柱能随体温上升而上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C.水温计可测量的温度低于 0℃,高于 100℃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寒暑表的另一个名称叫( )。
2.今天的最高气温是十一摄氏度,写作( );最低气温是零下三摄
氏度,写作( )。
四、综合探究。
1.读写下列气温计的读数。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2.A 温度计的-10℃到 20℃之间有 15 个小格子,B温度计的-5℃到 5℃之间
有 10 个小格子。A、B两种温度计的每一小格子分别表示多少℃?
3.测量气温
【学习目标】
1.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学习重难点】
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理解柱状图描述气温的优点。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一天中的气温会发生变化
吗?
2 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
候最低?
3
4
二、活动探究
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2)悬挂在__________中。
(3)保持_________。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__________。
(5)示数_______后再读取。
2.室外测量气温
(1)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时间 8点 10 点 12 点 14 点 16 点
气温
(2)根据记录的数据回执柱状图。
一天的气温柱状图
温度(℃)
30
25
20
15
10
5
0
8 点 10 点 12 点 14 点 16 点 时间
3.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日的气温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三、理解与应用
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气温计测量了教室外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分别用表格
和柱状图记录温度,发现一天中的天气是变化的。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准确测量气温,应该到室外阳光下测量。( )
2.因为空气会流动,所以室内和室外的气温是一样的。( )
3.因为早晚的气温都较低,所以早晚的气温相同。( )
4.每天的气温从中午 12 时开始下降。( )
5.我们把气温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发现气温的变化规律。
(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的是( )。
A.室内温度
B.我们身体的温度
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气温
2.下列时间中气温最低的是( )。
A.午夜 0时
B.中午 12 时
C.清晨日出前
3.为了较准确地读取挂在大树下的气温计的读数,应该( )。
A.取下气温计,拿到室内去读
B.把气温计放在手心读
C.直接读取悬挂着的气温计上的读数
4.下列测量并记录气温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测量和记录
B.下雨时,在室内测量和记录
C.每次在同一地点测量和记录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气温计悬挂在室外阳光照射_______(填“到”
或“不到”)且_______(填“通风”“不通风”)的地方,注意保持气温计_______
(填“干燥”或“湿润”)。
2 . 气 温 从 清 晨 到 傍 晚 的 变 化 规 律 一 般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探究。
1.写出下列气温计上的读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下面是某小组测得的一天中教室外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请根据数据
绘制柱状图。
4.测量降水量
【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学习重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对降水量进行测量,熟记降水量的六个等级。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什么是降水量?
2 降水是怎么产生的?
3 如何测量降水量?
4
5
二、活动探究
1.制作简易雨量器
(1)选一个__________
(2)在杯子外壁贴上_________,注意从底部贴起(以________为单位)
(3)刻度条外贴上_________,用来防水
(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2.模拟降雨,确定降雨量等级
(1)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2)测量雨量
提示:
①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③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3)对照“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
三、理解与应用
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喷壶模拟了一场降雨,对降雨量进
行了记录,并确定了降雨量等级。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记录降雨量的单位是毫升。( )
2.降水指的就是下雨。( )
3.24 小时内降雨 30 毫米的属于暴雨。( )
4.应该把雨量器放在大树下测量降雨量。( )
5.如果某天没有下雨,那么这天的降雨量为 0.(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降雨和降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雨和降水是一回事
B.降雨是降水,但降水不一定是降雨
C.降水是降雨,但降雨不一定是降水
2.下列现象中( )不是降水。
A.结冰
B.小雪
C.冰雹
3.关于制作简易雨量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直筒透明杯制作
B.刻度条的 0刻度要与杯子外底部对齐
C.在刻度条上贴透明胶带是为了防水
4.一场中雨的降雨量不可能超过( )毫米。
A.25
B.50
C.100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降水的形式。
2.用直筒透明杯制作简易雨量器,直筒透明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刻
度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四、综合探究。
1.小莉用直筒透明杯和刻度条做了一个简易雨量器,杯口对应的刻度是 40
毫米。某天早上 8点,小莉把这个雨量器放在周围无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方测量
降雨量。第二天早上 8点,她发现杯子里的水满了。于是,她得出结论:这一天
的降雨量是 40 毫米,这场雨的等级是大雨。小莉的结论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小明连续 15 天测量、记录了本地的降雨量,并根据数据绘制了柱状图(见
下图)。请根据柱状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 15 天中,降雨的天数为____________天,没有降雨的天数为
____________天。
(2)这 15 天中,出现小雨的天数是____________天,出现中雨的天数是
____________天。
(3)降雨量最大的一天是____________日,这天的降雨量是____________
毫米,降雨量等级是____________。
5.观测风
【学习目标】
1.知道风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会利用地面的物体判断风的方向和大
小。
2.学会制作简单的风旗和风向标。
【学习重难点】
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并
制作简易风旗练习估测风速等级。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如何测量风的大小?
