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08: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一、基础积累及运用(共23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间(quǎn)
B.惩山北之塞(sāi)
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yī)
D.彀弓弩(gòu)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亲戚畔之 米栗非不多也
B.行拂乱其所为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增益其所不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无以应 军士吏被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寡助之至:极点。
B.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C.且焉置土石:哪里
D.居无何:居住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偶尔眺望到一处木屋重重叠叠的村庄,在僻静田野边际呈现,如同被遗失的找不到归去路径的故乡。 ① , ② , ③ 。村庄在视线中逐渐消失,山路转折,邂逅一面遗世独立的湖泊。
唱出一曲悠长歌谣 大片水塘里盛开野地荷花 红花绿叶映衬蓝天白云
B.大片水塘里盛开野地荷花 唱出一曲悠长歌谣 红花绿叶映衬蓝天白云
C.唱出一曲悠长歌谣 红花绿叶映衬蓝天白云 大片水塘里盛开野地荷花
D.大片水塘里盛开野地荷花 红花绿叶映衬蓝天白云 唱出一曲悠长歌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钉钉在线课堂的广泛使用,加快了同学们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B.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选手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身在逆境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人生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
C.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渔家傲》是一首记梦之作,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热切渴望。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布尔根据第一手观察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成就了引人入胜的《昆虫记》。
B.《昆虫记》不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更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处处洋溢着对是阿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让人忍俊不禁。
D.《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8.为下面语段的横线处选填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获悉杨明同学通过选拔,将代表绵阳市参加全省中小学生“庆祝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校长发去信息:“我代表学校向你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争创辉煌!
杨明同学回复:_____________
A. “谢谢校长鼓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B. “谢谢校长鼓励!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争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谢谢校长鼓励!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 “谢谢校长鼓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9.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① 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时休?(朱敦儒《相见欢》)
② 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雁门太守行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 《赤壁 》)
⑤(《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0分)
孙犁是一面镜子,一枝远逝的箭,是文坛少见的寻路者
孙郁
①我周围的新老朋友中,喜欢孙犁的有很多,有时候,从他们的文字间,感受到孙犁的影子,关于这位老作家的故事,也知道了许多。
②孙犁生前,身边有一些青年朋友,彼此的交往,都很纯粹。看他们的通信,没有什么套话,都是推心置腹之言。读到一些友人的回忆录,发现他是一个很可亲的老人,在世情面前,泾渭分明。有时候看似有点偏执,内心其实有一盆火。不近情理的人有时最通情理的,格局虽然受到影响,而思想是深的。
③当年的小友,多已经进入老年,所忆所感,在斑斓的画面外,不乏沧桑之感。一个作家离开世间二十多年,还有如此多的人怀之、念之,说明了有一种引力在,这引力穿过了时空,吸引了数代人。他的冷峻和忧郁里的悟性,成就了另一种风格的诗文,与同代人不同的是,保持了战士的本色。这种独特性,在当代文学中并不多见。
④读孙犁书信与他的一些小友的回忆文字,旧影历历在目,觉得先生是一面镜子。对照它,便看出人性的深浅来。肖复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孙犁通信,所涉时风、创作、学问诸事,都语带真意,所言所感,颇有古风。他谈历史,言读书,都是冷视角,又不以导师自居,在什么地方令人想起鲁迅与青年的交往的情形,真真是清风朗月一般。
⑤我们说孙犁是一面镜子,还因为对于工作的执着。先生办报,有一股文气,但又非旧式京派副刊的绅士气味,而是流动着泥土气的。他熟读鲁迅,也由此接触野史笔记,偶也浏览域外作品,便知道一个报人要输送什么,拒绝什么。既聚焦时代,又回望历史,于是版面上常有率性之文,博雅之音。五十年代,就扶植了一批新人,七十年代末,重办文艺周刊时,策划选题,介绍作者,都看出不寻常的眼光。在功利主义泛滥的时期,文艺周刊保持了一股安静之气,实属难得。
⑥与孙犁一同从旧社会走来的一些作家,后来多只是定格在往岁的经纬中,不再进步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在生长。因为厌倦于单一思维,便从前人那里受到启示,在古今中外的诗文里寻找思想之光。于旧书中浸泡久了,落笔也染有苍凉之气,句子简约,驳杂多趣,郁然有彩。他与小友们交流,坦言己身的感受,不以人爱之而爱之,弗因世苦之而苦之。笑看沧海,独立滩头,可谓是风雨难动的有定力的人。
⑦由此,他也成了文坛少见的寻路者。但这寻路,不是追风,而是以退为进,生命哲学里有许多逆世的东西。比如辞章方面,同代人是以新为荣,而他则回到传统的文脉里。古人气脉,在他那里渐成新调,能写意,多素描,善议论,词语在流转中百态顿显。此类本领,新文学家多已丧失。孙犁的文章采撷古人异彩的时候,也剔去了士大夫气,其短篇之作反而有了新鲜的味道。
⑧《文心雕龙》说一个人的文章好,其中一个原因是“神居胸臆”。这“神”当包括神思、神理、神采吧。它们有时散在别处,在静默中方可得之。细想一下,孙犁亦略带此风,我们追之而难及之,唯有体味、感慨而已。
2022年8月27日《文汇笔会》有删节
根据课文内容,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孙犁
①交友 纯粹
为人 ②颇有古风
工作 执着
精神气质 ③
创作 古人气脉渐成新调
请你说说第⑤段画线句段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0分)
古代的“隔离医院”
郑学富
①在科技和医学都不发达的古代,一旦来了疫情如何应对?其实,古人也很有智慧,有很多防治的办法,如药酒、掩埋尸体、建隔离医院、药物医治等。
