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水北调 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水北调 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9 17: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课时1 南水北调
求资源
我有资金
但我急需资源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必须进行
资源跨区域调配
求资金
我有资源
但我需要转化成资金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
(1)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且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
(3)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1
人口(占全国%) 耕地(%) 水资源总量比重(%)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北方 44.4% 59.2% 14.7% 747立方米
南方 50.6% 35.2% 80.4% 348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思考:从表格中可以得出我国南北方有关水资源的哪些结论?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的空间分布不匹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我国北方人均水量远小于南方地区。
不仅如此
日益膨胀的人口
快速扩张的城镇
迅猛发展的工业
让流经华北平原的黄河、淮河和海河一度成为全国地表水质量最恶劣的地区最严重时几乎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河北霸州市胜芳镇的中亭河(2016年)
南水北调历史沿革
项目的提出: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项目的论证及审批:1979—2000年,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审批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项目的建设及运行: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南水北调
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东线
工程
1
可调水量大;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大,营运费用高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
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建有34处站点、160台水泵共计 13级泵站,将长江水逐级提升近40米,一路送至黄河南岸
淮阴三站,南水北调东线第三级抽水泵站
中线
工程
2
南水北调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优点
缺点
水量较大;地势南高北低,可供水自流;水质较好
需挖河道, 工程量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
移民多
郑州市荥阳穿黄工程
南水北调
移民新村
水道穿山越岭
南水北调
西线
工程
3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优点
缺点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南水北调的意义
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不足,促进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美化受水区环境,控制受水区地面沉降趋势
南水北调
不利影响:
对于水资源调出区来说,由于长江径流量的减少,减轻了洪涝灾害,但可能会提高河口区的盐度,进而影响到当地的水质;
一部分江段泥沙淤积增加,阻碍航道通行。
对于沿线地区来说,能够缓解供水紧张的局面,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次生盐碱化。
南水北调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探究导入
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 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1.农业发达,需水量大;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东部调出区:河流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环保要求,两岸污水达标排放。
西部调入区: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类物质在土壤表层积聚。
措施:建设排水工程,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探究导入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 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活动
自然原因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2)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且多暴雨,大部分都以洪水的形式流入海洋。
(3)河流湖泊少,积蓄水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污染浪费严重。
活动
1.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修建水库,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
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
活动
2.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3. 根据已学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对“南水北调”三线方案进行对比,并完成下表内容。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 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 水库引 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长江下游
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淮河下游、 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明渠、暗渠输水
隧洞输水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方 案 优 缺 点 优点
缺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 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 好,有丹江 水库可利用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 水北送,耗能大,运 营费高,水质较差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西气东输
2
21世纪初,中国天然气的探明地质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但其中71%却集中分布于西部众多的沉积盆地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薄弱,却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消费更为庞大,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于是资源在西、需求在东,一个巨大的矛盾已然显现,而为了将供求双方连接起来,一场横跨中国的能源输送势在必行。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乌鲁木齐
轮南
哈密
霍尔果斯
库尔勒
中卫
靖边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昌
广州
独山子
鄯善
赣州
樟树
枣阳
武威
酒泉
120亿m3/年
补充站
300亿m3/年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
西气东输
从井口流出的天然气,若仅靠初始的动力,远不足以完成数干干米的超远距离输送。为此工程师们只能“化长为短”,将一条长管道分割为若干段,并在间隔处设置众多压气站,通过一次次增加压力,保证气体的持续流动。
西气东输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乌鲁木齐
轮南
哈密
霍尔果斯
库尔勒
中卫
靖边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昌
广州
独山子
鄯善
赣州
樟树
枣阳
武威
酒泉
补充天燃气
扩大消费市场
线路弯曲考虑的因素:
地形、气源地、消费市场
西气东输
提供大量的天然气,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气东输-意义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西气东输-意义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活动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2)议一议,“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区域发展带来哪些预期效果?
