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明确它们的进化关系,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等。
二、重点难点
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植物的进化关系。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和实物投影仪、准备实物材料及用具:水绵、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放大镜、镊子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四、引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看一下图片你知道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看同学们是否能找到答案?
以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一)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的就是藻类植物。
问题: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探究:藻类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上呢?可以从它的形态结构方面找出原因。
(出示海带、紫菜和水绵,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问:1.藻类植物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藻类有根、茎、叶)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根、茎、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比如它的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是假根,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2.藻类植物的体型大小是怎么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体型较小,很多藻类是单细胞的。
得出结论: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都是单细胞,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输导组织运输营养和水分,也没有机械组织的支持,所以藻类植物一般都个体微小,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葫芦藓和肾蕨,还有刀片、放大镜等工具,分组进行观察:
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测量高度,把孢蒴切开观察孢子等等。
问题1:葫芦藓和肾蕨各部分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为什么葫芦藓的根不是真正的根?
(教师点拨:可以从根的作用入手来分析:真正的根有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无机盐这两种作用,葫芦藓的根只起到固着的作用,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是假根)
2.葫芦藓的根没有吸收作用,那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由谁来吸收呢?
(教师点拨:通过观察知道植物的叶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这样生长的作用是什么?葫芦藓的叶很薄,可以吸收地表的水分和无机盐)
3.观察葫芦藓的茎有什么特点,试想其中有没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教师点拨:葫芦藓的茎很细很软,没有机械组织支持,也没有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营养,所以葫芦藓一般长得体型很矮小)
4.肾蕨的结构与葫芦藓有什么不同?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体型也较大。
5.为什么肾蕨的体型比葫芦藓大很多?
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肾蕨有了真正的根,可以从土壤中源源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肾蕨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可以把养料和水分远距离运输;肾蕨体内有机械组织支持植株。
6.葫芦藓和肾蕨的孢子生长的位置一样吗?
(孢子分别长在葫芦藓顶端的孢蒴和肾蕨叶背面的孢子囊中)
7.葫芦藓和肾蕨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有茎和叶的分化,都能产生孢子。)
问题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出示一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一般密集的生长在一些阴湿的地面和墙壁上,贴近地面或墙面生长;蕨类植物一般生长在生长在森林、溪沟、山野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种子植物
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①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 为什么
②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教师播放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的理解。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
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并对探究加以指导:
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②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③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4、你知道被子植物为什么叫绿色开花植物吗?(观察图片)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并举例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与形体结构特点相适应的。苔藓植物一般密集的生长在一些阴湿的地面和墙壁上,贴近地面或墙面生长。
2、蕨类植物一般生长在生长在森林、溪沟、山野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被子植物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即包括了我们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各种水果、油料作物、提供新能源饮料作物茶;间接提供人类各种肉类;可以说衣食住行无不与被子植物有关。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