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3: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6 藤野先生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精读课文
02
课堂小结
03
教材课后习题
04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
01
学情回顾
藤野先生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围绕藤野先生展开记叙。
1.“我”为什么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二部分
因为“日暮里”不仅让“我”联想到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而且还有“日暮途穷”之意,表达了“我”的思乡爱国之情;“水户”是反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表现了“我”的爱国情怀。
2.朗读第5段,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推测,意思是不完全肯定,与句末的语气词“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测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请赏析“居然睡安稳了”中的“居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作者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明作者对生活环境的好坏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性。
3.浏览6~10段,找出有关藤野先生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的语句。 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第6段: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②第9段:着装——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③小结:初见藤野先生,作者从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着装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相貌平平、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不修边幅的学者形象。
4.朗读11~23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藤野先生的,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①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负责、一丝不苟
②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③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④询问裹脚——求实精神
5.第15段,“我”由“吃了一惊”到“不安”“感激”,矛盾吗?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理由。
不矛盾。“吃了一惊”是因为先生竟然亲自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里有那么多的疏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改正;
“感激”是因为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我”特别热情,特别关心。由“吃了一惊”到“不安”,到“感激”,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6.第17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语言描写。②藤野先生纠正“我”画的解剖图,语气委婉,但要求严格,进一步体现了藤野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认真负责的严师形象。
7.朗读第22段,“担心”“放心”两词说明了什么
藤野先生的这种“担心”“放心”,实际上是一种关心,一种尊重。藤野先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充分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表明了他非常关心学生思想观念的进步。
8.自读第24~31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二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突出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和不平。
“也无怪他们疑惑”运用反语,突出了作者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9.“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作者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决定弃医从文
原因:①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祖国的忧思;②看电影事件,让作者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只能沦为“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③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国民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所以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10.文章是如何刻画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①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情形,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他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
②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例如“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活画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
象。
③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例如写耳闻先生衣着“模胡”,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不拘小节。
④运用对比手法,把思想狭隘、歧视中国人的日本“爱国青年”与热情诚恳帮助中国留学生的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1.怎样理解“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
品味第三部分
直接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感激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的崇高思想和品德。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2.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大而言之” ? 
“小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所以对中国学生能一视同仁,耐心教育。 
“大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医学交流与发展不受国界的限制,希望新的医学能广泛传播。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深深的爱国之情。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在东京的见闻与感受
“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不学无术
“我”——失望厌恶,心生离开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
初到仙台
交往经过
装订、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
离别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暗线:爱国之情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1)离开东京之缘由(或“东京见闻”)
(2)仙台求学受优待
(3)初识藤野先生
(4)添改讲义
教材课后习题
(5)纠正解剖图
(6)关心解剖实习
(7)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8)匿名信事件
(9)看电影事件
(10)离别先生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其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
可贵。他是一个同情与尊重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所以虽然他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首先,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为后文写与藤野先生结识做铺垫,接下来写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也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其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
四、 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 修改稿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为“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丝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清国留学生”普遍的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讽刺。
原稿 修改
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更能凸显出“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原稿 修改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五、“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