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一课时
课标与教材:
课标:课标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活动建议: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本节就蒸腾现象、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两个方面做了论述。教材通过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了解植物失水的主要部位。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图片及讨论,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和意识,深刻认识绿色植物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学生对绿色植物有了基础的认识,绿色植物无论低等还是高等,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功能,对维持植物体本身的其他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真正的含义,学生并没有太多感性的知识,但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
2.知道叶片的基本结构、气孔的结构组成及分布特点
3.说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并使植物降温。
4.说出植物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的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义
3.知道蒸腾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创新支点的设计:
课堂教学没选用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自己设置的探究。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师启发引导,边梳理边反馈;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
学习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
知道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说出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是植物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绿色植物主要有 、 、 、 等类群。
2、
植物类群 常见植物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生殖方式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是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树底下好乘凉”,炎热的夏季,人们都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因为在烈日下会被晒黑,甚至晒伤。那么,树为什么不会被晒伤呢?导入本节课。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是从哪里散失的
1、生物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六步?
2、这个探究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是?
3、对于这个探究活动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先做一个假设吗?
4、小组讨论,制订出一个方案来证明你的假设。
5、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6、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吗?
学习活动二: 阅读课本51页最后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只有1%~5%的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这样对于植物体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蒸腾作用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三、整体建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达标:
1、蒸腾作用的概念: 以 的形式从植物 散发到 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蒸腾作用的意义中,不正确 ( )
A、促进对水、无机盐的运输 B、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C、促进水分的吸收 D、促进有机物的运输
4、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蒸腾作用
5、试着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作出假设
第三步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并制订方案。
第四步实施计划
第五步你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五、课后达标:
完成学习与检测
六、质疑问难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