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 热胀冷缩 教案+作业设计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科学 热胀冷缩 教案+作业设计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4 14:51:21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案例名称 热胀冷缩
作业年级 三年级
作业学科 科学
作业设计 指导理念 教育部针对学校作业管理方面提出要求,要求老师不能仅限于从“术”的层面去改变一招一式,而要从思想层面建立与课程相符的作业观,让作业改革水到渠成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不能就作业谈作业,而要追根溯源,秉持优化育人观念与课程理念,这样才能使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作业与课程、课堂是紧密相连的,而绝非分隔于课程、游离于课堂的孤立存在。作业是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体现,是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的展现,是学生关注和探索身边事物、自然现象的呈现。作业的形式是由整体科学课程模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课程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样态,就应有什么样的作业特征。 在热胀冷缩这节课中,力求形成以学生自行探究教师相辅的课堂效果,在随堂作业设计的时候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综合育人实践为基础,逐步实现对高质量随堂作业的价值趋同,打造以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认知素养与认知能力的课堂效果。
作业设计 学科统筹 方案 新课标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随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是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重要的工具。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作业的过程,可以使作业不再是一种烦人的负担,可以让学生能在自觉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可以让科学课堂焕发出该有的动力和活力。那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方式性作业 1.实践型作业 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作业中动手动脑,比如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试一试、查一查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也能为学生个性化的展示提供更大的空间。设计此类作业更能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现行教材或生活中的问题为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基础,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作业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所见所闻会有不同的感思,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能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果。 二、过程性作业 为使学生成为科学学科课程的主人,科学教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在设计作业时尊重个体差异性,故此作业设计为个人型作业和集体型作业。 1.个人型作业能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去学习科学,通过个人型作业的完成,使学生成为科学学科课程的主人。 2.有些作业,靠个人不好完成,必须靠合作精神、集体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体现合作学习的“集体型作业”。在作业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科学探究精神,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 三、需时性作业 由于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某些知识点的验证所需时间是不同的。根据作业的需时设计为短时型和长时型作业。 1.有些作业属于可以在课堂上瞬间就能完成的短时型作业。 2.有些作业属于则属于长时型作业,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天。
作业 设计展示 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探究型、 个人型、 短时型作业小明和爸爸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踩瘪了,爸爸说把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你们觉得当乒乓球放入热水之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以讨论为基础的探究式作业,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现象2-3分钟A:个人主动参与发言积极 B:个人参与度一般 C:被动性参与探究型、 实践型、 集体型、 短时型作业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将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中,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思考:是乒乓球内的气体体积膨胀了吗? 为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打下伏笔 2-3分钟A:效果明显,并出现“嘣”的声响 B:效果一般 C:乒乓球未鼓起探究型、 实践型、 集体型、 短时型作业将套有气球的瓶子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观察气球的变化。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气体变热后体积_ ,气体变冷时体积 通过实验说明了气体具 有 性质。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瘪的乒乓球又鼓起来的原因是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同时也印证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5分钟A:效果明显,气球缓慢变大和缓慢缩小,有一定的演变 B:效果一般,气球变大或者缩小持续时间较短 C:气球变大或者缩小的现象不明显
作业 设计展示 作业 设计展示 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探究型、 实践型、 集体型、 短时型作业取一个锥形瓶,向锥形瓶中加满冷水,然后再向锥形瓶中滴入3-4滴红墨水,并瓶口塞上带有细吸管的塞子,然后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杯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杯中,玻璃管中液面 ,然后再放到盛有冷水的水杯中,玻璃管中液面 。 实验说明了液体也具有 的性质 思考:醋、橙汁、食用油等也会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证明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5分钟A:效果明显,能够清楚地看到液面上升和下降,并积极参与小组内问题的讨论 B:效果一般,能够看出液面上升和下降,小组内问题的讨论一般 C:现象不明显,液面变化幅度小。小组讨论问题不够积极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探究型、 实践型、 集体型、 短时型作业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穿过铁环。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 思考:将加热一定时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面,铜球还能穿过铁环吗 思考:如果把加热后的铜球再放入冷水中, 铜球还能穿过铁环吗 铜球受热时,体积 _ _;铜球遇冷时,体积 像液体和气体一样,铜球具有 的性质。 思考:其他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证明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5分钟A:效果明显,能够清楚地看到铁球穿越铁环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小组内问题的讨论 B:效果一般,能够看到铁球穿越铁环的情况,小组内问题的讨论一般 C:现象不明显,铁球被加热后不能停留在铁环上。小组讨论问题不够积极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探究型、 个人型、 短时型作业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同学们可以利用热胀冷缩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1.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时候为什么要适当少一些 2.为什么温度计会上升和下降呢? 3.为什么路面和桥梁都有一条小缝隙(伸缩缝)呢?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关注和探索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 3-4分钟A:个人完成度高,并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B:个人完成度一般,参与问题的讨论较好 C:个人完成情况较差,被动性参与问题讨论
