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五单元说明文复习(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说明文复习(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09:07:11

文档简介

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横向梳理比较第五单元五篇课文,掌握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通过纵向比对,从宏观上把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及文章结构,中观方法,微观语言。
3.搭建说明文写作框架,构建说明文写作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从宏观上把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及文章结构,中观方法,微观语言。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横向勾连,了然于胸
文题比较,掌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及写作侧重点
课题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蝉》 《梦回繁华》
说明对象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人民英雄纪念碑 蝉 《清明上河图》
说明对象特征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巍峨、雄伟、庄严,承载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 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介绍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一派繁荣景象
对象类别 综合 综合 单个 单个 单个
暗含人文精神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人匠心,作者的文人匠心 人民英雄崇高的品质,我们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精神 对昆虫生命的热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对中华文化的赞美
比较发现:
1.综合归类,单个突破
通过回顾第五单元五篇课文可以看到《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是综合对一类事物进行说明,而后面三篇是对单个事物的说明。
2.客观说明,内在潜行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重在客观介绍事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梦回繁华》在介绍事物的同时着重体现事物背后暗含的精神和价值。
小结:
1.对一类事物进行说明就要先整合归纳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然后再去介绍这类事物。而对单个事物进行说明则可以直接切入主题,进行说明。
2.说明对象有明显的特征,可全文围绕这些特征来进行说明。如果没有,字里行间可以透露这个事物背后暗含的特质。
(二)宏观结构,说明更清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组整理第五单元五篇课文的内容,理清说明文写作顺序。
纵观发现:
(1)不同对象,不同结构。
对建筑物,综合类可采用先整体概括总特征再分别说明的方式,一般到具体或整体到局部;对单个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可采用瞻仰、浏览的方式,按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对艺术品采用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创作年代、艺术品详解、艺术价值这样的逻辑顺序来说明;对昆虫则按其生命成长规律来安排写作顺序。
(2)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为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特征,文章在进行说明时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匀称美观。《中国石拱桥》重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等特征,而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发展则略写。《梦回繁华》重点描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表现其描绘市井生活的特点。
小结:图表提纲,说明更清。写作前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先构思文章骨架,画好思维导图或列好提纲,确定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让自己的说明更有条理。
2.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例,看文中过渡的语段,你得出什么发现?
《中国石拱桥》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苏州园林》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
小结:
巧设过渡,版块分明,又紧密衔接;
开头导引,段意清晰,又紧锁特征;
有序瞻仰,时空明朗,又紧扣中心。
中观方法,说明更明
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要求学生找出每篇文章中你认为最能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加以解说。
说明方法 课内出处 运用方式 分析作用
微观语言,说明更准
不同作者在撰写说明文时,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和用语习惯,会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试比较以下几句话的语言风格,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小结:平时性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文艺类说明文语言生动典雅,但并不是定论。
反观所学,给说明以说明
作业:运用课上复习建构的方法,为说明文写篇说明文,字数500字。
要求:
1.先画思维导图或列提纲,明确文章结构;
2.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共11张PPT)
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复习
目录

微观语言

中观方法

宏观结构

横向勾连
文题比较




课题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蝉》 《梦回繁华》
说明对象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人民英雄纪念碑 蝉 《清明上河图》
说明对象特征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巍峨、雄伟、庄严,承载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 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介绍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一派繁荣景象
对象类别 综合 综合 单个 单个 单个
暗含人文精神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人匠心,作者的文人匠心 人民英雄崇高的品质,我们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精神 对昆虫生命的热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对中华文化的赞美
宏观结构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组整理第五单元五篇课文的内容,纵观说明结构。
不同对象,不同结构。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例,看文中过渡的语段,你得出什么发现?
《中国石拱桥》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苏州园林》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
小结
巧设过渡,版块分明,又紧密衔接;
开头导引,段意清晰,又紧锁特征;
有序瞻仰,时空明朗,又紧扣中心。
中观方法
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请找出每篇文章中你认为最能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加以解说。
说明方法 课内出处 运用方式 分析作用
牲。它要轧碎这
微观语言
不同作者在撰写说明文时,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和用语习惯,会呈现不同的语言特色,试比较以下几句话的语言风格,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写作练习
给说明以说明
运用课上复习建构的方法,为说明文写篇说明文,字数500字。
要求:
1.先画思维导图或列提纲,明确文章结构;
2.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