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圆的轴对称性(2)[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圆的轴对称性(2)[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4-20 08: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数学(上) 王珊瑚
3.2 圆的轴对称性(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垂径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
2、掌握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及定理
“平分弧的直径平分弧所对的弦”。
3、会运用垂径定理的逆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难点:例3的问题情境较为复杂是难点。
教学准备:透明圆形纸片(有勾线笔画好)课本图3—1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AB为⊙O的一条弦,弦心距为1,
求弦AB的长。
注:通过此题回顾垂径定理
(板书)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学生齐答)
师:谁能用几何语言来表述垂径定理的内容?(结合图形)
生:∵CD为直径,CD⊥AB(OC⊥AB)
∴ EA=EB, AC=BC,AD=BD
师(板书):
2、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AB为⊙O的一条弦,且AB=,
P为AB的中点,求OP的长。
生:可能部分学生很自然会连结OP,利用勾肌定理求得OP的长度,
此时教师提出P为AB的中点,能直接得出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师:(1)若已知CD为直径,是否能推出,
AC=BC,AD=BD
(2)若已知CD为直径, AC=BC,AD=BD是否能推出
,?
下面就(1)给出证明(投影)已知:如图,⊙O的直径交弦AB(不是直径)于点P,AP=BP。
求证:,AC=BC,AD=BD。
注:(1)此定理证明较简单,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直接证得;若有学生利用请三角形全等,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2)若弦AB是一条直径,结论还会成立吗?
请举反例说明,并画出草图?(教师投影右图)
板书定理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师:将已知条件改为: AC=BC,AD=BD,谁能加以证明?
注:证明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引导:在 AC=BC,AD=BD的条件下,
沿直线CD对折时, 弧AC与弧BC将怎样?点A与点B呢?
由此可得哪两个角互相重合?证明过程让学生自已完成。
师:板书定理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强调:已知的前提条件下,其余三个条件有一个成立,都能得到其余两个条件。
3、及时巩固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判断下列四句话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
⑵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一定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 )
⑶经过弦的中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弦.( )
⑷弦的垂直平分线一定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 )
4、范例讲解
例3(题略)
☆例题解析:(1)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什么是跨径、拱高,并画出草图。
(2)要想求得桥拱半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
(3)对造草图,有哪些线段的长是已知的?
(4)在中,AD的长是多少?为什么?OD的长应怎样用关于R的代数式表示?
(5)怎样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未知数R的方程?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5、完成课内练习,分别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6、完成作业题1,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添辅助线。
强调:过圆心作已知弦的弦心距,是常用的辅助线添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由学生自已小结)
四、布置作业
1、作业本
2、预习3.3圆心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