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20: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测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
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一绺(lǚ)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o)
B.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
C.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
D.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压 胆怯 吹虚 油光可鉴 B.妯娌 燥热 崎岖 抑扬顿挫
C.平庸 侏懦 简陋 器宇轩昂 D.私塾 长髯 蒙昧 藏污纳诟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肯定。
B.张老师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都称他是人民的老黄牛。
C.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D.他入木三分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4.(3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⑥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③⑥④ D.①③⑤⑥④②
5.(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人类几千年来对传染病采取的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两条,第一是找到或者识别传染源,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删去“按照”)
B.心理学专家提醒大家,面对重大疫情、灾难时,长期接收与传播负面信息与情绪,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发生改变。(改“提醒”为“警告”)
C.湖北省红十字会负责人对物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深感痛心、自责和内疚,对媒体和网民的监督和批评衷心的表示感谢。(“衷心的”与“表示”互换位置)
D.呼吸康复后,仍然需要每天早晚分别用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各清洁消毒一次,以杀灭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在“仍然”前加上“患者们”)
6.(4分)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却   。
7.(6分)语言运用。
近日,在杭州工作的外卖员老闵,凌晨5点冒雨赶路20里却怎么样也联系不上顾客。他在路边徘徊良久,最终仍然无法与顾客取得联系,无奈之下他只能在雨中推着没电的电瓶车回家。心灰意冷的他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给顾客:“谢谢你,让我彻底告别这一行……”记者事后了解到,点餐顾客是位网店卖家,每天24小时忙得连轴转,当天点完外卖就困得睡着了,收到短信,他自责不已。
如果你是这位顾客,想要向老闵短信致歉,你该怎么说?
二、现代文阅读
8.(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 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应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女儿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9.(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倾城
①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墨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②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③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④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⑤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颠,也就是父母缓慢地退场。
⑥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⑦早上七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八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十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的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⑧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他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⑨夜深了,父亲渐渐睡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早晨七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⑩八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八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有。
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的指效,一格一格跌落……八点五十三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痛与恨紧密相连。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
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一生,她都是孤儿了,天气与心态,一样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在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嗯”,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的地方的父亲,回答她的呼唤。
霎时间,她跪在冰冷污脏的雪地里,泪如雨下。
这一生,风来雨往,俯里仰里,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
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1)本文围绕“唤”,一共写了父亲在世时的三件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试分析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
(3)文中第④段说“痛与恨紧密相连”,如何理解该句中“痛”与“恨”?
(4)文章第 段与第 段画线部分两次写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应答,有什么不同?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10.(12分)古诗文阅读。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③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以木简束书从   
②望城二里许   
③熟视小奚   
④子愠为戏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幕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1.(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四、作文
12.(30分)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
(2)不少于650字,书写规范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
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一绺(lǚ)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o)
B.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
C.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
D.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一绺”的“绺”应读“liǔ”;
B.有误,“颔首低眉”的“颔”应读“hàn”;
C.全部正确;
D.有误,“两颊”的“颊”应读“jiá”。
故选:C。
【点评】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压 胆怯 吹虚 油光可鉴
B.妯娌 燥热 崎岖 抑扬顿挫
C.平庸 侏懦 简陋 器宇轩昂
D.私塾 长髯 蒙昧 藏污纳诟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吹虚”应为“吹嘘”;
B。正确;
C。有误,“侏懦”应为“侏儒”;
D。有误,“藏污纳诟”应为“藏污纳垢”。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肯定。
B.张老师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都称他是人民的老黄牛。
C.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D.他入木三分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该成语用错对象,它一般形容文章或事物,不能形容问题,此处应为“一针见血”。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⑥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③⑥④ D.①③⑤⑥④②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按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子的顺序。
【解答】通读语句,首句是⑥,“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是总论点。其次是②,紧承上句说明人生总有困难或挫折。再次是①,写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迎难而退、明哲保身的做法。接着是③,点明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执着和人生哲学。然后是⑤,引用美学大师蒋勤的话语证明人生需要经历酸甜苦辣咸。最后是④,说明人人有烦恼,与后文“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呼应。
