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06 08: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一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第四课时 其他研究工具
课标与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研究工具功能与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常用的几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实验步骤及使用过程。
创新支点:在掌握常用工具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操作使用常用工具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把本节课设计成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实验课。课堂上,两人一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和使用常用工具。在保护其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可以通过同位和小组之间相互检验共同提高。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常用工具。
关注常用工具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重点:常用工具的使用步骤及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学习难点:使用常用工具是注意事项比较抽象,需要配合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因此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与媒体:阅读、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常用工具)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部分是: 。
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 。
3、调节反光镜,当光线较强时,应选择 镜。
4、写出以下图片代表的名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刀片、烧杯镊子的使用方法步骤。
学生活动二:放大镜、滴管、培养皿的使用
阅读课本17页掌握常用工具的方法,然后脱离课本填写出常用工具的个子功能。
三、系统梳理本节知识点:
四、质疑问难:
五、当堂测试:
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 )。
A、两手托镜座 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是( )。
A、正中央 B、略偏右 C、略偏左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在使用显微镜时,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 )。
A、转换器 B、遮光器 C、粗准校螺旋 D、细准焦螺旋
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 )
A、使物像更清晰 B、调换物镜 C、调节光线 D、放大物像
5、如果要使显微镜的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应调节( )
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6、对光时,选用的光圈和物镜分别是( )
A、大光圈、低倍物镜 B、小光圈、低倍物镜 C、大光圈、高倍物镜 D、小光圈、高倍物镜
7、在使用显微镜时,在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8、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要使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应该转动( )
A、转换器 B、遮光器 C、准焦螺旋 D、物镜
9、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如果视野较暗,应该怎样调节( )
A、选用大光圈 B、换用高倍镜 C、选用凹面镜 D、换用低倍镜
B组:
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转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判断污点在( )
A、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2、在目境内看到的物像是( )
A、放大的、正立的 B、放大的、倒立的 C、缩小的、正立的 D、缩小的、倒立的
3、用低倍镜观察印有“ ”的载玻片,视野里看到的是( )
A、 B、 C、 D、
4、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5、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应( )移动装片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6、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变化( )
A、细胞数目减少 B、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数目不变 D、无法找到细胞
C组:1、右下图是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4个镜头,
甲、乙一端无螺纹,甲较长,乙较短;
丙、丁有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和要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
A. 甲和丙 乙和丁 B. 乙和丙 甲和丁 C. 甲和丁 乙和丙 D. 乙和丁 甲和丙
2、用低倍镜观察“ ”,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3、视野内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的方向如图所示,那么草履虫实际运动的方向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4、判断A与B、C与D两组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六、课后达标:
学习检测
七、课后反思:
附: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
2、视野: 视野不变: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物象越大,数量越少。
b.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物象越小,数量越多。
3、对光: 光线亮(强):平面镜,小光圈,
光线暗(弱):凹面镜,大光圈。
4、视野中的物象:反相 (上下,左右都相反)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首先,转动目镜,污点动,污点在目镜;
其次,移动玻片,污点动,污点在玻片;
如不在目镜和玻片上,必然在物镜上。
玻片与物镜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小距离越远。
目镜的长短与倍数:越长倍数越小;如图 :
8、物镜的长短与倍数:越长倍数越大;
9、绘图 :(1)用3H铅笔;(2)较暗部分用细点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