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概述各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点。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性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 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性目标: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理解动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设计、找视频资料。
四、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五、探究新知
(一)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仅由内、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二)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涡虫图片,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螅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扁形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三)线形动物
请同学们看人蛔虫图片,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扁形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四)环节动物
请同学们看蚯蚓的图片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还有它和人类的关系。
(五)软体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总结它与人类的关系
(六)节肢动物
课件展示蝗虫。
展现蝗虫挂图,提出问题 。
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和同学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4.外骨骼有何则用?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并且引导学生总结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六、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