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7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4 11: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自然资源的储量、产量与经济发展程度。熟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晋煤外运所在区域的区域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案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区域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会进行区域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分析。
人地协调观:理解区域资源条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理解资源贫乏地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树立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理念。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自然因素:该流域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人为因素: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小麦—牧羊带)
1.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防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
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
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一.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阅读教材第87页,思考以下问题:
1.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结合课本思考我国有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问题导读: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水资源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
中国煤炭资源
China's coal resources
北多南少
特别集中在黄土高原
煤炭资源最丰富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
陆上天然气
主要集中分布在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2015年)
我国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 、能源消费主要集中 。
中西部
东部
中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资源调出区
资源调入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生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资源产区与消费区域不一致
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北煤南运
2. 我国的主要资源调配工程地理背景
3. 我国的主要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
(一)南水北调
阅读教材第87-88页图文,思考:
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
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问题导读:
原因
中国水资源分布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
空间:
夏多冬少(盛行风)
东南多西北少(气候)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人口(南方水多,耕地面积少)
水资源浪费、污染
最缺水地区:华北
项目 东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江苏扬州→沿京杭运河:向北至天津;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长江下游
华北平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配套设施好、
工程量小、投资少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运营费用高
教材89页第3题
活动:
项目 中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京津地区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基本自流、现有可用设施(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地形较复杂工程量较大、
占用大量耕地带来移民问题
教材82页第3题
活动:
项目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
长江上游
西北干旱区
隧洞输水
水质好,自流供水
地形复杂工程量非常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差、可调水量较小、
教材82页第3题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侯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88页第1、2题
活动: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教材81页第1、2题
活动:
我国降水分布图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解决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
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环保: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政策: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科技: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教材81页第1、2题
活动:
对于输入地(P87)
积极影响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缓解地区之间的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城市化进程(社会效益);
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生态效益)
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消极影响
造成污染物的输入,外来物种的入侵;
沿线地区的土壤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意义
对于输出地
积极影响
汛期输出大量水资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消极影响
(旱季)造成南方水资源紧张(控制旱季调水量);
(入海口)枯水期海水倒灌,导致水质恶化;
长江径流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南水北调意义
阅读教材第82-83页,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了解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概况:运输方式、线路、气源地、主要目标市场?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问题导读:
(二)西气东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读“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图,描述我国油气资源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方法:分析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1)均衡性
(2)若不均衡,哪多哪少
(3)极值区位置
参考答案:
(1)资源分布不均匀
(2)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3)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石油特别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东部沿海大陆架;天然气集中在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读“中国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图,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分布特征?
答案:
(1)经济发展不均衡;
(2)东部经济水平高,中西部次之
(3)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较为发达。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供不应求。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小,但能源丰富,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供过于求。如何促进两地区的协调发展?请大家献计献策。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生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①西气东输的主体一线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九个省级行政区等
读图回答:
②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穿越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
西气东输概况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90及“西气东输”工程一线路图示意图,小组合作找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基础气源、目标市场,主体工程所经过的行政区、地形及河流(地图册上圈画)。
参考答案: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气田,途径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2)一线工程自习向东跨越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个大的地形区以及长江、黄河、京杭运河水系。
基础气源
新疆天然气资源
目标市场
长三角、珠三角
西气东输概况
霍尔果斯口岸
广州、深圳、香港
上海
轮南
线路一:
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线路二、三: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
线路四:新疆伊宁→宁夏中卫
二线: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2、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概况
——线路、气源、市场
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对东部
对西部
①改善东部能源结构(煤 ——天然气)
②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
④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①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质量
③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2、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3、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4、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教材95页
活动: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议一议,“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区域发展带来哪些预期效果?
对我国东部(能源输入地)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④带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发展;
⑤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教材88页
活动:
3.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3.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对我国西部(能源输出地)地区:
①加快西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④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⑤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与资源调入区的环境影响,还要考虑对资源调配沿线区域的环境影响。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甘肃的有利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施工将阻碍甚至隔离南北山区动物活动的通道,引起物种资源的流失;施工将对保护价值较高的众多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教材第83-84页,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2.总结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3.西电东送的意义?
(三)西电东送
问题导读:
西电东送是指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电能分布的不平衡(供)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需)
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阅读
思考:黄河上游成为“西电东送”重要基地的条件?
(1)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多,年发电能力强。
(3)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
(4)组建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梯度开发上游水电。
南部通道:西南水电、
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广东
②中部通道:长江三峡、金沙江干支流
水电→华东地区。
③北部通道: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火电→京津唐地区。
2.总结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三条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分别通往哪些工业基地?水电有何优缺点?
优点:清洁、运营成本低;
缺点:不稳定,前期一次性投入大
3.西电东送的意义?
