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人生、生命的深刻见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入新课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听听他生而为怎样的人!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作
者
简
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永久的生命》发表于1942年。1931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敌寇横行,生灵涂炭。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1938年5月9日,日军攻陷徐州,沿陇海线西犯,6月9日,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 的办法,扒开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人为造成黄河决堤,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
花园口惨案:1938年侵华日军攻陷徐州,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体裁: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以说理为主,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议论性散文与其他类型散文的区别: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它的骨干;
写人、写景、叙事、抒情为主的散文也发议论,不以说理为目的,通常只是为了点明题旨。
兴味 xìng 洗涤 dí 卑微 bēi
牛犊 dú 茸毛 róng 消逝 shì
繁殖 zhí 凋谢 diāo 臼齿 jiù
蔓延 màn 不朽 xiǔ 混为一体hùn
三 记一记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3.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4.濒临:紧接,靠近。
预习反馈
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至4自然段)正面论说
永久的生命,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三层(第5自然段)生命是奇迹。
细读课文,领会观点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观点?
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悲观、消沉
却
感动
乐观、激昂地赞美生命
四、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五、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欲扬先抑
抬高
褒扬
按下
贬低
作用:为下文作铺垫,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 更能够打动人心, 凸显文章主旨。
1)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时光一去不返,具有不可重复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观情感,语言简洁自然。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说永久的,富有深刻的哲理。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3、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是指一朵朵花朵的凋谢。“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
人活着,就得创造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存,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2、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3、“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4、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昙花一现
蔚县打树花
月下美人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感受生命
生命的本质是:
个体的生命虽然是卑微的、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是美好的,要乐观面对;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主题: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他用生命诠释华夏子孙的家国情怀
天眼
张海迪
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成功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
拓展阅读
邰丽华
两岁失聪,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领舞演员。
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舞蹈“千手观音”。
拓展阅读
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教师寄语:
人生须臾莫等闲,
不争朝夕枉少年。
生命虽短无须叹,
栋梁不朽志擎天。
作业:推荐一本书
维克多 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永久的
生命
赞美生命
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奇迹
抑
扬
归纳总结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
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
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禁、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作者惊讶,作者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这是“扬”。
文段的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 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对刺玫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试着说一说节选文段运用的写作手法和其妙处。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