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06 08: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动物的行为
课标与教材:
课标:区别对待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动物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动物的运动与其行为密不可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实现过程,这对本节课学习“动物的行为及其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具有重要铺垫作用。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马戏团里动物表演节目等。这些行为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也司空见惯,感性认识丰富,如公园内猴群的等级现象、蚁穴里蚂蚁的社会行为等。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行为就是动物的社会行为,也不知道它们通过何种方式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动物绕道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活动
创新支点的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新知识;小组代表为其他同学讲解知识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学方法与媒体:
多媒体、小组合作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通过知识链接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1.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其中前两者构成 。
2.骨连结分为 、 、 ,其中 又叫关节。
3.关节结构: 、 、 三部分。
4.骨骼肌包括 和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捕食的视频,让学生总结什么叫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除了捕食还有哪些?创设情境,导入本节课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合作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有效利用学生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自学94-96页标题“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下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列举出你知道的动物行为:
2、根据 ,将动物行为分为 和 。
3、先天性行为是由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获得的。
(二)观察94-95页的几幅图片,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这些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三)自学课本标题“社会行为”下的内容,并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很多动物都是营 生活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 ,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 。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有 ,组织成员之间有 ,还有些群体内部存在明显的 。
3、动物群体内部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 、 及 等。
小结: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四、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五、整体建构:(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提升)
1、行为的含义:
A、广义:动物的动作
B、狭义:动物完成某种生活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动作
2、依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
A、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C、社会行为:群体生活的动物在群体生活中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取决于什么因素,有什么局限性?
取决于动物的遗传因素,只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
4、动物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意义?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5、社会行为的特征?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C、或群体成员间有明显的等级之分
六、课堂达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A组: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鸟儿鸣叫 B.鱼儿游泳
C.狼捕捉鹿,鹿在奔跑 D.血液在家兔体内流动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
①蜘蛛结网 ②鸟类筑巢 ③鲫鱼觅食 ④蚯蚓走迷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学习积累
C.遗传物质 D.亲代的训练
4.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鼠打洞 B.小孩吃奶
C.狗做算术题 D.飞蛾扑火
5.下面哪些可能是动物成员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 )。
A.动物的动作和姿态 B.动物的声音
C.动物发出的气味 D.以上都可以
6.下列动物中没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 B.蜜蜂 C.狒狒 D.蚯蚓
B组:
1.(2006 日照中考)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孔雀开屏、蚂蚁搬家、蜘蛛结网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鸿雁传书、飞蛾扑火 D.老马识途、猫捉老鼠、飞鸽传信
2.(2007 福州中考)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狗会做算术题 B.蚯蚓走迷宫
C.黑熊走钢丝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3.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人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4.(2008 济南中考)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5.(2007 临沂中考)据CCTV-4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下列活动不能叫做动物“语言”的是( )。
A.公鸡找到食物后发出“咯咯”的叫声
B.狗靠气味来辨别雌雄
C.蜜蜂的舞蹈
D.狗闻到骨头的味道流口水
7.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躲藏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一群正在啃食农田庄稼的蝗虫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