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6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6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7:35: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原卷)
1、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外壳(ké) 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晕圈(yùn) 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哨兵(shào) 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刹那(chà)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3.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B.在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三株苍劲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傲然挺立在依山而建的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中。
C.掀起车窗的帘子,看到小巷在飞速倒退,老人和孩子们的身影一闪即逝,笼着层极淡却极圣洁的光晕,恹恹欲睡般遥不可及。
D.一个团队若能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这个团队将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浩坤湖旅游休闲度假景区,距百色至凌云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的距离,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歌颂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C.《白杨礼赞》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寄托了更深刻的意义。
D.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茶馆》、《春蚕》等。
9.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1~14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1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1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二)(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记叙文《梨树,甜了一方山水》阅读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汀
①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②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③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④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⑤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⑥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⑦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⑧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⑨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香樟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
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第20版)
15.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16.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
18.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标题“梨树,甜了一方山水”的理解。
19.作者为什么说“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文章中的梨树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①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③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④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⑤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⑥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
⑦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
⑧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⑨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⑩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作者:陶铸。有删改)
20.“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2.文中第⑧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解析卷)
2、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外壳(ké) 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晕圈(yùn) 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哨兵(shào) 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刹那(chà)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倔强挺立(jué);B项应为无边无垠(yín);C项应为恹恹欲睡(yān)。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答案】D
【解析】A.捶炼——锤炼。B.倦殆——倦怠。C.靠垄——靠拢。
3.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答案】D
【解析】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逸:引申为超出。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B.在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三株苍劲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傲然挺立在依山而建的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中。
C.掀起车窗的帘子,看到小巷在飞速倒退,老人和孩子们的身影一闪即逝,笼着层极淡却极圣洁的光晕,恹恹欲睡般遥不可及。
D.一个团队若能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这个团队将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答案】C
【解析】A.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与句意相符合;
B.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与句意相符合;
C.“恹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用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可以改为“恍如梦境”;
D.纵横决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草木被吹倒。与句意相符合;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浩坤湖旅游休闲度假景区,距百色至凌云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的距离,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B.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广泛”调换位置;D.重复啰嗦。去掉“的距离”;故选C。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答案】D
【解析】D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破折号前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B项从“也不缺乏温和”等处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CD三项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歌颂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C.《白杨礼赞》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寄托了更深刻的意义。
D.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茶馆》、《春蚕》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D项,《茶馆》是老舍的作品,不是茅盾的。
9.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本题句子出自课文内容,若记住课文内容可根据记忆判断答案。通过句段可知,主要写了白杨树。②句引出白杨树,可作为第一句;根据“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可知,④③①句意层层递进。据此可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C。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段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烘托了白杨树的形象。所以B项中的“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1~14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欲扬先抑。写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将“好女子”与“伟丈夫”形成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细读这几句话可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对白杨树的否定,后面“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是对白杨树的赞扬,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表现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1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需要结合修辞方法来理解。反问这种修辞方法,一般是为了突出某种语气或是感情。连用四个反问句,就又构成了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1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极普通,不被人重视;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内容可以找出答案。根据文本中的“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和“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可提炼作答出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的相似之处。
1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以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告诉读者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代表的人也不同。表达了作者对鄙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的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北方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精神意志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一篇文章中在表现主要形象以外,还会写一些与其相关的次要形象,后者一般是为了衬托前者的某种品质。本文主要描写对象是“白杨树”,文章结尾“贵族化的楠木”是次要形象,最后一段中“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赞美楠木,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而“我”“高声赞美白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情感态度也形成对比,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记叙文《梨树,甜了一方山水》阅读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汀
①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②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③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④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⑤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⑥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⑦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⑧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⑨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香樟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
