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修性必修一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修性必修一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3 18: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对应的课标要求是: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等。
教材在展示了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后,有较大篇幅讨论了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因此,不仅要重视对突触、突触处兴奋的传递过程的教学,还要带领学生认识毒品的作用与突触处兴奋传递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从结构与功能观出发,认识突触的结构,描述突触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通过分析科学史资料,认识突触处化学传递的机制,基于实验找出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多角度分析突触处兴奋处传递的调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分析毒品的作用与突触处兴奋传递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远离毒品,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能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突触的结构
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兴奋剂和毒品作用的机制及危害
难点: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课前预习
四自我检测
1.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近脊髓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近脊髓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近脊髓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缩
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 蛙后肢收缩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3.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4.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相应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在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a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若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则b处一定没有离子的跨膜运输
C.若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则“?”处一定有突触
D.若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则“?”处一定有突触
5.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的电表;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共包含3个突触
B.刺激图甲中的A处,M、N均只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b、c间的突触功能异常
C.图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D.神经元受到相应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6.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主动运输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7.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疼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神经元可接受和释放神经递质
B.刺疼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
C.电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疼痛感
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8.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兴奋在突触前、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
9.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a→b传递
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10.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1.突触的结构(如图)
(1)突触:由图中的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及d_____________(填名称)组成。
(2)其他结构
①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______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______________。
②图中e、f、g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
(1)兴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 ↓ ↓ 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 转变为
将 由 传入
的神经元群 对 的
将 由 传至
和 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
__________
3.(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①_______变为②_______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是以③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④_______也叫神经冲动。
(3)传导过程
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
(4)传导的特点:⑧_______,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4.根据神经调节相关内容填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当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4)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状态叫稳态。
(5)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
6.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抗抑郁药一般都是通过作用于_______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分泌量_______。抗抑郁症药物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回收阻断剂,即阻断_________对神经递质的_______以_______其在_______中的浓度,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的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对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
7.兴奋的传导: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_______后,由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状态的过程。
神经纤维上:兴奋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神经纤维静息处细胞电荷分布为_______,兴奋处为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
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_______(结构)传递,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为:从______信号变为_______信号,再转为_______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_______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方向:单向性(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原因:_______
三课前预习
1.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受体
2. 反射弧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3. 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状态 电信号 电信号 外流 内流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4. 反射 神经中枢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5. 基因库 基因频率 无机环境 相对稳定 神经冲动
6. 突触 减少 突触前膜 回收 增加 突触间隙
7. 外界刺激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局部电流 外正内负 内正外负 双向传递 突触 电 化学 电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轴突末梢 树突或胞体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
四自我检测
1.A
2.C
3.D
4.C
5.B
6.C
7.A
8.C
9.C
10.A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