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7: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原卷)
1、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外壳(ké) 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晕圈(yùn) 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哨兵(shào) 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刹那(chà)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3.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B.在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三株苍劲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傲然挺立在依山而建的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中。
C.掀起车窗的帘子,看到小巷在飞速倒退,老人和孩子们的身影一闪即逝,笼着层极淡却极圣洁的光晕,恹恹欲睡般遥不可及。
D.一个团队若能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这个团队将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浩坤湖旅游休闲度假景区,距百色至凌云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的距离,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歌颂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C.《白杨礼赞》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寄托了更深刻的意义。
D.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茶馆》、《春蚕》等。
9.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1~14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1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1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二)(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记叙文《梨树,甜了一方山水》阅读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汀
①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②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③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④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⑤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⑥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⑦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⑧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⑨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香樟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
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第20版)
15.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16.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
18.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标题“梨树,甜了一方山水”的理解。
19.作者为什么说“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文章中的梨树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①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③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④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⑤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⑥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
⑦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
⑧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⑨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⑩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作者:陶铸。有删改)
20.“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2.文中第⑧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解析卷)
2、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外壳(ké) 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晕圈(yùn) 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哨兵(shào) 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刹那(chà)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倔强挺立(jué);B项应为无边无垠(yín);C项应为恹恹欲睡(yān)。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答案】D
【解析】A.捶炼——锤炼。B.倦殆——倦怠。C.靠垄——靠拢。
3.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答案】D
【解析】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逸:引申为超出。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B.在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三株苍劲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傲然挺立在依山而建的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中。
C.掀起车窗的帘子,看到小巷在飞速倒退,老人和孩子们的身影一闪即逝,笼着层极淡却极圣洁的光晕,恹恹欲睡般遥不可及。
D.一个团队若能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这个团队将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答案】C
【解析】A.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与句意相符合;
B.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与句意相符合;
C.“恹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用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可以改为“恍如梦境”;
D.纵横决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草木被吹倒。与句意相符合;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浩坤湖旅游休闲度假景区,距百色至凌云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的距离,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B.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广泛”调换位置;D.重复啰嗦。去掉“的距离”;故选C。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答案】D
【解析】D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破折号前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B项从“也不缺乏温和”等处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CD三项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歌颂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C.《白杨礼赞》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寄托了更深刻的意义。
D.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茶馆》、《春蚕》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D项,《茶馆》是老舍的作品,不是茅盾的。
9.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本题句子出自课文内容,若记住课文内容可根据记忆判断答案。通过句段可知,主要写了白杨树。②句引出白杨树,可作为第一句;根据“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可知,④③①句意层层递进。据此可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C。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段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烘托了白杨树的形象。所以B项中的“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1~14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欲扬先抑。写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将“好女子”与“伟丈夫”形成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细读这几句话可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对白杨树的否定,后面“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是对白杨树的赞扬,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表现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1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需要结合修辞方法来理解。反问这种修辞方法,一般是为了突出某种语气或是感情。连用四个反问句,就又构成了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1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极普通,不被人重视;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内容可以找出答案。根据文本中的“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和“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可提炼作答出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的相似之处。
1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以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告诉读者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代表的人也不同。表达了作者对鄙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的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北方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精神意志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一篇文章中在表现主要形象以外,还会写一些与其相关的次要形象,后者一般是为了衬托前者的某种品质。本文主要描写对象是“白杨树”,文章结尾“贵族化的楠木”是次要形象,最后一段中“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赞美楠木,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而“我”“高声赞美白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情感态度也形成对比,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记叙文《梨树,甜了一方山水》阅读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汀
①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②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③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④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⑤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⑥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⑦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⑧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⑨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香樟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
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第20版)
15.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16.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
18.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标题“梨树,甜了一方山水”的理解。
19.作者为什么说“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文章中的梨树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答案】15.①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 ②田坎上的梨树
16.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小院清新宜人的气氛,为下文写梨树做了铺垫。
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梨树对果园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老梨树的赞美之情。
18.梨树使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表达作者对梨树的赞美之情。
19.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不同:文章中的梨树坚强、为人提供阴凉,贡献甜美的果实,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
【解析】
1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空:根据原文第①段“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可知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的特点是: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
②空:根据原文第⑥段“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可知这里描述的对象是:田坎上的梨树。
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划线句“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幽幽的青石板小路”“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可知是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写作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旨,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根据第①段“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以及“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可知是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也为下文描写梨树做了铺垫。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根据“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守着”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梨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梨树默默无闻地守候着一园子的梨树,从中体现出作者对老梨树的高度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作答时应从表层含义和深沉含义来分析,其中深层含义需结合本文的主题思想来作答。
表层含义:根据本文第⑥段“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和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以及第 段“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可知这里的“甜”指的是老陈带领大家种植梨树脱贫致富,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深层含义:梨树的果肉清甜,还让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表达的是作者对梨树的赞美之情。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根据原文第⑥段“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第 段“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可知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
根据第 段“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第 段“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体现出他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
(2)不通点:根据【链接材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可知这里的白杨树有着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的特点。
根据本文第①段“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可知梨树有为人提供阴凉的品质;根据第 段“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可知梨树贡献甜美的果实;根据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可知梨树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①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③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④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⑤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⑥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
⑦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
⑧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⑨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⑩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作者:陶铸。有删改)
20.“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2.文中第⑧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
20.①松树生命力顽强。②松树要求于人的很少。③松树有自我牺牲精神。④松树有乐观主义精神。
2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狂风”“洪水”“严寒”“干旱”写松树遇到的困难之多,通过“吹不倒”“淹不没”“冻不死”“旱不坏”写松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这样写使语言充满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松树强烈的敬佩之情。
22.对比。将没有好看外表的松树与婀娜多姿的杨柳、绚烂多彩的桃李进行对比,突出松树能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崇高敬意。
23.①内容上,点明中心,提出希望,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具有共产主义风格。②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文章开篇的内容,使结构更完整。
【解析】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题目要求回答作者“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①③④⑤⑥⑦⑧段叙述了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锁定这些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分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首先观察句子,不难判断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句子内容:“狂风”“洪水”“严寒”“干旱”写松树遇到的困难很多,“吹不倒”“淹不没”“冻不死”“早不坏”写松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然后分析运用排比的作用——使语言充满气势,以及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对松树的敬佩之情。
2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仔细阅读第⑧段内容可知,文段写了杨柳、桃李外表好看却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虽不好看却能给人以力量,由此可判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的一般作用有:突出某一方的某种特点,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就本题而言,作者将杨柳、桃李与松树作对比,突出了松树能给人启发的特点,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崇高敬意。
23.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段落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等等。就本题而言,在内容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点明了中心,提出了希望;在结构上,结合前文可知,与第①段的内容相互照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