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第20版)
15.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16.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
18.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标题“梨树,甜了一方山水”的理解。
19.作者为什么说“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文章中的梨树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答案】15.①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 ②田坎上的梨树
16.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小院清新宜人的气氛,为下文写梨树做了铺垫。
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梨树对果园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老梨树的赞美之情。
18.梨树使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表达作者对梨树的赞美之情。
19.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不同:文章中的梨树坚强、为人提供阴凉,贡献甜美的果实,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
【解析】
1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空:根据原文第①段“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可知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的特点是: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
②空:根据原文第⑥段“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可知这里描述的对象是:田坎上的梨树。
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划线句“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幽幽的青石板小路”“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可知是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写作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旨,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根据第①段“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以及“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可知是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也为下文描写梨树做了铺垫。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根据“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守着”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梨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梨树默默无闻地守候着一园子的梨树,从中体现出作者对老梨树的高度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作答时应从表层含义和深沉含义来分析,其中深层含义需结合本文的主题思想来作答。
表层含义:根据本文第⑥段“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和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以及第 段“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可知这里的“甜”指的是老陈带领大家种植梨树脱贫致富,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深层含义:梨树的果肉清甜,还让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表达的是作者对梨树的赞美之情。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根据原文第⑥段“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第 段“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可知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
根据第 段“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第 段“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体现出他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
(2)不通点:根据【链接材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可知这里的白杨树有着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的特点。
根据本文第①段“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可知梨树有为人提供阴凉的品质;根据第 段“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可知梨树贡献甜美的果实;根据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可知梨树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①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③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④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⑤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⑥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
⑦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
⑧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⑨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⑩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作者:陶铸。有删改)
20.“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2.文中第⑧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
20.①松树生命力顽强。②松树要求于人的很少。③松树有自我牺牲精神。④松树有乐观主义精神。
2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狂风”“洪水”“严寒”“干旱”写松树遇到的困难之多,通过“吹不倒”“淹不没”“冻不死”“旱不坏”写松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这样写使语言充满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松树强烈的敬佩之情。
22.对比。将没有好看外表的松树与婀娜多姿的杨柳、绚烂多彩的桃李进行对比,突出松树能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崇高敬意。
23.①内容上,点明中心,提出希望,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具有共产主义风格。②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文章开篇的内容,使结构更完整。
【解析】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题目要求回答作者“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①③④⑤⑥⑦⑧段叙述了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的原因。锁定这些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分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首先观察句子,不难判断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句子内容:“狂风”“洪水”“严寒”“干旱”写松树遇到的困难很多,“吹不倒”“淹不没”“冻不死”“早不坏”写松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然后分析运用排比的作用——使语言充满气势,以及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对松树的敬佩之情。
2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仔细阅读第⑧段内容可知,文段写了杨柳、桃李外表好看却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虽不好看却能给人以力量,由此可判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的一般作用有:突出某一方的某种特点,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就本题而言,作者将杨柳、桃李与松树作对比,突出了松树能给人启发的特点,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崇高敬意。
23.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段落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等等。就本题而言,在内容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点明了中心,提出了希望;在结构上,结合前文可知,与第①段的内容相互照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主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积累本课字词,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字 ,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等。党中央给予他是“ ”的高度评价。(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x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 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x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为加点字注音大毡( ) 开垦( )主宰( ) 诸如( ) 婆娑( ) 丫枝( ) 虬枝( ) 参天( )初融( ) 秀颀( ) 地壳( ) 晕圈( ) 倦怠( ) 无边无垠( ) 恹( )恹欲睡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 2.解释下列词语。(1)礼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宛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倦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绿错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折不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题目“白杨礼赞”中“礼赞”应怎样理解?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跳读课文,在文字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反复诵读这些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划分课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既然是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要写第二段?与白杨树有何关系?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6.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7.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8.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9.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10.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11.课文7.8段由写白杨树过渡到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并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仔细体会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文章除了采用象征的手法,还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为什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你觉得白杨树的这种精神还值得学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婆娑(suō) 主宰(zǎi) 潜滋暗长(qiǎn)