2 怎么知道风的方向?
3 台风是几级风?
4
5
二、活动探究
1.制作简单的风旗
(1)制作材料:一块轻薄的布(长约 35 厘米,宽 20 厘米)、一张硬纸板
(长约 40 厘米,宽 6厘米)、订书器。
(2)制作步骤:
①将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纸板内,将纸板合上。
②用订书器将纸板订结实。
2.室外观察,记录风的大小和方向
(1)我们的风速等级
(2)认识风向
时间
大小
方向
三、理解与应用
1.利用地面物体和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2.两种方法观测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制作了简单的风旗,在室外观察这个风旗,记录风的大小的方向。
风的大小我们只分为 0 级、1级、2级,当然也可以用蒲福风级等级来记录。风
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感觉到风吹脸面,对应的蒲福风力等级为 2级。( )
2.落叶往南方飞,说明此时刮的风是南风。( )
3.我们可以借助地面物体判断风向。( )
4.如果风旗指向不定,说明此时没有风向。
5.沿海地区的陆地上经常出现 12 级(蒲福风力等级)风。(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风向是( )。
A.风吹来的方向
B.风吹去的方向
C.风停止的方向
2.风的大小是指( )。
A.风量的大小
B.风速的大小
C.气温的高低
3.迎风走不动对应的是蒲福风力等级中的( )级风。
A.5
B.6
C.7
4.如果同时用风旗和风向标观测风向,则测得的风向( )。
A.相同
B.相反
C.不能确定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们用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描述风。
2.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观测风向的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烟囱中冒出的烟竖直上升,对应蒲福风力等级表中的__________级。
四、综合探究。
1.完成下面的方位图。
2.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的内容回答问题。
0级烟柱直冲天
1级青烟随风偏
2级风来吹脸面
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
5级带叶小树弯
6级举伞步行艰
7级迎风走不动
8级风吹树枝断
9级屋顶飞瓦片
10 级拔树又倒屋
11、12 级陆上少见
(1)蒲福风力等级表把风力分为__________级。
(2)小莉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步行,感受到了迎面吹来的微风,这时风的
大小相当于蒲福风力等级中的__________级,风向是__________。
(3)台风是在海洋上空形成的大风,有时会登上陆地,给人们的生命和财
产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台风的风力等级应该是( )。
A.9级 B.10 级 C.11、12 级
6.观察云
【学习目标】
1.知道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知道云的三种主要形态,
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给云分类。
2.学会画出云的基本形状,学会观察云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云是怎么形成的?
2 云是液体、气体还是固体?
3 为什么云会有不同的形状?
4
5
二、活动探究
1.室外观察云,画出云的形状。
2.观察云量,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日期
云量
三、理解与应用
1.观察我们画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什么形态的?
