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06 08: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二课时
课标与教材:
课标:课标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活动建议: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本节就蒸腾现象、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两个方面做了论述。教材通过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了解植物失水的主要部位。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图片及讨论,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和意识,深刻认识绿色植物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学生对绿色植物有了基础的认识,绿色植物无论低等还是高等,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功能,对维持植物体本身的其他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真正的含义,学生并没有太多感性的知识,但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尝试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描述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知道气孔的结构及开闭原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尝试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的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
难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创新支点的设计:
观察完叶片的结构后用模型展示叶片的基本结构,直观形象。
教学方法与媒体: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型展示
学习目标:
1、会制作临时切片
2、能够描述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知道气孔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开闭原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水分以 状态从 散失到 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是 。
3、蒸腾作用的强弱受 、 、 、 等因素的影响。
4、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 ,促进 和 从根部运输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有效的 。
5、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自学课本49页,完成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结构”的相关问题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器具?
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学习活动二:阅读课本51页第一段,并结合你的观察结果,完成下列练习
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2、蒸腾作用的“门户”是 。
3、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哪一面气孔多?
4、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 控制。
三、整体建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达标:
1、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B、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
C、光合作用强,释放出水气多 D、森林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2、“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是( )
A 无色透明,排列紧密 B绿色透明,排列紧密
C无色透明,排列疏松 D无色不透明,排列紧密
4、一般来说,植物体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上下表皮气孔的数量关系是( )。
A.上表皮多 B.下表皮多 C.基本相同 D.不确定
5、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
A.迅速地一次切割 B.缓慢切下 C.迅速来回拉切 D.缓慢来回切
6、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取材料
C.盖盖玻片 D.染色
7、一片植物叶的正面和背面颜色深浅不同,正面一般比背面的颜色深一些,这是因为( )。
A.上表皮细胞的叶绿体多 B.下表皮细胞的保卫细胞多
C.栅栏组织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D.海绵组织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8、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1]是___,[2]是___,[1][2]属于___组织,构成[1][2]的主要是___细胞,其特点是结合紧密,___;[3]是___,它由___细胞构成,和其他表皮细胞相比,细胞内有___;[4]和[5]是___,属于___组织;[6]是___。
五、课后达标:
完成学习与检测
六、质疑问难(这堂课你有什么疑问?)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