故选:A。
【点评】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5.(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人类几千年来对传染病采取的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两条,第一是找到或者识别传染源,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删去“按照”)
B.心理学专家提醒大家,面对重大疫情、灾难时,长期接收与传播负面信息与情绪,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发生改变。(改“提醒”为“警告”)
C.湖北省红十字会负责人对物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深感痛心、自责和内疚,对媒体和网民的监督和批评衷心的表示感谢。(“衷心的”与“表示”互换位置)
D.呼吸康复后,仍然需要每天早晚分别用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各清洁消毒一次,以杀灭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在“仍然”前加上“患者们”)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CD。修改正确;
B。修改有误,句子语序不当,应将“接收”与“传播”调换位置。
故选:B。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6.(4分)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小溪无语 ,却 展现坚持 。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此题作答,首先看被仿句的特点,如句式上要可采用“……无语,却……”的形式;表达上要体现事物的特点,如太阳与光辉;高山与巍峨等。
答案:
小溪无语,却展现坚持。
【点评】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7.(6分)语言运用。
近日,在杭州工作的外卖员老闵,凌晨5点冒雨赶路20里却怎么样也联系不上顾客。他在路边徘徊良久,最终仍然无法与顾客取得联系,无奈之下他只能在雨中推着没电的电瓶车回家。心灰意冷的他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给顾客:“谢谢你,让我彻底告别这一行……”记者事后了解到,点餐顾客是位网店卖家,每天24小时忙得连轴转,当天点完外卖就困得睡着了,收到短信,他自责不已。
如果你是这位顾客,想要向老闵短信致歉,你该怎么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语言得体。
【解答】本题首先对自己的做法表示歉意,然后解释原因,最后明确补救措施。
答案示例:
老闵,真心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接到你的电话。你的支付宝账号能给我吗?我给你补偿损失,真的不是故意不接的。我太困了,之后就睡着了,抱歉。知道你们送外卖非常不容易,我想表达我的一份诚意!
【点评】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现代文阅读
8.(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 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应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吃惊 
女儿  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分析】文章记叙了女儿用一个空瓶子去帮助捡废品的老人的故事,通过女儿的做法,作者认识到女儿在成长,并明白了“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的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结合表格信息定位相应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空对应文章的第④段,文中提到“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因此可知此空应填“吃惊”。第二空对应文章的第⑥段,而作者惭愧的原因却在文中的前一段,其中提到女儿把空瓶子放回了原处,并向“我”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捡垃圾的老人可以更加轻松地拿到这个瓶子。因此,此空应填“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进行作答。
作者原本想教育女儿要节省,但女儿的话却引发了他更加深入的思考。作者曾将捡废品的老人当做乞丐施舍,没有认识到“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所以,他在听了女儿要帮助别人且考虑到对方的尊严的理由后,为自己以往的疏忽而惭愧,为自己曾经的做法而惭愧,为误解女儿而惭愧。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进行作答。
文章对女儿将瓶子放在垃圾桶旁的原因的阐述和思考,点明了“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的主旨。“真正需要它的人”中的“它”既指空瓶子,也暗指帮助,因此,“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一方面指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指靠劳动生活的有尊严的人。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具体语境进行作答。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该句运用“跑”“拉”等动词,写出了女儿在放好瓶子后回来的动作与撒娇的行为,借助这些动作展现了女儿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愉悦、轻松、自豪的心理。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来作答。
文章记叙了女儿用一个空瓶子去帮助捡废品的老人的故事,通过女儿的做法,作者认识到女儿在成长,并明白了“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的道理。所以,这份温暖一方面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吃惊 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2)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
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
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
(3)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4)示例: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5)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文章关键句子、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其中第(3)题是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进行作答。
9.(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倾城
①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墨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②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③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④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⑤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颠,也就是父母缓慢地退场。
⑥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⑦早上七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八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十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的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⑧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他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⑨夜深了,父亲渐渐睡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早晨七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⑩八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八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有。
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的指效,一格一格跌落……八点五十三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痛与恨紧密相连。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
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一生,她都是孤儿了,天气与心态,一样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在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嗯”,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的地方的父亲,回答她的呼唤。
霎时间,她跪在冰冷污脏的雪地里,泪如雨下。
这一生,风来雨往,俯里仰里,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
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1)本文围绕“唤”,一共写了父亲在世时的三件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试分析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
(3)文中第④段说“痛与恨紧密相连”,如何理解该句中“痛”与“恨”?
