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测试(常规难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测试(常规难度)(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21: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测试
(常规难度)
一、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几何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
A. B. C. D.
2.根据“反向延长线段MN”这句话,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下列日常生活操作中,体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是(  )
A.用两根钉子固定一根木条
B.两根木桩拉一直线把树栽成一排
C.把弯路改直可以缩短路程
D.沿桌子的一边看,将桌子排齐
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α和∠β,则∠α与∠β的大小关系为( )
A.∠α<∠β B.∠α=∠β C.∠α>∠β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50°,则∠2等于( )
A.50° B.40° C.140° D.130°
6.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OB=∠BOC B.∠AOC=∠BOC
C.∠AOC=∠AOB D.∠AOB=2∠AOC
7.若一个角为75°,则它的余角的度数为( )
A.285° B.105° C.75° D.15°
8.上午9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成直角,那么下一次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  )
A.9时35分 B.10时5分
C.9时35分 D.9时32分
9.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如果∠AOB=50°,∠COE=6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OE=110° B.∠BOD=80°
C.∠BOC=50° D.∠DOE=30°
10.如图,直线l与∠O的两边分别交于点A、B,则图中以O、A、B为端点的射线的条数总和是(  )
A.5 B.6 C.7 D.8
二、填空题(共24分)
11.一个正方体有______个面,_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12.图是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
13.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度数_____,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个角的度数______,那么我们就说度数较大的角较大.
14.如图,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放置,那么∠ABC为_______度.
15.20°18′54″=__________°
16.如果∠1+∠2=90°,而∠2与∠3互余,那么∠1与∠3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17.如图,已知C,D两点在线段AB上,AB=10cm,CD=6cm,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则MN=________cm.
18.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1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在A、B两站之间能安排不同的车票__种.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计算:
(1)153°39′44″+26°40′38″;
(2)90°-57°34′44″.
20.(6分)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B,AP的中点,若AB=16,BP=6,求线段MN的长.
21.(8分)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2.
(1)指出∠3的对顶角;
(2)指出∠5的补角;
(3)若∠1与∠4的度数之比为1∶4,求∠3的度数.
22.(8分)(1)如图,∠AOB=90°,∠BOC=40°,ON平分∠AOC,OM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BOC=α,且α<9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AOB=β,且β<9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中能得到什么规律?
23.(9分)已知,点在直线上,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如图1,点在线段上一点,,求的长;
(2)如图2,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点为直线上一点,,求长.
24.(9分)如图①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
(1)①∠AOD和∠BOC相等吗?(不要求说明理由)
②∠AOC和∠BOD在数量上有何种关系?(不要求说明理由)
(2)若将这副三角尺按如图②摆放,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
①∠AOD和∠BOC相等吗?说明理由;
②∠AOC和∠BOD在数量上有何种关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分析】利用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立体图形判定即可.
【详解】解:利用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立体图形,可判定三角形不是立体图形.
故选D.
【点睛】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是熟记立体图形的定义.
2.A
【分析】根据“反向延长线段MN”即向线段MN相反的方向延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反向延长线段MN”,则就是延长NM.
只有选项A符合要求.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延长一条线段,根据题意正确区分延长与反向延长线段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即可.
【详解】A、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错误;
B. 两根木桩拉一直线把树栽成一排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错误;
C. 把弯路改直可以缩短路程是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正确;
D. 沿桌子的一边看,将桌子排齐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以及直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公理是解题的关键.
4.A
【分析】可截取与的两边并使其水平方向的边长相等,然后再比较两角张开的大小.
【详解】观察角张开的大小,可知.
故选:.
【点睛】考查了角张开的大小,属于基础题.
5.A
【详解】∵∠2与∠1是对顶角,
∴∠2=∠1=50°.
故选A.
【点睛】考查对顶角.
6.A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OC是∠AOB的平分线,
∴∠AOC=∠AOB,∠AOC=∠BOC,∠AOB=2∠AOC,
∴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点睛】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7.D
【详解】解:它的余角为90°﹣75°=15°,
故选D.
【点睛】考查余角和补角,掌握概念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8.D
【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时针转动速度为(度/分钟),分针转动速度为=6(度/分钟),设再次转成直角的时间间隔为x分,可以列出方程,从而求解下一次时针与分针成直角的时间.
【详解】由题意得:时针转动速度为(度/分钟),分针转动速度为=6(度/分钟),
设再次转成直角的时间间隔为x分,则
(6-)x=90×2,
(6-)x=180,
解得x=32,
所以下一次时针与分针成直角的时间为9时32分,
故选:D.
【点睛】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钟面角问题,弄清题意、认真分析出时针与分针每分种转动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9.A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倍分关系计算作答.
【详解】解:∵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如果∠AOB=50°,∠COE=60°,
∴A、∠AOE=2∠AOB+∠COE=160°,故错误;
B、∠BOD=∠BOC+∠COD=∠AOB+∠COE=80°,故正确;
C、∠BOC=∠AOB=50°,故正确;
D、∠DOE=∠COE=30°,故正确.
故选A.
【点睛】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考查了角的和差倍分关系计算.
10.D
【分析】在图中分别找出以O为端点的射线,以A为端点的射线,以B为端点的射线各有多少条,相加即可.
【详解】解: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A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
共有2+3+3=8条,
故选D.
【点睛】考查射线的定义,能够在图中找到不同的射线是解决的关键.
11. 6 12 8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面积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解:正方体有6个面,有12条棱,有8个顶点,一个正方体所有面的大小相等;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故答案为6,12,8.
【点睛】考查正方体,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12.对顶角相等
【分析】由题意得,扇形零件的圆心角与其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组的角是对顶角,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扇形零件的圆心角与其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组的角是对顶角.
