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7: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主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积累本课字词,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字 ,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等。党中央给予他是“ ”的高度评价。(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x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 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x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为加点字注音大毡( ) 开垦( )主宰( ) 诸如( ) 婆娑( ) 丫枝( ) 虬枝( ) 参天( )初融( ) 秀颀( ) 地壳( ) 晕圈( ) 倦怠( ) 无边无垠( ) 恹( )恹欲睡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 2.解释下列词语。(1)礼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宛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倦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绿错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折不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题目“白杨礼赞”中“礼赞”应怎样理解?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跳读课文,在文字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反复诵读这些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划分课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既然是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要写第二段?与白杨树有何关系?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6.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7.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8.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9.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10.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11.课文7.8段由写白杨树过渡到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并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仔细体会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文章除了采用象征的手法,还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为什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你觉得白杨树的这种精神还值得学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婆娑(suō) 主宰(zǎi) 潜滋暗长(qiǎn)
B.虬枝(qiú) 倦怠(dài) 无边无垠(yíng)
C.锤炼(chuí) 秀颀(qí)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倔强(jué) 坦荡如砥(dǐ)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分)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因此,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的准备的古巴队,一举进入了争夺雅典奥运会冠亚军的位置。
C.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5.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2分)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③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6.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2分)
例句:茂盛的梧桐,用它执着的精神开拓出一片磅礴的力量。
仿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仿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有节品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③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⑤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第①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字的作用及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④段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课外精练(15分)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ā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2.第①至第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3.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第④和第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第⑦至第⑨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6.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大毡(zhān) 开垦(kěn)
主宰(zǎi)长 诸(zhū)如
婆娑(suō) 丫(yā)枝
虬(qiú)枝 参(cān)天
初融(rónɡ) 秀颀(qí)
地壳(qiào) 晕(yùn)圈
倦(juàn)怠(dài)
无边无垠(yín)恹(yān)恹欲睡
坦荡如砥(dǐ) 潜(qián)滋(zī)暗(àn)
2.(1)礼赞:表示尊重和赞美。
(2)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3)宛若:宛如,仿佛。宛然:仿佛。
(4)倦怠:疲乏困倦。
(5)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6)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7)不折不挠:指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折,折断。挠,
3.礼,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即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由此我们感受到文章抒发的是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直接抒情的句子——“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8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
作者赞美白杨树,因为它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第二阶段
1.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3.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作者在铺陈赞颂白杨树前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美姿。赞美高原后又说它“单调”,紧接着骤然把白杨树一下子推送到读者面前,使之在雄伟的高原这一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晰、鲜明、高大。
4.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6.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7.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8.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9.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10.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x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11.着重体会集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不难看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是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2.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开篇先写高原景象,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对比的手法,最后一段将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第七段中四个反问句、排比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意志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思想不断升华。
第三阶段
一、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潜”应读qián。B项中“垠”应读yín。C项中“倔”应读juè。
2.B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有错别字的一项”。B项中 “积雪初溶”中的“溶”应写作“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辨别、书写能力。
点评:正确书写,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融化”与“溶化”之意也有区别,“融化”是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所以,搞清楚汉字的意思,也是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坦荡如砥”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在本句中不恰当,可换为“周道如砥”。
4.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A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如果——那么”。B“进入——位置”动宾搭配不当。C句前半句和后半句肯定否定不一致。
5.C
【解析】第1小题是比喻,是把黄土高原比喻成“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第2小题是比喻,把白杨树比喻成“伟丈夫”;第3小题是拟人,将白杨树人格化,赋予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的性格特征;第4小题是对比,把“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进行对比,特出其淳朴、顽强的性格特征。
6.仿句①:笔直的白杨,用它坚强的意志树立起一片广阔的胸怀。仿句②:巨大的榕树,用它坚硬的身躯支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需要注意要运用拟人修辞方法。
7.(1)示例:赏白杨崇敬傲骨精神。
(2)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很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解析】(1)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要弄清楚词语结构,如“观翠竹”是动宾结构;“有节品质”是偏正结构。
二、8.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9.两个代词中“那”是指白杨树还在远处,要引出对它的描写;“这”表示白杨树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眼前,要展开对它的评论。“实在是不平凡”是对白杨树形象的赞美,
10.干、枝、叶、皮。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
11.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这两个评价针对的是白杨树的两个方面。
【解析】
8.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题要从渲染的角度,暗示的角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来分析作答。要答出对中心思想的作用。
9.考查文字的表现力。这两个词都是指示代词。要弄明白指代的内容就得读懂上下文。这些代词都有强调的意味。“那”强调白杨树还在远处。“这”强调已经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决不是平凡”是赞美白杨树形象的品格。
10.一问,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按顺序分别答出“干”、“枝”、“叶”、“皮”这几个方面。二问,写外形的作用。外形美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内在美,也就是衬托白杨树的精神和品格。
11.“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好概括了白杨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形,一个是内在。所以不矛盾。答此题一定要读懂内容,区分层面。
三、12.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13.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
14.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15.示例:喜爱的句子是“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16.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解析】
12.阅读全文,找到作者描写黑菊花的段落即五六七三段,直接摘引其中作者评述性语句即可。
13.在描写性作品中,为了突出描写对象而写它物的作用基本是衬托描写对象,突出主体形象。答出“衬托”的方法和突出了主体对象什么特点即可。阅读所示文段,根据衬托的特点分析作答。
14.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此句是描写“野菊花”的,一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野菊花”什么样的人格化的精神形象以及作者对野菊花的情感,二是说明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5.注意题干中的提示“生命意义和价值”“从野菊花身上”,要求主客观结合抒发感想。结合以上各题的解答,通过作者的描写理解野菊花人格化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其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对认识。可将作者所表现的野菊花的精神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