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病毒-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济南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1 病毒-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济南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5 15:28: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2.3.1病毒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野生蝙蝠携带SARS、埃博拉、狂犬病等多种病毒却并不发病的现象,给人很多启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研究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
B. 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C. 野生蝙蝠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要控制这些病毒应该消灭蝙蝠
D. 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
2.有关图中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B. 抗生素可杀灭流感病毒
C. 细菌的话是正确的
D. 图中生物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 病毒可以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D.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4.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独立生活
B.属于植物病毒
C.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
D.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
5.引起新冠肺炎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
B.病毒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繁殖
C.病毒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②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新冠病毒与人体共生
6.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结构
B.比细菌小
C.能繁殖后代
D.严重危害人类
7.图是某种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
B.该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C.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D.该生物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8.2016年,寨卡病毒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由蚊虫(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寨卡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 蚊虫(伊蚊)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 寨卡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D. 寨卡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9.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因为感染 HIV 病毒引起的病毒 性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B. HIV 病毒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
C.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D. 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
10.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关于肝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细菌病毒
B.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C. 观察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
D. 可以寄生或独立生活
二、综合题
11.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从而降低烟叶的质量。回答相关问题:
(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可能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用能将细菌过滤出来的过滤器将患病烟草的滤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使烟草患病,表明这种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________。
(2)某同学想探究使烟草得病的是病毒结构的哪一部分,做了如下实验:
由图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由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能使烟草患病的部分是________。
12.综合应用
随着全球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利用土地、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 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某野味店出售的部分野生动物如表所示。
品名 价格 品名 价格
活孔雀 500元/只 活鹿 6000元/只
活山龟 90元/斤 蜂蛹 150元/斤
活蝙蝠 110元/只 活蜈蚣 5元/条
然而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有资料显示,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来自黑猩猩,埃博拉病毒来自蝙蝠,SARS病毒源于人类对果子狸的口腹之欲……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比发现,新冠病毒与一种叫作菊头蝠的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 毒基因序列有96.2%的一致性,由此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来自蝙蝠。
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病毒寄生的细胞看,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 SARS病毒、新冠病毒都属于―病 毒,病毒的结构由和组成,其繁殖方式常被称为________。
(2)野味店出售的6种野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________,属于哺乳动物的有________。
(3)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的种类、各 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此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二条)。
(4)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体现了病毒会严重危害人体________,但是病毒也可以为人类造福,请你举出一例说明:________。
13.图为新冠肺炎病毒示意图,根据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够看到新冠肺炎病毒。这种说法正确吗?
(2)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新冠肺炎病毒属于________病毒。(选填种类)
(3)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________组成的外壳,二是内部的________。
(4)与新冠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过,需要隔离____天。
A.21天 B.14天 C.3天 D.7天
14.综合应用
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对人类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方面,请用你所学的微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主要类群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_,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在其他活细胞里。
(2)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________的细胞核。酵母菌是________细胞的真菌,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________ 。在缺氧环境中,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些细菌和真菌扮演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其营养方式是________,例如枯草杆菌、霉菌、蘑菇都是这类微生物。
(4)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很广泛,例如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________。对致病________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15.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的结构简单,图A、B和C三种病毒都由[①]________外壳和[②]内部的________构成。
(2)A、B和C三种病毒依靠________(填“①”或“②“),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要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________的病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2.3.1病毒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野生蝙蝠携带SARS、埃博拉、狂犬病等多种病毒却并不发病的现象,给人很多启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研究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
B. 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C. 野生蝙蝠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要控制这些病毒应该消灭蝙蝠
D. 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
【答案】C。
【解析】A.研究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与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关系,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故B不符合题意;
C.野生蝙蝠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但是蝙蝠是生态系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效控制蝙蝠,故C符合题意;
D.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引起疾病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2.有关图中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B. 抗生素可杀灭流感病毒
C. 细菌的话是正确的
D. 图中生物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A. 图中生物中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属于原核生物,故错误。
B.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能治疗,故错误。
C. 细菌的话“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是正确的。故正确。
D. 图中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流感病毒不是,它是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故错误。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 病毒可以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D.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答案】D。
【解析】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故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故B正确;在繁殖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把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由一个个体变成了两个个体,所以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故C正确;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故D错误。
4.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独立生活
B.属于植物病毒
C.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
D.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
【答案】B
【解析】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A不符合题意。
B.结合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只能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属于植物病毒,B符合题意。
C.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C不符合题意。
D.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不符合题意。
5.引起新冠肺炎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
B.病毒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繁殖
C.病毒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②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新冠病毒与人体共生
【答案】C
【解析】A.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病毒利用寄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复制出新个体进行繁殖,B不符合题意。
