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3年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教案+学案+课件+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3年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教案+学案+课件+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02 20:04:07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训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3.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__________只。 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或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6.1996年,波兰的新生人口数为429 000,而死亡人数为386 000。已知波兰的人口总数为38 609 400,则当年波兰的出生率为_______________,死亡率为__________________,总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1996年,瑞典的总人数为8 844 499,当年从各地迁入瑞典的人数达到39 895,则瑞典的迁入率最接近 ( ) A.4.5% B.4.5‰ C.9% D.9‰ 8.下列各动物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是 ( ) A.一片森林中的黑猩猩 B.一片草原上的野马 C.一个奶牛场里的牛 D.一个湖泊中的鸳鸯 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 (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10.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1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1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的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被捕捞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13.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14.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15.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17.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
  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
1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 )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A B C D
20、右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图中A表示___________,B表示 型,C表示 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
21.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 ___和 _____,其中 _____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___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_____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_____。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
?
?
?
?

?
?
?
?
?

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件展示: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
1不是一种
2不是自然区域
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
?
?
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
?
??
??
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
?
?
?
?
问题
探讨
?
?
?
?
?
?
?
?
?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
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
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
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
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样方的数量
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③取样方法
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
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
结论:实心球的应为计数的个体 布置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
?
?
?
?
学生各自采取方法估算
?
?
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
?
看课本总结探讨:样方发中,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取样原则、及样方边缘的计数问题
?
?
?
?
??
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
?
?
?
?
?
?
?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
?
?
?
?
?
?
?
?
?
?
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
?
?
?
?
标志重捕法
?
?
?
?
?
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
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
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教师总结: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
?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
?
用刚学过的方法进
行估算
让学生分析:标志重捕发中标志应注意什么?
?
?
?
?
?
让学生掌握标志重捕法
?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
?
?
?
同学们想想,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既然是一个种群,肯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有个体不断死亡,所以研究种群还必须了解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
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主要和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举例点评外界因素的影响。
?
?
?
学生看课本、总结、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
?
?
?
?
?
?
?
?
?
使学生了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特征,
迁入率和
迁出率
展示图片或视频播放: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时的图片
教师: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征。????????????????????????
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和迁出也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
?
让学生认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
?
?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
?
?
?
?
?
?
?
?
?
?
?
?
?
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
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影响种群数量的另两个种群数量特征: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的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类型:投影见课本图4-3,组织学生观察。
思考与讨论:
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2 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引导学生举例性别比例的三种情况:
①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②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③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
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
老师总结: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而大熊猫应该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崽,降低死亡率
?
?
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集群分布
?
?
?
学生观察,同时思考,看图分析表述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
?
思考: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家养动物如牛、羊等动物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样吗?
?
?
?
?
?
?
?
利用上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2对于大熊猫呢?
?
?
?
看图试着描述
?
?
?
?
?
?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
?
?
?
?
?
?
?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计划 生育政策,及大熊猫保护措施
?
?
?
?
?
?
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
?




?
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
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答。
?
?
?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评价
通过做达标测试题检测
做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
(总结归纳)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1、特征描述: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2、关系图:


