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目标
答谢中书书
答复,回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南朝齐梁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去官隐居茅山,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欣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合作探究
1、本文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视角、动静、虚实、感官等)
2、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语言、意境、结构等)
3、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
俯瞰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平远
视角
极目
远眺
呈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听觉
视觉
朝夕变化
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静景
动景
景物描写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3、注重图画美:色彩的搭配、观察的视角、感观的冲击、动静结合……
合作探究
2、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高峰……俱备
沉鳞……猿鸟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1)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晨昏之景
(2)结构美。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3、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主旨
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和议论;
②内容上: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2.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①视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听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②“乱”,纷乱,形象写出了两岸猿鸟纷乱鸣叫的热闹场景;“竞”,争着,争相,生动地刻画出沉鳞竞相跃出水面的情态和活跃场景。
③拟人,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充满生机活力。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四季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是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