②秦朝时就设有疠迁所,是当时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治疗医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
③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的秦代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载:“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疠”指麻风病。在秦朝,人们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染上麻风病,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府将患者抓捕后,经过医生确诊,将其送到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防止麻风病毒传播蔓延。
④汉平帝刘衎即位时才9岁,实际是由大司马王莽主持朝政。这个小皇帝也是多灾多难,在他改元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灾难。《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为严重,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瘟疫大流行。
⑤面对严重的灾荒和疫情,王莽积极布置救灾防疫,并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230名官民献出自家的田地住宅,以救济灾民。王莽还在长安城中造一条闾里,建邸舍房屋200区,朝廷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派来医生,送来药品,进行隔离医治,以防止相互传染。
⑥唐朝时的长安城人口增多,人流量大,疠疫传播快,当时有官办、民办的传染病院,一些寺院也辟有疠人坊。
⑦《太平廣记》引《纪闻·洪昉禅师》说:“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五代冯鉴著《续事始·病坊》载:“开元二十三年,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廪食焉。近代改悲田院,或曰养病院。”
⑧《元和志》载:“唐至德二年冬月丙寅,筑养疾院于泾阳。”《泾阳史话》说,肃宗第十一太子嘉纪居此疗养达三年之久,后来成为达官贵人隔离疗病的医院。当时设有太医、医生、医士,药承和徒工30多人,并有御林军武士,兵勇20多人侍从保护。
⑨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七月,52岁的苏轼到杭州任太守。在他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颗粒无收,饥民哀号,流离失所,造成疫疾大流行。苏轼他深知“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于是将朝廷拨付的修缮费节约出来的2000缗钱拿出来,自己又慷慨解囊,捐出50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很快建起了一处病坊,取名“安乐坊”。据记载,安乐坊在三年里就医好了上千个患者。苏轼还未雨绸缪,广蓄粮米、药品,以备急用。
⑩后来,朝廷充分肯定了苏轼的做法,将安乐坊收归朝廷管理,更名为“安济坊”,聘请道士主持经营,并拨付经费,还赐给该院医护人员“紫袍”,使其具备了官员身份。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苦人治病。
《意林》2022年6期 有删节
13. 选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选文主要采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加点字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6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开头写梦中所见景象,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穿过海天一线仿佛回到天宫,听到天帝般勤地垂问她要回到何处,得到倾诉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1分,共3分)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
②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
③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讨论“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景春用一个反问句提出观点,孟子也用了一个反问句表明态度,否定了景春的观点。
C.孟子善用类比说理,用“妾妇之道”作比,间接反驳,再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天下之”三句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言辞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夫竹之性浮,残以为牒,束而投之水则沉,失其体也;金之性沉,托之于舟上则浮,势有所支也。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己。
《淮南子·齐俗训》节选
用“/”给文中划线句划分节奏(限断一处)(1分)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
21.你从文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0分)
22. 请以“给   老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惩山北之塞(sè)
2.B
A项,米粟非不多也,C项,曾益其所不能,D项,河曲智叟亡以应。
3.D,
解析居无何:居:经过。
4.D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加快”只能和“速度”搭配,不能和“质量”搭配。
C语意重复,“独一无二”与“独特”语意重复。
D.成分残缺,缺主语。
6.C,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7.C.常常用比喻的手法
8.C
9.① 簪缨散 ② 惊起一滩鸥鹭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①交友 ②颇有古风 ③有定力
11.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上文第④段孙犁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人性的深浅,引出对孙犁工作执着的叙述。
12.引用《文心雕龙》中的“神居胸臆”,总结并赞美龙孙犁作品的特点,赞美了孙犁的作品汇聚了神思、神理、神采,表达了对孙犁对敬佩与仰慕,并以此总结全文。
13.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秦朝、汉朝、唐朝、宋朝这几个时期的“隔离医院”。
14.选文主要采用引用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并列举王莽和苏轼设立“隔离医院”的示例,生动形象又具体地介绍了古代“隔离医院”的建立和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说服力。
15.两个“多”字都不能删去,“多”表明超过,说明当时工作人员超过30人,守卫超过20人,去掉以后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16.D
解析:是对现实的厌弃。
17.①怎么、哪里 ②谨慎 ③准则、标准
18.(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9.C应为直接反驳
20.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
21.人性之所以变得杂乱污浊而不清净,是因为受到外界灰尘的污蒙,长期生活在不良习俗之中而受到濡染,一旦沾染上不良习俗,就会忘掉原来的本性,变得贪婪了。强调后天教育对人性改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