创新与发展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联系日常生活是本节课及随堂作业的主要任务。本次随堂作业的设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本次内容的建构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在理解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力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
- 6 -
)
(
- 4 -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热胀冷缩的现象。本节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调查,看看物体在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身边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实例。教材从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来研究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活动,掌握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2)通过讨论,能解释热胀冷缩原理在实际应用的一些实例。
2.科学态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激发学生关注和探索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关注和探索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物体具有的热胀冷缩现象;
(2)热胀冷缩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的热胀冷缩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一套测试固体膨胀的仪器、酒精灯、火柴、大烧杯(3个)、热水、自来水、锥形瓶(2个)、胶头滴管、红墨水、带玻璃管的橡胶塞、乒乓球、温度计
五、课时安排:
活动1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活动2: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活动3:观察铜球体积受冷受热时的变化
应用与拓展: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小明这周末碰到一件很神奇的事。他周末和爸爸打乒乓球,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小明很懊恼,可是爸爸却告诉他,我们回家把乒乓球放进热水中试试,你们猜瘪的乒乓球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了
师:那瘪的乒乓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新授】
实验1: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把一个好的乒乓球给压扁放在热水中,仔细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师:刚才的实验有什么现象呢?
生1∶我看见瘪的乒乓球又鼓起来了。
生2:我听见了“嘣”得一声。
师:是什么力量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的呢?
学生:是热水烫的
师:为什么热水烫它,他会鼓起来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这是一个矿泉水瓶,这是一个气球。现在老师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的瓶口,然后再把它放入热水中然后再放入冷水中,仔细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生:气球放入热水中慢慢鼓起来了,放入冷水后又缩回去了。
师:气球里面是什么物质呢?是什么把气球鼓起来的呢?
生:是空气
师:对,就是空气。气体受热后体积变大,使气球鼓了起来。当气体变冷时体积变小,气球又瘪了。
像气体受热后体积变大,气体变冷时体积变小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气体的热胀冷缩
师:那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也鼓了起来,是不是刚好也利用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这一性质呢?
生:是
实验2: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器材︰玻璃管,橡皮塞,装满红墨水的小烧瓶,盛有热水和冷水的水槽各一个。
师:我们知道物体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那这三种状态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师:当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师: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上讲台做好演示实验,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记录。)
学生演示实验:
①观察刚开始时玻璃管中红墨水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②把装满红墨水的小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玻璃中红墨水的位置;
③把装满红墨水的小烧瓶从盛有热水的水槽中放到盛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玻璃中红墨水的位置;
(注∶玻璃管中红墨水水位的变化是缓慢的,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观察仔细。另外,为了更明显看到现象可在玻璃管上画上红线)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把装满红墨水的小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玻璃管中红墨水水位上升,然后再放到盛有冷水的水槽中,玻璃管中红墨水水位下降。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3:观察铜球体积受冷受热时的变化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有没有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呢?现在让我们用实验去探究一下。
(1)器材︰金属球、金属圈、酒精灯、火柴、冷水
教师演示:一套金属球和金属圈演示固体的热胀冷缩。
学生观察:
①未加热时,金属球可以通过金属圈;
②加热一定时间后,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圈;
③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里面冷却后,金属球又能通过金属圈。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用与拓展】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同学们可以利用热胀冷缩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师: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时候为什么要适当少一些。
生,因为夏天气温偏高,车胎里面的气体会膨胀,所以要少打一些
师:为什么温度计会上升和下降呢?
生:因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液柱会上升,遇冷液柱会下降。
师:为什么路面和桥梁都有一条小缝隙(伸缩缝)呢?
生:因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没有伸缩缝,夏天的时候路面受热膨胀,长时间会引起路面凸起。冬天的时候路面遇冷收缩,长时间会引起路面断裂。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也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好了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