B.虬枝(qiú) 倦怠(dài) 无边无垠(yíng)
C.锤炼(chuí) 秀颀(qí)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倔强(jué) 坦荡如砥(dǐ)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分)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因此,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的准备的古巴队,一举进入了争夺雅典奥运会冠亚军的位置。
C.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5.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2分)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③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6.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2分)
例句:茂盛的梧桐,用它执着的精神开拓出一片磅礴的力量。
仿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仿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有节品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③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⑤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第①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字的作用及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④段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课外精练(15分)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ā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2.第①至第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3.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第④和第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第⑦至第⑨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6.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大毡(zhān) 开垦(kěn)
主宰(zǎi)长 诸(zhū)如
婆娑(suō) 丫(yā)枝
虬(qiú)枝 参(cān)天
初融(rónɡ) 秀颀(qí)
地壳(qiào) 晕(yùn)圈
倦(juàn)怠(dài)
无边无垠(yín)恹(yān)恹欲睡
坦荡如砥(dǐ) 潜(qián)滋(zī)暗(àn)
2.(1)礼赞:表示尊重和赞美。
(2)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3)宛若:宛如,仿佛。宛然:仿佛。
(4)倦怠:疲乏困倦。
(5)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6)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7)不折不挠:指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折,折断。挠,
3.礼,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即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由此我们感受到文章抒发的是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直接抒情的句子——“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8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
作者赞美白杨树,因为它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第二阶段
1.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3.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作者在铺陈赞颂白杨树前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美姿。赞美高原后又说它“单调”,紧接着骤然把白杨树一下子推送到读者面前,使之在雄伟的高原这一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晰、鲜明、高大。
4.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6.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7.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8.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9.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10.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x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11.着重体会集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不难看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是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2.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开篇先写高原景象,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对比的手法,最后一段将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第七段中四个反问句、排比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意志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思想不断升华。
第三阶段
一、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潜”应读qián。B项中“垠”应读yín。C项中“倔”应读juè。
2.B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有错别字的一项”。B项中 “积雪初溶”中的“溶”应写作“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辨别、书写能力。
点评:正确书写,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融化”与“溶化”之意也有区别,“融化”是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所以,搞清楚汉字的意思,也是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坦荡如砥”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在本句中不恰当,可换为“周道如砥”。
4.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A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如果——那么”。B“进入——位置”动宾搭配不当。C句前半句和后半句肯定否定不一致。
5.C
【解析】第1小题是比喻,是把黄土高原比喻成“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第2小题是比喻,把白杨树比喻成“伟丈夫”;第3小题是拟人,将白杨树人格化,赋予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的性格特征;第4小题是对比,把“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进行对比,特出其淳朴、顽强的性格特征。
6.仿句①:笔直的白杨,用它坚强的意志树立起一片广阔的胸怀。仿句②:巨大的榕树,用它坚硬的身躯支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需要注意要运用拟人修辞方法。
7.(1)示例:赏白杨崇敬傲骨精神。
(2)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很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解析】(1)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要弄清楚词语结构,如“观翠竹”是动宾结构;“有节品质”是偏正结构。
二、8.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9.两个代词中“那”是指白杨树还在远处,要引出对它的描写;“这”表示白杨树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眼前,要展开对它的评论。“实在是不平凡”是对白杨树形象的赞美,
10.干、枝、叶、皮。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
11.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这两个评价针对的是白杨树的两个方面。
【解析】
8.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题要从渲染的角度,暗示的角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来分析作答。要答出对中心思想的作用。
9.考查文字的表现力。这两个词都是指示代词。要弄明白指代的内容就得读懂上下文。这些代词都有强调的意味。“那”强调白杨树还在远处。“这”强调已经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决不是平凡”是赞美白杨树形象的品格。
10.一问,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按顺序分别答出“干”、“枝”、“叶”、“皮”这几个方面。二问,写外形的作用。外形美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内在美,也就是衬托白杨树的精神和品格。
11.“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好概括了白杨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形,一个是内在。所以不矛盾。答此题一定要读懂内容,区分层面。
三、12.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13.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
14.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15.示例:喜爱的句子是“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16.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解析】
12.阅读全文,找到作者描写黑菊花的段落即五六七三段,直接摘引其中作者评述性语句即可。
13.在描写性作品中,为了突出描写对象而写它物的作用基本是衬托描写对象,突出主体形象。答出“衬托”的方法和突出了主体对象什么特点即可。阅读所示文段,根据衬托的特点分析作答。
14.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此句是描写“野菊花”的,一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野菊花”什么样的人格化的精神形象以及作者对野菊花的情感,二是说明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5.注意题干中的提示“生命意义和价值”“从野菊花身上”,要求主客观结合抒发感想。结合以上各题的解答,通过作者的描写理解野菊花人格化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其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对认识。可将作者所表现的野菊花的精神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新课导入
朗读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树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风情和韵味。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巨匠茅盾走到黄土高原上,走近白杨树的生命,感受她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精神世界。
【chóu】
【fānɡ】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白杨礼赞
茅盾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易考词语。(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
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素养)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三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作者目睹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白杨礼赞》,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对这类散文的写作,作者往往先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红梅”“老黄牛”。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文体知识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开垦( ) 主宰( ) 倦怠( )
倔强( ) 婆娑( ) 虬枝( )
宛然( ) 秀颀( ) 鄙视( )
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恹恹欲睡( )
旁逸斜出( ) 不折不挠( ) 外壳( )
锤炼( ) 无垠( ) 晕圈( )
楠木( ) 纵横决荡( )
kěn
zǎi
dài
jué jiànɡ
pó suō
qiú
wǎn