活动
对我国东部(能源输入地)地区: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④带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发展;⑤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对我国西部(能源输出地)地区:①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③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④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思难恢复。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3)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与资源调入区的环境影响,还要考虑对资源调配沿线区域的环境影响。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活动
“西气东输”工程对甘肃的有利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基础过关
(2021·天津月考)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②南方
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 ③华北地区降水变
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 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
资源需求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我国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而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为调剂余缺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区较北京
A.进入雨季晚
B.年降水量少
C.气温年较差大
D.水资源丰富
解析 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与地处华北的北京相比,进入雨季早、年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水资源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大量调水后,汉江下游
A.水体污染减轻
B.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
C.航运能力提高
D.河流对河道侵蚀作用增强
解析 大量调水后,汉江下游水量减少,使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地区,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和沿线湖泊。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图中以河流为界将调水线路分为三段),完成4~5题。
4.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有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C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C至A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A地的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①错误。
京杭大运河C地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正确。
C至A段经过黄河,C至黄河段需逐级提水北送,黄河至A段可以自流引水,③错误。
A地为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南水北调”可缓解其用水紧张状况,④正确。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给长江带来的
影响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入海口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B错误;
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入侵河道的频率增加,C错误;
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引力有关,D错误。
“南水北调”东线流经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最多的省份。右图为“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地形平缓的地区延伸,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的建设难度与投资。
6.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
 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南水北调”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用水紧张的状况,有利于环境的治理;盐碱化主要是地下水位抬升所造成的;“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与海河洪涝无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1·河南驻马店市期末)下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有关该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主要调水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主要调水
方向是自东向西 ③调水量夏季多于冬季 ④调水量冬季多于夏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为雨影区,水资源短缺,而大分水岭东侧降水较多,所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为东水西调,①错、②对。
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流量大,所以调水量夏季多于冬季,③对、④错。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该调水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A.增强乙河航运功能
B.减少乙河入海口海水入侵
C.改善甲河生态环境
D.增大甲河发电量季节差异

解析 乙河为调出地,调水工程会减少水量,影响乙河航运,A错。
由于乙河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加剧,B错。
甲河为受水区,东部水资源调入,有利于甲河生态环境改善,C对。
水坝修建使得甲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发电量季节差异变小,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0·重庆八中月考) “红旗河”是我国宏大的调水工程构想,它由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河道之间用水库等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0年。读“‘红旗河’重要节点海拔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红旗河”规划线路
①取水点较少 ②调水量充足 ③可全程自流 
④需高寒施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红旗河”取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调水量充足,②正确;
同时取水点遍布各大江,取水点多,①错;
结合图示分析,取水点海拔大致在2 500米以下,海拔较低,④错;
结合图示海拔进行分析,红旗河取水工程可以实现自流取水,③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与坎儿井相比,“红旗河”河西走廊段拟采取长距离开挖明渠的形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节约成本   B.减少污染
C.增加湿地   D.增加水量
解析 平原地区采用明渠的方式,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A正确;
河西走廊地区地处西北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明渠取水会增加沿途地区的蒸发量,水量会减少,D错;
明渠取水沿途地区污染物容易进入河道,会加剧污染,B错;
增加湿地面积不是开凿明渠的主要目的,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工程建成后对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意义有
A.促进农业增产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D.缓解荒漠化进程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红旗河”水利工程是将水输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主要解决的是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增加西北地区农业的灌溉水源,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A正确;
跨流域调水,对于水资源利用率没有直接影响,B错;
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及缓解荒漠化进程不属于经济建设的意义,C、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
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
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
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甲河流域地处辽东半岛地区,降水量不大,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故①正确;
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分布有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发达,需水量大,故③正确;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故②错误;
甲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较小,故④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析 引水线路北段地势北低南高,南段地势北高南低,A错;
经过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占用耕地较多,B错,D正确;
输水线路较长,根据纬度差与距离的换算公式可知,线路里程超过300千米,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资源是从松花江调入到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一部分,可以减轻该流域的洪水危害。D正确。
A、B、C主要是对调入区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线路示意图。
(1)东线工程沿___________北上,沿线
经_____、_____、河北等省到达_____
市,该工程用土石方量___,工程工期
短,见效快。中线工程难度大,工期长,但与东线相比,从地形上看,有______________之利,输水成本___,水质___。(8分)
京杭大运河
江苏
山东
天津

顺流(自流)输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南水北调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个环节施加影响?(2分)
答案 地表径流。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积极意义。(3分)
答案 满足人们生活用水,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4)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7分)
答案 修建水库;治理水污染;淡化海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如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出现北
部水资源富余而南部水资源贫乏
的现状?(4分)
答案 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来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解析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面、当地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等方面分析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谷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解析 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渍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10分)
答案 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
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
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
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现象的原因可从水体的自净能力方面分析,治理措施可从调水量和调水时间两方面分析。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渍化加重现象的原因可从调入区地下水水位上升方面分析,治理措施可从建设排水工程、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返回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