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除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孟子”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 "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导
孟母杀豚不欺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富贵不能淫
孟子
全员参与 组长把控好时间
对议:互读或互背课文,注意字音、节奏。(2分钟)
组议:(要求:组长组织,全员参与,一人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做好记录,组长最后总结归纳)
1.从1号开始,每人一句(以逗号为单位),逐字逐句翻译课文。(3分钟)①一人翻译时,其他人认真听。②当卡住、停顿、重复时,下一人立马接上(语句不变)。
2.组长收集并讨论有价值的疑惑(2分钟)
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语速适中,通顺流畅,读出感情。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提示:以敬仰、崇拜、羡慕、肯定并试图得到认可的语气来读)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提示:应读出不屑、轻蔑、鄙视)
/
/
/
/
/
/
/
/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语速适中,通顺流畅,读出感情。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提示:应读出慷慨激昂、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气度)
/
/
/
/
/
/
/
/
/
/
激情展示我最棒
展
先解释标红或标蓝词语,再翻译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③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而:连词,表顺承,就
怒:生气
安居:安静
惧:害怕
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焉:怎么、哪里
这怎么能够算得上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得:能够
是:这
子:你
为:算得上,称得上
评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
之,往送之门,
冠:行冠礼
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教导她,送到门口。
命:教导,训诲
之:取独
往:送
嫁:出嫁
评
之:代她
之:代他
之:往、到、去
戒之曰:‘往之女(rú)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
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戒:告诫
女家:夫家
之:到,往
评
女:同“汝”,你
往:到
必:一定
戒:谨慎
夫子:丈夫
之:代她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以:把
之:的
评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居:居住
之:的
居:住宅
立:站立
正位:最正确的位置
行:走
大道:最正确的道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得:实现
之:补充音节,无实义
评
由:遵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其:自己的
淫:使……惑乱,迷惑
移:使……改变,动摇
屈:使……屈服
之:取独
谓:表判断,称得上
志:志向
此之谓大丈夫。
此:这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检
1.词类活用:
通假字:女:同“汝”,你
一词多义: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
不得志,独行其道。(实现)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居:居天下之广居(居住)(住宅)
2.虚词:
而:一怒而诸侯惧(表承接)
其:独行其道(代词,自己的)
之: 丈夫之冠也(取独)
往之女家(往,到,去)
行天下之大道(的)
④父命之(代他)
⑤与民由之(补充音节、无实义)
一、整理板书、字词、译文。
(课本126页注释上空白)
二、翻译句子。
检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己的父辈们:
那么孟子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大丈夫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对大丈夫有着怎样的标准要求。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全员参与 组长把控好时间
对议:互背文章第二段,并说说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为大丈夫。(2分钟)(2分钟)
组议:(要求:组长组织,全员参与,一人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做好记录,组长最后总结归纳)
1.孟子提出的可以成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钟)
2.组长收集并讨论有价值的疑惑(2分钟)
议
激情展示我最棒
展
1.《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如果让你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诚大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认为真正的男人应该要像他们一样叱咤风云,威震一时。从该句中可以看出景春对他们的敬仰、羡慕、崇拜。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副词“诚”,以及对于这些人能力的夸张描述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同时透露出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否定了景春的观点。
评
“焉得”一词,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鄙视和轻蔑。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了两人的本质:他们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此为“破”。
评
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采用排比句式,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评
第一标准: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入世前的修身)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第二标准: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标准。(入世时的人生际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三标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不能屈服于富贵、贫贱、威武。(入世后的处事原则)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 为什么?
不能,①“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②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③“富贵”
“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评
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闻述了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
评
大丈夫的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检
第一标准: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入世前的修身)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第二标准: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标准。(入世时的人生际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三标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不能屈服于富贵、贫贱、威武。(入世后的处事原则)
1.整理板书以及孟子的观点:
检
1.整理板书以及孟子的观点:
2.理解性默写:
①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