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三课时随堂练习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课时随堂练习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08: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三课时——课堂小练习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
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C
3. 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B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B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面,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C
6.下面不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美注
的重点的一项是( )
A.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B.红军长征的起因和路线。
C.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D.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信仰及其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B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中除了写众多的共产党领袖,如手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还花大量笔墨写了一此国民党的优秀将领
D.《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C
1.《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红星照耀中国》?
答:《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为《西行漫记》。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终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简答题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③口才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④性格很急躁但很谦虚。从没违反过党的纪律,总是希望别人提出批评。
4.《西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答案:(1)在新闻领域里,真实性乃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无疑,它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性。真实是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因素。(2)《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3)《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 胜于雄辩”的威力;(4)《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西行漫记》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2020·德阳中考
5.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示例: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________(人名)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广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语段横线处是________(人名)
(2)请列举出文中人物的主要事件(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周恩来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组织领导南昌起义;
同毛泽东、朱德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等。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 是谁发动的
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意义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或“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
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阅读名著,按要求答题。
801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填空,并回答问题。
①(辨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指的是___________(填人名)。
②(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干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周恩来
“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实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而对豪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示例四: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这样有原则的孩子不正是中国的希望吗?
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