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21: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朱自清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品味质朴简洁的语句描写中传达的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诵读、抓典型句子感受生活沧桑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之爱。
导入新课
人都说,父爱如山,如山那般高大,也如山那般默默不语,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父亲的爱一直环绕在我们身旁,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乃至一个背影都是父爱的深沉表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父亲的一个背影带给他怎样的感动。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它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后来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数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光中完成了《背影》。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散 文
读准加横线字的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簌
踌躇 迂 栅栏 蹒跚
橘子 举箸 赋闲 拭
琐屑 颓唐 晶莹 奔丧
chāi
xiè

sùsù
chóu chú

zhà
pánshān

zhù

shì
suǒxiè
tuí
yíng
sāng
字词检测
词语解释检测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狼藉
簌簌
惨淡
赋闲
勾留

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
第一部分(①):
第二部分(②-⑥):
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
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理清思路
本文的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说说在文中作者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四个背影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离)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在浦口为我送行,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
整体感知
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起初对父亲不理解,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才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自以为是不对的。
整体感知
1、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2、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涌泉”动情的句子,并能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点题的背影——开头设疑——惦记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惜别的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思念中的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和父亲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由衷的感激和深切怀念之情。
徐州见父——这是为家庭的不幸而流
泪 是悲哀的泪。
望父买橘——这是为父亲的爱所感动而
流泪,是感动的泪。
父子分手——这是因父亲背影的消逝而
流泪,是惜别的泪。
北京思父——这是因为疼惜父亲而流
泪,是伤心的泪。
探究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2、你认为哪处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
候。
欣赏《背影》第六段
这段中动词运用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穿


穿





3、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我上车 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托茶房
写作启示:叙事要详略得当
一笔带过
非常简略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质疑探究、品读赏析
第二次
我们下面学习第二次“背影”。
肖像描写:衣着描写
找出对父亲的衣着描写,突出了什么颜色?为什么突出这种颜色?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突出黑色
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沉重的背影
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第二次背影的?
动作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蹒跚的背影
动作描写:爬月台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穿


穿





父亲爬月台是怎样描写的?
动作描写
运用了哪些动词?
(攀、缩、倾)
为何用“攀”不用“抓”?
(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身体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的紧张啊!)
同样,“倾”字用的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艰难努力的背影
为什么第二次背影写得这样详细?
这个背影,在全部的故事情节之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练习作业
(1)开篇点题,通过交代背景具有烘托作用。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
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
留下深深的烙印。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练习作业
惨淡就是凄惨暗淡,不景气的意思。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1)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2)借钱办丧事;
(3)丧母和失业。
2、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惨淡”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
练习作业
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悲凉),别时的家境,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3、第2.3段写什么?
练习作业
链接中考
8.选文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反语;这句话表达出了成年后的作者再回首往事时,因自己当初的无知而对父亲不理解的自责。时至今日,他才深深领悟到父亲的艰辛与伟大。
本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别后思念:再见“背影”




背 影
开门见山
形神交融
催人泪下
照应深化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2.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译文】经历了各种爱恨离愁折磨痛苦,方知最疼爱自己的只有父母。
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请感恩那个为你负重前行的人,请尽你所能回报他们……
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内心告白。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