C.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C符合题意。
D.病毒要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人体活细胞中生活,D不符合题意。
6.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结构
B.比细菌小
C.能繁殖后代
D.严重危害人类
【答案】A
【解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能繁殖后代。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艾滋病毒,被称为世纪瘟疫,严重危害人类。
7.图是某种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
B.该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C.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D.该生物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答案】A
【解析】A.图中生物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A符合题意。
B.图中生物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B不符合题意。
C.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病毒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是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D不符合题意。
8.2016年,寨卡病毒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由蚊虫(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寨卡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 蚊虫(伊蚊)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 寨卡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D. 寨卡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答案】C。
【解析】A.寨卡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蚊虫(伊蚊)是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寨卡病毒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细胞里,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C符合题意。
D.寨卡病毒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D不符合题意。
9.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因为感染 HIV 病毒引起的病毒 性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B. HIV 病毒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
C.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D. 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
【答案】D
【解析】A.HIV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A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HIV 病毒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日常接触不会传播,C不符合题意。
D.目前对艾滋病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至今没有研发出疫苗,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D符合题意。
10.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关于肝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细菌病毒
B.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C. 观察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
D. 可以寄生或独立生活
【答案】C
【解析】肝炎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宿主是动物,A不符合题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病毒个体微小,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而不是肉眼可见,C符合题意;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从而降低烟叶的质量。回答相关问题:
(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可能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用能将细菌过滤出来的过滤器将患病烟草的滤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使烟草患病,表明这种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________。
(2)某同学想探究使烟草得病的是病毒结构的哪一部分,做了如下实验:
由图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由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能使烟草患病的部分是________。
【答案】(1)细菌;滤过性病毒(2)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遗传物质
【解析】(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表明这种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2)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由图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能使烟草患病的部分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12.综合应用
随着全球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利用土地、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 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某野味店出售的部分野生动物如表所示。
品名 价格 品名 价格
活孔雀 500元/只 活鹿 6000元/只
活山龟 90元/斤 蜂蛹 150元/斤
活蝙蝠 110元/只 活蜈蚣 5元/条
然而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有资料显示,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来自黑猩猩,埃博拉病毒来自蝙蝠,SARS病毒源于人类对果子狸的口腹之欲……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比发现,新冠病毒与一种叫作菊头蝠的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 毒基因序列有96.2%的一致性,由此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来自蝙蝠。
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病毒寄生的细胞看,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 SARS病毒、新冠病毒都属于―病 毒,病毒的结构由和组成,其繁殖方式常被称为________。
(2)野味店出售的6种野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________,属于哺乳动物的有________。
(3)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的种类、各 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此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二条)。
(4)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体现了病毒会严重危害人体________,但是病毒也可以为人类造福,请你举出一例说明:________。
【答案】(1)自我复制(2)蜂、蜈蚣;鹿、蝙蝠(3)相对稳定;促进物质循环;促进能量流动(4)健康;利用病毒制成疫苗用来预防疾病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繁殖方式只能进行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2)资料中列举了6种动物,蜂和蜈蚣身体分为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孔雀属于鸟类;山龟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和鹿属于哺乳动物。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动物生物圈中的作用除了维持生态平衡,还能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体现了病毒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是病毒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如利用病毒可以制成疫苗用来预防疾病等。
13.图为新冠肺炎病毒示意图,根据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够看到新冠肺炎病毒。这种说法正确吗?
(2)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新冠肺炎病毒属于________病毒。(选填种类)
(3)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________组成的外壳,二是内部的________。
(4)与新冠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过,需要隔离____天。
A.21天 B.14天 C.3天 D.7天
【答案】(1)错误(2)动物(3)蛋白质;遗传物质(4)B
【解析】(1)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故说法错误。(2)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新冠肺炎病毒专门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3)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新冠肺炎是可传染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触传播。它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与新冠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过,至少要隔离14天左右,因为它的潜一般1~14天左右,【答案】B。
14.综合应用
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对人类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方面,请用你所学的微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主要类群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_,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在其他活细胞里。
(2)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________的细胞核。酵母菌是________细胞的真菌,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________ 。在缺氧环境中,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些细菌和真菌扮演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其营养方式是________,例如枯草杆菌、霉菌、蘑菇都是这类微生物。
(4)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很广泛,例如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________。对致病________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答案】(1)病毒;寄生(2)成形;单;叶绿体;二氧化碳;酒精(3)分解者;腐生(4)抗生素;细菌
【解析】(1)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病毒的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是真核生物,它的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属于异养。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在缺氧环境中,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人们常用酵母菌来制作面包和馒头。
(3)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4)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是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我们把这些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特殊物质,对致病性细菌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对病毒无效。所以我们要合理、适量的使用抗生素,如果滥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还会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
15.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的结构简单,图A、B和C三种病毒都由[①]________外壳和[②]内部的________构成。
(2)A、B和C三种病毒依靠________(填“①”或“②“),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要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________的病毒。
【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2)②(3)寄生(4)灭活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②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因此,A、B和C三种病毒依靠②遗传物质,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3)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4)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因此,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灭活的病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