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2 11: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雁门太守行
走进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朝中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少有诗名,曾受到大文豪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背景介绍:
中唐时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读准字音
lín
yān
níng
zhòng
xi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
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诗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战士们的铠甲迎着
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烁。
任意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炼字 “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的处境艰难,渲染力战争的紧张气氛。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军中的号角。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诗意: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规模;“塞上胭脂”从视觉角度表现战斗残酷。(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在夜色中凝为紫色)两句都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给人悲壮之感。
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哪两句?
悟诗情,品诗情感美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诗意: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逼近,到,临近
鼓声低沉不响亮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报答君王
信任,重用。
宝剑的代称。借代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运用战国时燕昭王黄金台上置千金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悟诗情,品诗情感美
诗人用了哪几个场面来表现一场战争?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
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主旨:
【演练1】理解性默写。
1.常怀感恩,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爱才之情,
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之义。
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演练2】诗歌鉴赏。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
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暗指边塞泥土浸满血迹,表现出当时战况
惨烈。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
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
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C
“不起”指的是鼓声郁闷低沉,但是战士们斗
志并没有因此而低下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敌人攻城的气势很盛,城池
危在旦夕。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燕脂”“夜紫”都是形容战场的血迹,正
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
C.“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天气寒冷,战鼓的声音低沉,但这并不影响将
士们的斗志。
D.全诗以战争为背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战
争的艰苦。
B
“塞上燕脂凝夜紫“从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
自我检测
【检测1】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在城下重重包围,黑云笼罩,气氛压抑且
危急,而战士们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描写趁敌人出其不意,奇袭敌军大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3.下列对《雁门太守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
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并不是体现边塞风光的秀美。
D
【检测2】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后面各题。
1.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这一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通过描写呜咽的角声,紫
红的秋色,营造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全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
歌颂了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摧毁、被毁坏)
比喻
夸张
苍凉(悲壮、紧张)
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勇往直前)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