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2.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重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难点)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素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知识备查
轩榭
xuān xiè
池
沼
zhǎo
丘
壑
hè
lín xún
嶙峋
镂
空
lòu
qiánɡ wēi
蔷薇
叠嶂
dié zhànɡ
回
廊
lánɡ
zhēn zhuó
斟酌
模
样
mú
相
间
jiàn
庸
俗
yōnɡ
读一读
预习检查
( )着装
( )称心( )称号
称
chèn
chēng
( )着急( )看着
着
zháo
zhe
zhuó
( )棋着
zhāo
多音字
预习检查
zhǎo池( )
轩xiè( )
xiè( )
沼
zhào( )书
诏
榭
懈
怠
形近字
预习检查
嶙峋:
枯瘦的样子。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景致:
风景。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
鲜明艳丽,明丽。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绵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
心中的设计、构思。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预习检查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预习检查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简介
轩榭( )
重峦叠嶂(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池沼( )
相间( )
着眼( )
xuān xiè
luán zhàng
hè
lín xún
lòu
qiáng wēi
zhǎo
jiàn
zhuó
检查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整体感知
齐读1——2段, 回答问题:
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合作探究
默读3——6段,探究问题: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
2、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
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
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
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
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
3、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第7段:每一个角落——图画美
第8段:门窗——图案美
第9段:建筑颜色——色彩美
第2——9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总分关系,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第3——9段分说具体特征,其中第3——6段的四个“讲究”是从局部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第7——9段的后三个方面则是从细部来说明的。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
作者是按照“总说——分说——小结”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分说部分则是按照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思路来写的。
总整体
分局部
3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4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5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6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7角落的图画美 8门窗的图案美 9色调的淡雅美
10尾声,回味无穷
主
次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标本
逻辑顺序
总
1总印象
2共同点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调的淡雅美
总
分
主
次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作比较: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列数字:
使说明更具体更准确
4.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5.打比方:
打比方可以使说明形象生动。
6.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明的更清楚。
品析语言
准确生动
1.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动词,
语言特征:
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副词的运用。
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中“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 的景象。
“高低屈曲”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 的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 ,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藤萝枝条的 ,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 ,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画面。
突兀而起,层层叠叠
错落有致、任其自然
上下相望的风姿
弯曲古老
典雅风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标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
·
·
·
语言特点: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苏州园林
映衬
角落
层次
配合
局部
门窗
布局
整体
色彩
图画美
板书设计
轩榭( ) 叠嶂( )
镂空( ) 斟酌( )
相间( ) 模样( )
对称( ) 庸俗( )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xiè
zhuó
jiàn
zhàng
mú
lòu
chèn
yōng
课堂检测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作比较
举例子
举例子
课堂检测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5)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打比方
列数字
摹状貌
课堂检测
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义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
苏州名园
拓展探究
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
拓展探究
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又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拓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