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统计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2-13 11: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为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数据与图表”的第2节课。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正是以信息的获取、转化和传递为主要的生存方式。人们对统计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更大了,许多行业(如学校、银行、企业等)离不开统计,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也离不开统计。数据与图表是统计中最基本的元素和工具。
本章是小学阶段统计学习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步,其中的统计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第一节中,教师已带领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而本节教材则注重数据经整理后进一步表格化的过程,对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识表能力,但还缺乏对表格进行较深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也还缺乏较系统的图表制作指导。但是,他们已具备了较高的数字敏感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领域有着浓厚的求知欲。
本节课宜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合作交流互穿插的活动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并辅以适当的引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益。设计好由浅入深的知识进程,通过不断反思、比较、修正,进行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简单统计表的制作过程,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2、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3、学会利用统计表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统计表给人们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的方便。
(二)能力目标
1、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表、制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简明的数学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从身边的数字信息入手,进一步探究人们生活生产中的数字信息,进行制作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数字问题的重要方法。
3、本节课所制表格由浅入深,通过不断的反思、比较,由粗到细、由拙到精,这种探究过程是任何学科、任何学习过程通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1、在民主和谐、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的教学气氛中,促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培养勇于探索、大胆尝试、虚心请教的学习精神。
3、通过制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序、规范、简洁,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统计表的结构和制作。例2涉及的量有多种,统计表的标目繁多,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设计意图: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里没有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字眼,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固然重要,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被淡忘,而能力和品质一旦拥有就不会退化。教师不仅要能教懂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情感。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这三种学习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学法指导。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
从学生身边有现实意义的材料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结合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实例精心设计好问题,联系前后知识,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出新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等。
(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组际竞赛等课堂交流形式,达到生生互动、资源共享的目的,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会协调与合作;同时,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中学会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三)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学法指导
由问题入手,由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再由学生评价方法的对错与优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电子表格,Authorware等),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使学生不仅有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引题
师:要了解本班全体学生出生月份的分布情况:
(1)你打算如何操作?
(2)用什么形式展示你的结果较好?
生:(思考后举手回答)(1)调查、统计;(2)表格展示。
师引出课题统计表,并板书“6.2统计表”。
师生现场调查、统计、建表。
步骤:(1)分析统计的栏目——月份、人数(写出名称——“标目”);
(2)在电子表格中现场建表(选择“横向”表);
(3)按月份在教师口令下学生逐一起立,全体学生统计每月相应人数,教师在表中填入数据。
反思:(1)还有什么条件未交代清楚(写出标题、日期);
(2)问有无其他列法(选择“纵向”,显示)(点评:不好看)。
(例) 表1 107班学生出身月份情况统计表
制表日期:2005年12月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人数
归纳板书:统计表组成:标题、标目、数据。
师:在上表中,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信息?(思考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有现实意义的材料引入数学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二)分析、思考、探究
师(多媒体出示例1):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身体质量的人在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身体质量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
(1)身体质量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
(2)身体质量40千克:骑自行车323焦,打篮球689焦,看电视113焦;
(3)身体质量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视139焦;
(4)身体质量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
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
要求:(1)请大家根据题意同桌合作列出统计表(草表)。
(2)五分钟后全班交流;
教师抽取典型练习,进行实物投影,师生共同点评,修改,最后投影出示正表(见表2)。
表2 不同身体质量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
制表日期:2005年12月
活动类型 身体质量(千克) 骑自行车 打篮球 看电视
30 252 504 88
40 323 689 113
50 399 865 139
60 479 1024 160
教师多媒体出示:(1)单项标目和双项(纵、横)标目的概念;
(2)对照改动前后由单项标目变为双项标目(第一例数据变标目)。
学生分析:注意:单位和日期。先草表调整再正表定格。
师:(1)在上表中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信息?
(2)你能估计实验中身体质量为35千克的人骑自行车消耗的热量吗?(允许有不同的估计方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展示,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质疑、拓展、提高
师(多媒体出示例2):某公司销售甲、乙、丙三类产品,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所示(单位:千克):
甲类产品:1、2、3月份销售额分别为80、100、120;
乙类产品:1、2、3月份销售额分别为50、60、80;
丙类产品:1、2、3月份销售额分别为90、70、100;
已知1、2、3月份每月各类产品的总利润分别为49、48、64,请制作反映该公司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的统计表。
师:(1)标题是什么?
(2)标目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画草表。
师:怎样能使表达更到位,更准确?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修改后,教师收集典型练习,实物投影仪反馈,后出示表3。
表3 某公司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
制表日期:2005年12月
月份 甲 乙 丙 总利润
1 80 50 90 49
2 100 60 70 48
3 120 80 100 64
反思:(1)我们调查的甲、乙、丙的销售额有共性,与总利润不同;
(2)横向标目中均含有关商品销售情况;
(3)实际问题调查的是关于一个季度的销售情况,最好此表能反映累计情况。相应的修改调整见下表,草表调整后,教师出示正表(见表4)。
表4 某公司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
制表日期:2005年12月
商品月份     销售额(单位:千元) 总利润
  甲 乙 丙
1 80 50 90 49
2 100 60 70 48
3 120 80 100 64
合计 300 190 260 161
投影出示:(1)标目中的子标目;
(2)“合计”栏目的作用,其“总利润”列也属“合计”栏。
归纳板书:标目(子标目内);反映“累计”(根据需要)→“合计”。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克服列出(标目繁多的)统计表的难点。学生的表格不一定规范,是一些朴素的表达,达到一定量时,必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四)概括、梳理、升华
师:(1)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什么困惑?
(3)你受到哪些启迪?
(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这种小结方式很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让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地想法,把总结、评价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与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起到认知升华的作用。
(五)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师(演示课件):体验成功
人类的血型一般可分为A、B、AB、O型四种。某校七年级两个班学生参加体检,第一班共有学生40名,测定血型的结果为:A型16人,B型5人,O型占45﹪,其余都是AB型;第二班共有学生45名,测定血型的结果为:A型占40﹪,AB型2人,O型20人,其余都是B型。请制作能反映两个班各种血型人数的统计表。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相互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和鼓励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这是本堂课的又一个高潮,也是探索与实践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六)巩固、拓展、延伸
师(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后面作业题、作业本相应部分。
(2)弹性作业:与同伴合作,选择一个与班级有关的课题进行调查并制作统计表,了解你所在班级这方面的情况(如喜欢的体育活动、上学方式、视力情况等)
设计意图:作业分二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同时,这也是新课程里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