对西部地区: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⑤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④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阅读教材第85-86页,
思考以下问题:
1.北煤南运的原因?
2.总结北煤南运的通道?
(四)北煤南运
问题导读:
“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北煤南运
产区:山西、陕西、内蒙古
消费地:东南沿海
1.北煤南运的原因?
(1)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
(2)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因此,“北煤南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通道: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中通道: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南通道:由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煤炭为主。
2.总结北煤南运的通道?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牲畜等
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短程,量小的货物,
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教材93页
活动:
根据图3-14,指出目前我国“北煤南运”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其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海洋运输(海运)。
合理性: 煤炭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
煤炭的输入地大多有便利的港口。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
合理性: 煤炭为大宗货物,运量大,“北煤南运”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小,运输安全,适合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教材86页
活动:
简述浩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湖北、湖南、江西煤炭需求量大,但缺少运煤专线,原有通道不足,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提高铁路煤运通道的运力。
浩吉铁路将完善煤炭外运铁路网络布局,极大缓解北煤外运铁路的运输压力,缩短煤炭运输时间。
加大对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缺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教材86页
活动:
有人提议在北方产煤区建坑口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 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技术水平较高。“北电南送”能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对能源输入区而言,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对煤炭产区而言,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不赞同。理由: 建设坑口电站和输电线路,成本较高。煤炭直接通过铁路外运,成本较低。建设坑口电站会加剧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据此完成下题。
1.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
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
①两地间公路、铁路、水运便利
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③区域供需不平衡
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随堂检测:
C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据此完成6~8题。
2.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
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直接原因是(  )
A.云、贵、川、渝等省级行政区没有优质煤炭
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
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
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C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据此完成6~8题。
3.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障
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
D.积极发展燃气发电,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B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问题导读:
阅读教材第86-87页,思考以下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
2.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空间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有哪些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调入区
调出区
沿线区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其他方面
经济发展
社会建设
生态环境
强化有利影响,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克服不利影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图3-15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
工程量浩大,建设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
2.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空间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可靠的资源供给,
资源调配线路造价,
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
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有哪些影响?
对资源调出区:
利: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
对资源调入区:
利:解决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相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不利: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调入区,输水控制不当,则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天然气资源
勘探开发
天然气化工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建材工业
基础设施
建设
利:为沿途省区的发展创造契机,激活沿线地区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沿线区:
不利:
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2.在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任选一个工程,收集其有关资料,在班级举行一次以“××××工程带来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活动建议:
(1)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组,分别扮演该工程的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各组推选组长一名。
(2)各组收集资料,组长召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发言提纲。一方面侧重于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侧重于该工程的不利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3)“调出区”与“调入区”两组开展模拟对话活动,每组派出代表陈述己方观点,再就是针对对方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教材88页
活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材料阅读(教材P87)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有效遏制了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缓解城乡争水、行业争水、地区争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
对于水资源调出区来说,由于长江径流量的减少,减轻了洪涝灾害,但可能会提高河口区的盐度,进而影响到当地的水质;一部分江段泥沙淤积增加,阻碍航道通行。
对于沿线地区来说,能够缓解供水紧张的局面,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次生盐碱化。影响沿线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合作探究:
造成污染物的输入,外来物种的入侵;输水控制不当则可能引发土壤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减少,
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减少。


(1)分析俄罗斯北亚地区三条大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河流封冻期长且有凌汛现象,通航时间短;北亚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货运的需求量小;俄罗斯的物流方向为东西方向,河流为南北流向,两者不匹配。
(2)评价俄罗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北亚地区的积极影响。
将北亚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获得西部地区的资金、技术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D
A
随堂检测:
3、南水北调对长江的水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原因是:
水量减少,枯水期海水上溯
4、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 :
用水 。
注意沿线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确保水资源清洁北上
北方仍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质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回答(1)~(3)题。
随堂检测:
(1)箭头①和③的能源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
A.管道运输
B.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C.水陆联运
D.高压输电
D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回答(1)~(3)题。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成因是沿途有些地区 (  )
①河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A
(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以气代煤,改变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C
规律总结:
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思路和方法
分布差异
需求差异
资源调配
实现双赢
输出地、输入地的双赢
经济、生态效益的双赢
原因
目的
必要性
小结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区
调入区
沿线区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气东送
北煤南运
必要性
原因——为什么要调?
措施——怎么调?
线路——选择、布局?
意义——调的影响?
问题——调中、调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2015年1~11月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统计图。
材料三: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随堂巩固
(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石油进口最大的来源地是________,中国石油进口要经过东南亚的________海峡。据此说明中缅管道建成的重大意义。
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
减轻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减少海上油气进口的风险,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进口的安全。
中东
马六甲
随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