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背影》同步精练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下列有多音字的四组词句中,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父亲的差(chāi)使 成绩差(chā) 差(chā)异大
B.奔丧(sāng)回家 丧(sāng)事 丧(sàng)失立场
C.铺(pū)好座位 临时搭铺(pù) 反对铺(pū)张浪费
D.还(huán)了亏空 他还(hái)真行 你还(hái)是那样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情郁于衷 勾留 锁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躇 掂记 蹒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厉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些日子,家中的光景很是_____,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②但他终究不放心,怕茶房不_____;颇踌躇了一会。
③他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
A.惨淡 妥帖 触目伤怀 B.暗淡 妥当 触景生情
C.悲惨 妥帖 触目伤怀 D.惨淡 妥当 触景生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既然从事销售这一行业,就要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不折不挠的勇气。
B.李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使同学们情绪激昂,张目结舌。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看到家里的败落,他怎么能不触目伤怀呢?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②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
③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
④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下列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关于第 6 段中“我”的两次流泪,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吃力地攀爬月台的背影而心生感动。
B.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再找不着”父亲的背影而心生孤独无依之感。
C.流泪与前文“暗笑他的迂”形成对照,表明了作者态度的转变。
D.眼泪也包含了作者感念父亲陷入人生困境而生出的怜悯和酸楚。
阅读下面的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朱自清的散文有浓郁的抒彩,不管是叙事,还是写景,或是议论,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匆匆》抒写了对时间难得而易失的感慨。在这篇篇幅短小的散文里,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文章一连串的抒情性疑问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这些疑问句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心灵深处自我斗争、挣扎、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他深感时不我待。从而,让人顿生伤感,并领悟到一种理趣。
A.“浓郁”“抒发”“散文”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真情实感”“篇幅短小”“顿生伤感”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全都是名词。
D.语段以《匆匆》为例,阐述了朱自清散文具有抒彩的特点。
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中间略写,首尾详写。
B.本文写父爱不是从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而是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并着力写了父亲的背影。
C.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上,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D.课文写得非常坦诚,作者的前后心理是不同的,有一个大变化,作者叙述了自已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对自已当年不能理解父亲的悔意。
学过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走近父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关于父爱的标语。
(2)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子往返的艰难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2) 父亲买橘子回来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选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请你回答两次流泪的原因。
(4) 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父母的爱的理解。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上面文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文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3) 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文中说父亲“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和父亲不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70 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魄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口不关风,还怎么能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得像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像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2)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3) 第四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4) 作者在第五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1-9.ADABDCDCA
10.
(1) 示例:父爱如山,无声却稳重。
(2) 示例:有人说,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那父爱则是我们一生成长的庇护,是儿女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今天,让我们手捧所有祝福和感激,撒向我们亲爱的父亲!
11.
(1) 用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父爱的伟大,也为下文写“我”被真挚深沉的父爱感动流泪做了铺垫,正是这一处详写的内容凸显了父子情深的文章主题。
(2)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爱的体现。父亲经过艰难的攀爬终于为儿子买来了橘子,尽管很累,但能为儿子想到的都已经做到了,已经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因此心里就感到轻松了。
(3) 第一次流泪,是被父亲的爱感动而流泪,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因父亲“背影”的消失而流泪,是惜别的泪。
(4) 示例: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父母的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
12.
(1) 行动、服饰、体态;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关心之情。
(2) 这些词语写出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艰难,是对背影的特写,写出了最动情的精彩瞬间,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情深。
(3) 第一次:被父亲的爱子之情所感动;第二次:与父亲惜别,依依不舍。
(4) 他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感到很轻松的心理。
13.
(1)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⑤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作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3) 通过油画与现在父亲的比对,表明了父亲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4) 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