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
14.背影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重点)
2、学习刻画背影的方法,体会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的写作特点。(难点)
3、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语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也许是父母一个深情的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一个和蔼的笑容,也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一个个红勾……正是生命中无数美好的感动,让人间变得温馨动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仅仅记录了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阅读它的无数人。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成就最高。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后,蜚声文坛。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1.走进作者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是泪如泉涌……”
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也在同年被解除公职。文中的“祸不单行”就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文本记载的便是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时的情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3.读准字音
交卸 差使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踌躇 妥帖 迂腐
(xiè)
(chāi)
(sāng)
(jí)
(sù)
(fù)
(chóu chú)
(tuǒ)
(yū)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栅栏 蹒跚 拭
搀扶 颓唐 琐屑
祸不单行 触目伤怀
(zhà)
(pán shān)
(shì )
(chān)
(tuí)
(suǒ xiè)
(huò)
(chù)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凉;萧条;不景气。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4.词语解释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情郁其中:指浓郁的情感,积聚于心里或文章里或图画里。
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
大去:委婉语,指死亡。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行为。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写“我”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第2至6段)重点写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此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自“到南京时”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写父亲送行前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为写“背影”做铺垫。
第三层:始于“我说道”到“我的眼泪又来了”。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2.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问题。
(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
四次背影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2)本文详写的是哪一次背影?为什么详写这一次?
父子浦口送别时,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这一次最能表现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合作探究
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
2.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文章以《背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背影”可以看作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文章以“背影”作为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可以说,能强烈表现父爱,使人印象深刻。
(2)从写作角度看,“背影”这一视角独特而新颖。它能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引起人们感情的激荡。以《背影》为标题,别开生面,含蓄隽永。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整体感知了全文内容,初步感知了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背影”,是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背影”,是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表情达意的切入点。“背影”这一形象不仅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3、学习刻画背影的方法,体会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的写作特点。
课程导入
文章是怎样突现“背影”这一中心形象的?
第一段开篇点题,突出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主体部分,重点追忆与父亲车站分别的情景,详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今天,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体会他与父亲之间的深沉情感。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责备自己那时年少无知,不仅没有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嫌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想来,内心深感愧疚。
阅读五、六段,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一、体会父子情深
2.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
文中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座位,他也要认真地“拣定”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父亲的穿戴: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家境惨淡,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研读第6段。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这个背影,是在一种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火车站送别时,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这里作者详细写了父亲的外貌、动作,极力描绘出父亲行动艰难时的背影。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因家境衰落而颓唐的模样以及送子远行的困顿;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对父亲从未有过的感激之情。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烦琐细小的小事,父亲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体现父亲对儿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
示例: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1)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2)父子离别,惜别背影——依恋之泪
(3)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4)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6.写完父子分别,文章似乎就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接着写了第7段,这一段有何作用?
这一段看起来只是表现父子之情的一种延伸或补充,实际上它的內容颇为丰富,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再次定格“背影”,很好地收束了文章。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赏析精彩语言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一)语言质朴,饱含深情。
例句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这是在宽慰儿子,怕家庭变故影响儿子的学业,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心底,不想让儿子看到,这是多么善良的一位父亲啊!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例句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帖。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例句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用词精当,直白简洁。
例句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例句2:“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连着两个“忙着”,表现了父亲事无巨细,一颗心全在儿子身上。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三、归纳表现手法
1.视角独特,结构严谨。
作者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视角独特。“背影”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全文的线索:开篇点出“背影”,引出回忆;中间着力刻画“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2.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本文有着很浓郁的抒情气氛,但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意渲染。本文所记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如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等,但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父子间的深情。如文中第6段对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都浓缩在了“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中。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题以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恩,作者通篇文字是通过追叙的方式表达的,文中两次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用自己的幼稚反衬父亲的伟大。“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哎!我不知何时能再能与他相见!”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和眷念,又体现了作者对恶劣的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拓展延伸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请从写法、内容等方面,简要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表现父爱上有哪些不同。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对此浑然不觉。
②接完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儿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
③小学的时候,我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
拓展延伸
④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我的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在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能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啊,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站也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⑤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那些溢美之辞。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又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
拓展延伸
⑥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作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
⑦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优秀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凶猛。为了供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带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
拓展延伸
⑧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还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示例一: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示例二: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内容上有所不同。本文写的是在各种事件中直接当面表露的真切的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隐含在艰辛生活里的含蓄的父爱。本文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辛苦养蜂供儿上学,朱自清的《背影》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不易爬月台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