qián
yān

náo

liàn
yín
yùn
nán
jué
预习检查
( )倔强
( )倔脾气

jué
juè
( )磨折
( )磨坊



( )晕圈
( )头晕

yùn
yūn
多音字
预习检查
驰( )
弛( )
奔驰
松弛
chí
chí
综( )
淙( )
棕( )
错综
淙淙
棕树
zōnɡ
cónɡ
zōnɡ
形近字
诋( )
抵( )
砥( )
诋毁
抵挡
砥砺



预习检查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成语释义:
整体感知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第三部分(5—6)
描写白杨树形象,突出其不平凡。
第四部分(7—8)
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突出主题
第五部分(9)
通过对比再次突出白杨树的质朴。
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礼赞”的关键句子。


5


整体感知
通过寻找关键句,我们发现,作者“礼赞”白杨,赞的是它的“不平凡”。









1.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礼赞”的关键句子。
总结









2.联系上下文朗读关键句,思考:从“实在是不平凡的”到“决不是平凡的”,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差异?
读出自豪
读出赞叹
读出坚定
读出理性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内容上突出了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
开篇作者的感情就喷涌而出,点明白杨树是不平凡的,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合作探究
2、仔细朗读第2-3段,思考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接着却不写白杨树怎样“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为什么?白杨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特点?作者的感受是怎么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雄壮、伟大
单调
惊奇
欲扬先抑,为下文描写白杨树做好情感铺垫。
这里用的是烘托技巧。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为白杨树出场进行铺垫、蓄势。
合作探究
3、第5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分别突出了什么特点?
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体形象呢?
力争上游
干:
笔直,绝无旁 枝——正直
枝:
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团结
叶:
片片向上——进取
皮:
光滑,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质朴
合作探究
4、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第5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合作探究
5、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树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以上语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没有婆娑
屈曲盘旋
算不得好女子
伟丈夫
欲扬先抑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两词相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比喻
比喻
合作探究
7、作者怎样由树及人的?找出句子并勾画。
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合作探究
8、如何理解这四个反问句?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 由树及人,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个“难道” 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 “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个“难道” 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 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合作探究
9、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长环境
黄绿错综
辽阔平坦
雄壮
(正衬)
单调
(反衬)
外形特征
干:
内在品质(精神)
笔直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叶:
向上
皮:
晕圈
不斜生
光滑
淡青色
力争上游
正直
团结
坚强不屈
严肃
质朴



