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种子植物
课标与教材:
课标: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是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之一,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建议: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种植物,但对植物知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往往只关注植物的植株,且多注意种子植物,对孢子植物的关注较少,甚至会有错误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各类植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之间建起桥梁,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各个植物类群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概述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关注种子植物的生活状况和与人的密切关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调查活动,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创新支点的设计:
通过安排实际的调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媒体: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等。
学习目标:
1.概述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关注种子植物的生活状况和与人的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身边的有种子的植物
2、归纳总结:什么是种子植物?
学生活动二: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说出校园内种子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调查人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植物名称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备注
学生活动三:自学课本45、46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植物分为哪两大类?
2、什么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什么特征?
3、举例说出常见的裸子植物
4、什么是被子植物?
5、写出你所知道的被子植物
6、种子植物对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三、整体建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达标:
1.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果皮内有种子 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终年常绿,永不落叶 D.松果是有果皮包着种子的果实
2.裸子植物的特征是( )。
A.果实外没有果皮 B.种子外没有果皮
C.种子外没有种皮 D.果实成熟后裂开,种子露开
3.银杏是原产于我国的举世闻名的活化石,科学家将其列为裸子植物,主要依据是( )。
A.根、茎、叶发达
B.受精作用不需要水
C.有胚珠无子房壁,有种子无果皮
D.有胚珠有子房壁,有种子有果皮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B.花有两性花和单性花之分
C.用种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D.可通过风和昆虫传粉
5. 柏树、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茎高大,根系发达 B.有种子形成
C.都形成球状果实 D.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6. 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7. 下列植物类群中,能产生种子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8. 下列哪种植物是裸子植物?( )
A.苹果 B.西瓜 C.核桃 D.银杏
9. 下列哪种植物叶子多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特别发达,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
A.蕨类植物 B. 种子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10. 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裸子植物( )
A.油松 B. 苏铁 C. 红豆杉 D. 桫椤
11.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六、课后达标:
完成学习与检测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