因为对顶角相等,
所以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
【点睛】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正确掌握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 相等; 不相等.
【分析】可根据两个角相等的定义,即两个角的度数相等,就说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填空即可.
【详解】根据两个角相等的定义可知,应填:相等,不相等.
故答案为(1)相等;(2)不相等.
【点睛】考查了两个角相等的定义,即两个角的度数相等,就说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属于基型,要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
14.120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ABC=30°+90°,求出即可.
【详解】根据图形可知:∠ABC=30°+90°=120°,
故答案为120.
【点睛】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5.20.315
【分析】逆用1°=60′,1′=60″,1°=3600″即可解答.
【详解】解:20°18′54″=20°+18′÷60+54″÷3600=20°+0.3°+0.015°=20.315°.
故答案为20.315
【点睛】考查度、分、秒的换算,解题关键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的进率.
16.相等
【详解】解:∵∠2与∠3互余, ∴∠2+∠3=90°,
∵∠1+∠2=90°,∠2+∠3=90°,
∴∠1=∠3.
故答案为相等.
17.8
【分析】结合图形,得,根据线段的中点,得,,然后代入,结合已知的数据进行求解.
【详解】∵AB= 10cm,CD=6cm,
∴AC+BD=10-6=4(cm).
∵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
∴AM+BN=4÷2=2(cm).
∴MN=AB-(AM+BN)=10-2=8(cm).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结合图形,把要求的线段用已知的线段表示.
18.6
【详解】设C站是A、B两站之间的站,
根据题意可得:
图中共用1+2=3条线段,
∵A到B与B到A车票不同,
∴A、B两站间能安排的车票共有3×2=6种,
故答案为:6.
19.(1) 180°20′22″;(2) 32°25′16″
【分析】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乘除法计算,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对应相乘除,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
【详解】(1)153°39′44″+26°40′38″
=179°+79′+82″
=180°20′22″;
(2)90°-57°34′44″
=89°59′60″-57°34′44″
=32°25′16″.
【点睛】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乘除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
20.MN=3cm.
【分析】由AB=16cm、BP=6cm求出AP得长,再利用N是AP的中点,即可求出AN的长,再由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可求出AM的长,再利用MN=AM-AN求解即可.
【详解】∵AB=16cm,BP=6cm,
∴AP=16-6=10cm,
∵N是AP的中点,
∴AN=AP=5cm,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AM=×AB=8cm,
∴MN=AM-AN=8-5=3cm.
【点睛】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运用线段的中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1)∠2;(2)∠2,∠3,∠1;(3)∠3=30°
【分析】(1)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答案;
(2)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答案;
(3)根据按比例分配,可得∠2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1)由对顶角的定义,可知∠3的对顶角是∠2;
(2)由图可知,∠2+∠5=180°,∠3+∠5=180°,
由于∠1=∠2,所以∠1+∠5=180°
∠5的补角是∠2,∠3,∠1;
(4)由∠1=∠2,∠1:∠2:∠4=1:1:4,得
∠2=180°×=30°,
由对顶角相等,得∠3=∠2=30°.
【点睛】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定义,是一个需要熟记的内容,注意邻补角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2.(1)45°(2)45°(3)β(4)∠MON的大小只与∠AOB的大小有关,且∠MON=∠AOB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OC=∠BOC,∠NOC=∠AOC,则∠MON=∠NOC-∠MOC=(∠AOC-∠BOC)=∠AOB,然后把∠AOB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OC=∠BOC,∠NOC=∠AOC,则∠MON=∠NOC-∠MOC=(∠AOC-∠BOC)=∠AOB,然后把∠AOB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
(3)先得到∠AOC=β+ BO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OM=∠BOC,∠CON=∠AOC=(β+ BOC),然后利用∠MON=∠CON-∠COM进行计算;
(4)利用前面计算的结论得到∠MON=∠AOB.
【详解】(1)∠MON=∠NOC-∠MOC=∠AOC-∠BOC= (∠AOB+∠BOC)-∠BOC=∠AOB=×90°=45°;
(2)∠MON=∠NOC-∠MOC=∠AOC-∠BOC= (∠AOB+∠BOC)-∠BOC=∠AOB=×90°=45°;
(3)∠MON=∠NOC-∠MOC=∠AOC-∠BOC= (∠AOB+∠BOC)-∠BOC=∠AOB=β;
(4)∠MON的大小只与∠AOB的大小有关,且∠MON=∠AOB.
【点睛】考查了角的计算:利用几何图形计算几个角的和或差.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3.(1)
(2)3或10
【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进而可得;
(2)先计算出,再分点在点的右侧和点在点的左侧两种情况,利用线段和差关系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1)解:∵是中点,是中点,
∴,,
∴,
∵,
∴.
(2)解:∵是中点,是中点,
∴,


当点在点的右侧时,
,即,
解得;
当点在点的左侧时,
,即,
解得,
∴.
综上所述,的长为3或10.
【点睛】考查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避免漏解.
24.(1)①相等;②互补;(2)①相等,理由见解析;②互补,理由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角的和的关系解答,②利用周角的定义解答;
(2)①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解答,②根据图,表示出∠AOC=180°-∠BOD,整理即可得到这两个角的关系.
【详解】(1)①∵∠AOD=90°+∠BOD,
∠BOC=90°+∠BOD,
∴∠AOD和∠BOC相等;
②∵∠AOC+90°+∠BOD+90°=360°,
∴∠AOC+∠BOD=180°;
故答案为①相等;②互补;
(2)①相等,因为∠AOD+∠BOD=90°,∠BOC+∠BOD=90°,所以∠AOD和∠BOC相等;
②互补,因为∠AOC+∠BOD=180°-∠BOD+∠BOD=180°,所以它们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