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来源:学。科。网]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表是干旱前后某些生态系统价值的估计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来源:Z_xx_k.Com][来源:Z。xx。k.Com]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1[来源:学&科&网]
干旱前
干旱后
热带雨林
2007
401.4
草地
232
23.2
湿地
14785
793.3
农田
92
27.6
A.此表体现了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
B.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和最弱的依次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C.受到损害程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D.如果持续干旱,上述生态系统中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演替
2.森林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⑤⑦
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样品1、样品2、样品3水样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 ②样品1的水样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 ③样品2的水样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 ④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
是( )
生态瓶
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6.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7.(双选)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着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养殖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
C.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越多,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D.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对水体起净化作用
8.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的生活能力强弱均可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恒定
不变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0.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12.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
投入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 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
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 (填“正”或“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以血糖调节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
。
(2)某大型湖泊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 (填“正”或“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
(至少写两点)。
14.(12分)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地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我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富营养化水体中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等?
15.(16分)探究: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
统——生态缸中,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有
哪些?
(1)探究问题: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
统——生态缸中,哪些因素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2)提出假设:光能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你所需的实验用具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
①将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生物,放在两个同样的容器中培养。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即除了这一个生态因素不同外,其他生态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②连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该生态系统的情况。
(5)结果和讨论
①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
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生态因素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也都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如果该生态缸中没有消费者或分解者,该小型生态系统能保持稳态吗?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题中的表主要反映了5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农田则刚好相反。损害程度可用1-(干旱后价值/干旱前价值)表示,通过计算可知,受损害程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2.A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则较弱,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高。
3.D 解析:甲地是未污染前的水域,表现为细菌数目少、溶解氧浓度高、铵根等无机盐离子少、藻类植物的数量相对稳定等。养猪场污水排入后,由于有机物含量增加,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溶解氧降低(样品2),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使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溶解氧升高(样品1),通过逐渐净化后,该污染的生态系统又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样品3),因此样品1、样品2、样品3水样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
4.B 解析:乙瓶中无光照,缺少能量来源。丙瓶虽无泥沙(提供分解者),但水中也有分解者,因而丙瓶的维持时间比乙瓶长。
5.D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6.C 解析:A项中,“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中,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项中,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项中,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7.CD 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是循环流动的,通过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自然池塘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人工养殖池塘,因而人工养殖池塘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养殖的生物可净化水体。
8.A 解析: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其内的生物数量也有一定的变化。
9.B 解析:通过管理提高某一种牧草产量,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甚至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导致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0.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生态系统种群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同步,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但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物种产生需要长期自然选择过程,而本题信息给出的也可能是一年甚至是更短时间内的变化)。
11.A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
12.B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
13.(1)负
(2)正 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
解析:(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
(2)水体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所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应属于正反馈调节(即恶性循环),欲减缓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应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即减少N、P等的排放量。
14.(1)调节水流量(或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我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
解析:(1)湿地包括沼泽和沿海滩涂,我国的湿地种类众多?湿地可以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和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
(2)在生态系统中,CO2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形成有机物,再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
(3)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稻田的物种多样性不丰富,所以它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湖泊低?
(4)自我净化能力是湖泊恢复到以前正常状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该限度就会造成破坏,且这种破坏不可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消耗水中的溶氧,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5.(3)罐头瓶或饮料的塑料瓶、水草若干、小鱼2~3条、小田螺2~3个、河水(或放过2天的自来水)、胶带、细砂等 (4)①光 (5)①光 ②空气、温度、水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以及分解者 ③不能
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中,光照、空气、温度、水质,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还有分解者等都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其中,光照又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而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生物多样性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越强,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受到破坏。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也不会由于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是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当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很简单时,环境的改变就比较容易引起这个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