2.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3.用科学的记录方法记录天气日历中每天的云量情况。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学习小结】
云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东西,今天我们学会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并用“晴、
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和卷云三种基本形态。( )
2.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云,形状差别也可能比较大。( )
3.云量占整个天空的一半时,是阴天。( )
4.“霞”是因太阳光照射而显现颜色的云。( )
5.天空中云的状况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整个天空中只有几朵云的天气是( )。
A.晴
B.多云
C.阴
2.“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句天气谚语说的是( )。
A.天上有积云,预示雨天要来了
B.天上有层云,预示大好晴天
C.天上有卷云,预示大好晴天
3.下面对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层云常笼罩山腰
B.卷云像一团团的棉花糖
C.积云大量堆积,表示可能要下雨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变化引起天气变化
B.云的变化引起天气变化
C.云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云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四、综合探究。
1.连线
2.下表是小莉记录的连续 5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 5天中,有降雨的天数为( )天。
A.0 B.1 C.2
(2)云量最多的一天是( )。
A.星期一 B.星期三 C.星期五
(3)在星期五整天,天空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
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学习重难点】
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天气日历里有哪些信息?
2 可以怎么利用天气日历?
3
4
二、活动探究
1.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个月的天气信息,该从哪些方面去
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2.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3.在我们的记录中,哪一天的风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4.分析我们记录的气温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说说
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5.分析我们记录的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
的降雨量最大。
三、理解与应用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前面的内容连起来,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
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我们还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如果某一天没有记录,可以根据天气规律编一
份数据填上去。( )
2.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如北极,每天的天气都是一样的。( )
3.“春暖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
4.“斜风细雨”描述的是天气。( )
5.现代科技发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常年干旱
B.四季如春
C.碧空如洗
2.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清风拂面
B.严寒酷暑
C.乌云密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天气预报报告的数据跟我们记录的数据不一致,说明天气预报不准
B.如果天气预报报告的数据跟我们记录的数据不一致,说明我们记录错了
C.天气预报报告的是某一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跟我们观测的某个地点的天
气情况可能不一致
4.下面属于天气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的是( )。
A.人们在晴天晒被子
B.春雨贵如油
C.前方冰雪路面,请谨慎驾驶
三、综合探究。
1.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2.下面是某小组记录的一周内的气温情况,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解决问题。
(1) 画出这一周的气温柱状图。
(2)7月 6日的气温比其他几日都要低,原因可能是( )。
A.晴朗天气 B.雨雪天气 C.雷雨天气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制作过程。
2.通过视频或实地学习感受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3.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其意义。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有多高?
2 天气预报的过程是什么样
的?
3
4
二、活动探究
1.天气预报有些什么内容?
2.天气预报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
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
三、理解与应用
1.制作天气预报时,经历了哪些阶段?
2.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以及制作过程,天气预
报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意义,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3级风的天气不适合打羽毛球。( )
2.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有天气状况、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
3.我们可以通过拨打天气预报查询电话来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 )
4.现在科技发达,预测天气完全可以由计算器完成。( )
5.因为有天气预报,所以我们记录每天的实际天气情况没有意义。(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乌龟壳上“冒汗”,说明( )。
A.要下雨了
B.要天晴了
C.要降雪了
2.下面不能获得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的是( )。
A.收看电视
B.收听广播
C.查阅去年的报纸
3.在刮东南风的天气里放风筝,风筝会飞向(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4.下列不是在气象员做出天气预报之前做的工作是( )。
A.天气会商
B.收集数据
C.得出数值天气预报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制作天气预报的五个大致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预报用降水量为_____________来表示没有降水。
四、综合探究。
1.把下面的仪器和它们的用途用线连起来。
气温计 测量风速
雨量器 测量风向
风向袋 测量气温
风速仪 测量降雨量
2.把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与对应的工作内容用线连起来。
数据收集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发布
数值天气预报 利用各种仪器收集各种数据
气象员做出预报 利用超级计算器预测未来天气
天气会商 分析数据,做出天气预报
发布天气预报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