看书说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五、能力提升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植物均需统计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5.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6.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7.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 )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
8.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 )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答案:1.B 2.D 3.A 4.D 5.A 6.A 7.A 8.ACH
编写单位:辛集市第三中 主备人:焦炯  审核人:梁硕 审核领导:刘锋
高中生物《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效导航】
1.学习目标: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3.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看”—知识经纬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导”—自主预习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1.实验原理:用  取样法或  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
3.材料用具
4.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提示】
1、凡是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个种的个体总和,叫种群。
某山地的杉木种群,某水田的浮萍种群
2、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种群密度
【经典回眸】1、(2011·聊城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聚集
D.2008年威海市人口出生率为6.86‰
【解析】解题关键是区分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A项所述为年龄组成,B项所述为死亡率,C项所述为种群的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D项所述为出生率。
答案:C
【变式训练】1、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2、(2011·南昌三校联考)试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思考完成: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 ,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提示】
思考完成:年龄组成
当种群中青年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较少是,种群呈增长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当种群中年老的个体较多,而中青年个很较少是,呈衰退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小,当种群的个年龄段个体数相当时,呈稳定型,种群密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经典回眸】(2011·石嘴山调研)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间(  )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
答案:D
【变式训练】3、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探究三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生物?
提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上蚜虫的密度, 跳蝻的密度等。 标志冲不发适用于个体比较大、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
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请用数学方法算出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提示:N=M×n/m。
3、请你设计出调查对象的计数表格:
提示:
次数
一次
二次.…..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7
8
样方计数
平均值
【经典回眸】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 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调查某地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直接把该地区的所有该种植物统计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为宜,尽量选择多个样方。
答案:C
2.(2011·长沙模拟)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答案:D
【变式训练】
4、(2010·吉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麻雀的种群密度
B.可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2011·武汉模拟)某班同学对公园附近的一块林地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该地面积为长500 m,宽30 m,计15000 m2,随机选取10个样方,由每一小组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1)右图为他们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代表苦荬菜个体。请将需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m2
0
2
3
3
4
12
4
2
3
3
则该样方取样方法为______________,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变式训练参考答案】
1、D 2、(1)由于男性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目相等,且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形成的XX和XY的个体数基本相等  (2)出生率增高 (3)出生率在不断下降 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3、D 4、D 5、(1)将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
顶角的个体均涂黑,其中一种涂法如右图 
(2)等距取样法 3株/m2
“思”—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收获
内容
疑点
内容
“练”—当堂检测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 39×34÷15
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5、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             。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6、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1)增长   衰退
(2)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
(3)越来越大
(4)越来越小
6、①选取面积应为100cm×100cm
②应随机选取5个样方
③应为N1到N5 的平均值  
课件62张PPT。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章第3章种群群落农业害虫常常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害虫的大发生有没有规律呢?怎样才能控制害虫的数量呢? 该草场载畜量为多少时,既能保护草场,又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一、种群密度 ?逐个计数法估算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1. 样方法
①含义: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株,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
20/1=20(株/m2)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讨论P61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
②举例:在对某农场麻雀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麻雀,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麻雀15只
③使用范围:动物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二、迁入率和迁出率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三、出生率和死亡率要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因此,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6.93% ①增长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年龄组成⑴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黑猩猩)⑵雌多雄少型:人工控制的种群(鸡)。⑶雌少雄多型:社会性活动的群体(蜜蜂)。(只考虑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A C巩固练习A C H I A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巩固练习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A巩固练习 B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巩固练习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
B巩固练习下列直接影响动物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A巩固练习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巩固练习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巩固练习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C巩固练习 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
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种群小结概念:特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出生率: 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
的新个体数。 迁入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
(迁出率)(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决定大小直接影响预测方向直接影响影响变动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练习P63-64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问题探讨1、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动(向性运动)
2、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生长运动)
3、深秋叶片变黄脱落
4、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果树挂果
……附(会动的植物)??? 植物的运动本是普遍现象,按不同的意义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运动,如植物的原生质运动、膨压运动和生长运动,受外界刺激的运动又有趋向运动、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附(会动的植物)含羞草 ??? Mimosa pudica Linn.
??? 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它不会感知外界的剌激,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为含羞草。感性运动附(会动的植物)白睡莲? Nymphaea alba Linn. ?
这是一幅盛开的睡莲花朵,你可曾注意,随着太阳落下花朵会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睡莲也因此而得名。感性运动附(会动的植物)向日葵 ??? Helianthus annuus Linn.
??? 植物的向性运动可分为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触性,向日葵花的向阳是典型的向光性运动。请看田地中朵朵葵花向太阳。趋向运动附(会动的植物)???舞? 草? Desmodium gyrans (Linn.) DC.?
??? 这是一枝普普通通的小草,当人们对它讲话或唱歌,小叶片会左右舞动,宛如小草听到你的声音翩翩起舞,因而人们称它为舞草。舞草属豆科,舞草属,产于华南部分省区。当今许多植物园都种植有舞草,作为会动的宠物,备受关注。感性运动附(会动的植物)胚芽鞘是什么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
外的锥形套装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
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
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
合作用。达尔文的实验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詹森的实验(1910)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1914)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温特的实验(1928)说明: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结论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②向光弯曲部位在尖端以下
③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④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极性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
⑤生长素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生长素是什么(1934)吲哚乙酸(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什么叫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物质。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极性运输)
3、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练习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B练习解析:
甲图尖端被云母片分隔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生长素只能垂直向下运输,虽受单侧光照,也不会导致生长素的背光侧增多,结果是胚芽鞘左右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故甲不弯曲。
乙图尖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尽管尖端产生了生长素同时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但是不能输送到下部,促进下部的生长。故乙不生长也不弯曲。
丙图尖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虽然是垂直照光,但尖端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只有左侧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使左侧的生长素分布较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练习根据右图所示实验回答:???
? (1)图甲中,供应块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
?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练习答案:
(1)生长,向左侧弯曲 生长素可由胚芽鞘形态学
上端向下端运输??
(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形态学下端向上端逆向
运输??
(3)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主动运输荣成成山头黄嘴白鹭种群 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①雌雄相当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性别比例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②雌多雄少型: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
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2、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3、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
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4、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二)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