合作探究
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10、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楠木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象征着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精神。
1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
写法探究
1、本文是借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这就是托物言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我们以前也接触过,比如《金色花》中的“金色花”,《荷叶·母亲》中的“荷叶”。你能说说象征手法的特点吗?
象征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一般来说,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写法探究
2、提问:《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建立起白杨树和北方广大抗日军民之间的联想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白杨的精神——
伟岸、
正直、
质朴、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守卫家乡、
力求上进。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选自《白杨礼赞》)
北方农民的
精神——
严肃、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守卫家乡、
紧密团结、
力求上进。
结合特定的写作背景,得出: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象征手法的解读思路是:
01把握物象特点
02结合背景分析
03关联相似性
04解读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江雪琴。《红岩》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狱中地下革命斗争,而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狱中进行了英勇战斗,虽然这些共产党人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这些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听歌曲《红梅赞》,思考歌曲中的红梅的象征意义。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红梅赞》
(视频时长约2分36秒)
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英勇无畏。
解读红梅的象征意义:
红梅的特点——不惧严寒、昂首怒放。
红梅象征着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
写法探究
归纳特点









《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请以小组为单位,以《白杨礼赞》为例,归纳托物言志散文的主要特点。
归纳特点


8





归纳特点
(2)细致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从而与被象征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关联。
(1)往往使用象征手法,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
(3)有时因写作时限于某种特定的背景,所以才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含义。
托物言志散文的主要特点:
文章主旨
本文用象征的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梅花
荷花
蜡烛
翠竹
不畏严寒、
坚强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无私奉献精神
正直无私、顶天立地
拓展延伸
植物 特点 象征意义 诗句
松柏
苍劲耐寒
象征坚贞不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虚心有节
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郑思肖《爱竹歌》

迎寒怒放
象征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其三)
植物的象征意义

傲霜而立
象征避世隐居,淡泊名利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灵活强健
象征生命力强,依依惜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出淤泥而不染
象征清廉高洁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杨万里《红白莲》
拓展延伸
随文写作
欲扬先抑
本文第7段作者在赞美白杨树时,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再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前后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给读者制造阅读的“惊喜”,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欲扬先抑”。请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
拓展延伸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标要明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目的是突出人物形象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感情,故态度必须鲜明。
②尺度要恰当。欲扬先抑,必须以“扬”为重点,“抑”为“扬”做铺垫,不可动摇人物或事物的根本优点。
③角度要选好。抑什么扬什么,要在不同层面展开,而且相互之间应该形成梯度,譬如,“抑”的是长相,“扬”的是精神。
④过渡要自然。“抑”和“扬”本是两个极点,由抑转扬不可牵强生硬,而应当平稳过渡。
写作指导
拓展延伸
“吃个丑橘吧!”姑姑指着茶几上的水果对我说。丑橘?这个橘子也真够丑的,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皱皱巴巴,顶端有一小块凸起,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我想,这么丑的橘子能吃吗?见我在犹豫,姑姑剥了一瓣橘子递到我手上,说:“你别看它长得丑,可好吃呢,不信你尝尝看!”我半信半疑地吃了一口,真好吃呀!又甜又多汁,口感好极了!
欲扬先抑
写作示范
拓展延伸
示例:常常路过这儿,第一次发现这荒僻的地方竟然还有花。走近一看,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好看的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朵不大,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全然比不了艳丽的玫瑰。可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昂首挺胸,努力绽放出自己的风采。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娇艳与芬芳,也不会被人拥入怀中视为珍宝,但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我不禁弯下腰去,细细欣赏这小小的花朵,突然觉得它比玫瑰花还美丽。(先否定刺梨花的外形,然后由“惊奇”一词转到对刺梨花的颂扬,使得中心突出,行文有波澜)
写作示范
课堂检测
1.选出下列加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外壳(ké) 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晕圈(yùn) 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哨兵(shào)恹恹欲睡(yàn)
D.毯子(tǎn) 刹那(chà)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倔强挺立(jué);B项应为无边无垠(yín);C项应为恹恹欲睡(yān)。
D
课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解析】A.捶炼——锤炼。B.倦殆——倦怠。C.靠垄——靠拢。
D
课堂检测
3.下列各句中加色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解析】C.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不合语境。故选C。
C
课堂检测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余三项正确。故选C。
C
课堂检测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段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烘托了白杨树的形象。所以B项中的“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B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内在气质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雄壮、伟大(景美)
干:笔直
枝:向上、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
力争上游
(形美)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屈不挠
有斗争精神(神美)
坚强不屈
朴质严肃
力求上进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