(4)文章第 段与第 段画线部分两次写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应答,有什么不同?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父亲。写了小时看电影,迷路之后呼唤父亲的情景;去父亲办公室,小声呼唤父亲的情景;在父亲弥留之际,轻声呼唤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节,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本题作答时应围绕“唤父亲”这一主题线索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阅读文章内容,由第①段中“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可以概括出“她”小时候跟随父亲去电影院时,不小心迷路后大声呼喊父亲;综合②③段内容和第③段中“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可以概括出一次去父亲办公室,由于一时着急忘记了自己来是做什么的,情急之中小声小气呼唤父亲的情景;由 段中“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可以概括出父亲临终之际,别人怎么呼唤都无应答,唯有她轻声呼唤父亲才有回应。据此作答即可,注意语句通顺凝练。
(2)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作用的赏析。解答时要先了解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时既要写出词的意思或内容,也要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加点句子中,将“她”的声音比喻成半途折翼跌落飞不起来的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和生动的写出了“她”呼喊父亲声音的微弱。也呼应下文中“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的情节,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细腻而深沉真挚的爱。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从第 段中“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可以看出来文中“痛”是因父亲的早早逝去,使她的你信无比沉痛和悲伤;“恨”则是怨恨命运不公,时光不公,为什么别的老人都健在,而偏偏过早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据此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解答时要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表述简洁合理即可。通过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第 段中父亲临终前其他人怎么呼唤都无应答,却能听到她轻声呼唤,这是父亲在弥留之际,虽然意识模糊,但是因为心系女儿下意识的回答;文章第 段中,女儿“踩成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滑倒”后,耳畔响起“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的应答,则是女儿在父亲去世后久久不能忘怀的一种心灵感应,也表达了女儿对父亲和依恋和怀念。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作答围绕着对“父爱”的理解来谈,以主观感受和理解为主,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示例: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是从思想教育方面影响比较大。我喜欢我父亲,他从小对我的教育比母亲来得更深刻。
答案:(1)①小时看电影,迷路之后呼唤父亲的情景。②去父亲办公室,小声呼唤的情景。③“我”在父亲弥留之际,轻声呼唤父亲。
(2)由声音联想到了折翼跌落的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声音的微弱,呼应下文父亲匆匆下楼的情节,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细腻而深挚的爱。
(3)“痛”是因父亲的逝去而无比沉痛、悲伤。“恨”命运不公,过早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4)第一次是父亲弥留之际,意识模糊的状态下却心系女儿的应答;第二次是失去父亲之后“我”对父亲久久不能释怀的一种心灵的感应。
(5)示例: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是从思想教育方面影响比较大。我喜欢我父亲,他从小对我的教育比母亲来得更深刻。
【点评】对词语表达作用的赏析解答时要先了解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时既要写出词的意思或内容,也要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
10.(12分)古诗文阅读。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③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以木简束书从 捆扎 
②望城二里许 大约 
③熟视小奚 仔细 
④子愠为戏 恼怒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幕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分析】参考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二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
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束:捆扎。
②句意为: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二里路。许:大约。
③句意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熟:仔细。
④句意为: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愠:恼怒。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概括即可。
根据“渡者熟视小奚”“望城二里许”可知,小书童携带的书是行路的关键所在,二里左右的路程,稳稳当当地走,是赶得上的,如果这个携带者书的小书童出了意外就会耽误时间,所以,渡者才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予,我;近道,接近哲理。句意为: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
