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重点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重点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方法】PPT演示【教学流程】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 从外界获得必需的养料和氧。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必须依靠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他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 2.体液包括 (约占2/3)和 (约占1/3),后者包括 、 、和 等。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 。 4.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 。2.⑴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溶质微粒越多,即 ,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反之,则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 其相对稳定的维持与血浆中 的存在有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 、 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血浆 组织 淋巴C.血浆 组织液 淋巴 D.血浆 组织液 淋巴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尿素 B.淀粉 C.激素 D.维生素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6.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7.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8.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是指 ,即图中的标号 等部分。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 ___。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 ___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细胞的方式是____ 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 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 ___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有 。 教学随想【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重点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重点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方法】PPT演示【教学流程】一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的定义: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当堂检测】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6、如图所示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 、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的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a—d中, 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C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 _________。(4)a—b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b之间隔以 ,b—d之间隔以 ,b—c之间隔以 ,b的来源有 _____,b的去向有 _____________。(5)试以简洁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 ____________,具体而言,a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有直接联系。 教学随想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①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②内环境可能存在的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核苷酸、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神经递质、CO2等。不存在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呼吸作用有关酶、转录翻译酶、H2O2酶等。
4、①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
②血浆PH:7.35---7.45。调节:缓冲溶液(H2CO3/ NaHCO3、NaH2PO4/ Na2HPO4)
③正常的温度:37℃
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7、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①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受阻、代谢产物积累增加。
体液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内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