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7分,共63分。)
1.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2.(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3.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鸥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报警鸣叫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
4.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6.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光和光敏色素都是属于物理信息
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9.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二、非选择题(共37分)
10.(12分)一只猎豹悄悄接近一鹿群,其行为被一只雄性鹿发现后,引起鹿群奔跑,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小鹿。小鹿被猎豹捕食后,又引来一群鬣狗之间的斗争。试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上述现象中的生物关系和信息传递
方式。
(1)雄鹿发现猎豹后“通知”鹿群逃跑,这种现
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豹与鹿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猎豹捕食小鹿后,能量就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流入到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
(3)鬣狗之间的斗争属于_________________。
11.(12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
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
12.(13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
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2:卡尔逊和林茨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可以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国外应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大害虫舞毒蛾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到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率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1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
于 信息,而不是 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材料1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2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借助生态系统四大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解,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和作用。要弄清楚每种信息的来源和去向,并与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物质循环的循环性进行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项错误。
2. B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正确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的功能和群落演替的特点等。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作用,A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不会因害虫的死亡而改变,B项错误;人的作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C项正确;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成虫,会使其个体数减少,拟水狼蛛会以更多的褐飞虱为食,造成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
3.C 解析:信息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是一种行为,应属于行为信息,而小鸥作出隐蔽反应是对信息作出的反应,是行为的具体方式,不是信息的分类?
4.B 解析: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故A项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蔬菜和黄瓜所利用,故C项错误;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该生态系统中不止包含螃蟹、蔬菜、黄瓜这三种生物,故D项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现的,故B项正确?
5.A 解析: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利用了化学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及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而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是人类直接进行的调节?
6.C
7.B 解析: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但不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C 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9.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属于化学信息传递;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不属于信息传递。
10.(1)种内互助 行为信息 捕食 二 三 (3)种内斗争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再分析信息在生物间传递的方式。
11.(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1)X由植物释放,可吸引甲昆虫天敌,也可驱赶乙昆虫,故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
(2)光信息影响两种昆虫的活动时间,甲昆虫的活动还受到其天敌的影响,故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的两大来源是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X物质,分别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蜘蛛捕食时感受的是蛛网的震动,为物理信息。
(3)物质X可吸引甲的天敌,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的天敌增加,因为乙昆虫减少,其天敌也随之减少。
12.(1)化学 物理 (2)信息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解析:(1)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材料1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
(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1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虫的正常交配和繁衍。
(3)要特别注意“微量”和“同种”这两个关键词。
(4)“迷向法”能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这将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降低对作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