②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穷幕,指天色很晚;是,这样。句意为: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材料内容,根据其主旨,用恰当的成语来概括即可。
根据“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可以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
(1)①捆扎;②大约;③仔细;④恼怒。
(2)小书童携带的书容易散落,如果着急赶路,可能会发生意外。
(3)①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
②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
(4)欲速则不达。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1.(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敷浅原见桃花》是南宋刘次庄的一首七言绝句,为即景之作,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桃花凋谢飘散本为常情、常景,作者却能写出一个新境界,让和泥的花瓣随飞燕登上画梁边,令人惊喜。全诗笔调明丽,情韵悟适,布局精巧,观察细腻,联想自然,颇堪玩味。
【解答】(1)本题题干提示“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可以分析的角度比较明显的就是本诗没有落入伤春、惜春的“俗套”,而是写出了花落的活泼灵动;其次可以选取桃花飘落,燕子衔到房梁上这个细节,写飞花的曲折经历;另外一个比较难的角度就是通过桃花飘落,燕子衔到房梁上这个细节,独具慧眼发现审美价值。
(2)暮春时节,桃花飘落,落入流水,融入大地,但作者却把这种景象写的活泼生动,同时写燕子把花瓣衔来放置于画梁之上的细节,前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而后两句则可以看出作者对美的发现和追求。
答案:(1)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2)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译文:暮春时节,细雨霏霏,桃花随着雨点,四下乱飞。一半献给大地,一半随着清清溪水。何处飞来一对多情燕子,追逐落红,冒雨徘徊。衔来几瓣桃花,放在画梁西处,反复品味。
【点评】这首小诗布局精巧,构思别出心裁。从诗中可见诗人热爱大自然,观察细致入微,对风雨、落花、溪流和燕子都充满爱意,而且心情平和,是写春天、桃花诗中极为别致的一首。
四、作文
12.(30分)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
(2)不少于650字,书写规范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的中心是“诚信”。“诚信”是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的意思。也就是说,本次作文一定要围绕“诚信的重要性”“如何信守承诺”等主旨写作即可。另外,注意本次作文的体裁是演讲稿。一定要遵循演讲稿的体例及其特点来写。
【构思立意】例如,可以围绕诚信的重要性来讲。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信守承诺的事例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加深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列举古今中外不讲诚信的事例,通过对比,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例如,围绕“如何信守承诺”这一主旨,列举事实,精讲道理,告诉人们做到“诚实守信”。
【技巧点拨】注意叙述事例要简要,具有说服力。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事实,讲道理等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因为是演讲稿,注意语言色彩。
【解答】【范文】
诚信伴我同行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伴我同行”。
站在国旗下,举目仰望那高高飘扬的红旗,眼前顿时展现出一幅雄鸡傲立的画面﹣﹣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心中不禁感想万千,每当这个时刻,我们都沉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庄重而严肃的向祖国,向国旗默默许下自己的志愿。新一代的我们身上担负着千斤重担,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我们作为祖国最宝贵的财富,首当其冲的一条就是要讲诚信。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硕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间白玉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辛勤劳作下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简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翻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因失去诚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来: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了国,还使一代贤臣﹣﹣屈原饮恨汩罗江;吴三桂失信,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以史为鉴,诚信是我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
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中学生更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将如日中天,欣欣向荣。同学们让我们同声呼喊“诚信伴我同行!”
【点评】本文内容主题鲜明,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作者主要向我们阐述“诚信伴我同行”这个道理。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鉴。结构独特合理。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