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写 作
——语言要连贯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
语句连贯。
3.通过篇章写作,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
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
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意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课时
一、分析语段,发现问题
1.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
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
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修改:
“它”指代“ ”,应将第 句和第 句的顺序对调。
湖水
三
四
①语言连贯,要注意话题统一。
中心句: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语言连贯的一般规律:
②采用合理顺序安排句序和段落层次。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
二、分析语段,梳理规律
1.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
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
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一)分析语句,梳理语言连贯的一般规律
③恰当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可以促进句子之间的衔接。
2.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
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
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
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
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过渡句,承上启下。
三、写作实践
(一)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
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
打扫屋子、雕刻等。
2.要把做事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
3.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二)根据主题列写作提纲
题目:
1.看到朋友手机上吊了一个桃核雕刻的小铃铛,非常喜欢,
触动了想要亲自雕刻的心思。
2.购买雕刻工具,又买了桃子备用。
②雕刻完才发现已是凌晨,以至于打乱了生物钟,第二天
起床,懵懵懂懂记错了日子,上班差点迟到。,
4.虽然雕刻工艺粗糙,但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作品,爱不
释手;会继续雕刻,让一个个小小的桃核展现更多的美。
示例——
第一次做核雕
3.记叙雕刻过程,描绘雕刻的“作品”,写出自己沉迷雕刻。
①没有控制好力度,刀锋跑偏,划破了手指头,鲜血涌出,
家里没有备用的创口贴,便用纸巾裹了手指头继续雕刻;
1.我立即在网上购买雕刻工具,正在淘宝上“逛”,朋
友的邻居来了。她做了十年雕刻,我赶紧向她请教如何选择
雕刻工具。她问我想雕刻什么?我告诉她想雕桃核。她说雕
刻工具有很多种,有刻石头的,刻木头的,刻果核的……我告
诉她,我要雕刻桃核。她帮我选了几件初学者常用的核雕工
具,又买了辅助雕刻的木板和架子——稳定果核。
我非常庆幸,差一点就买了木雕工具。还好遇到了她,
才没走弯路。回家时,我又买了几只桃子,只等工具到了,
就马上雕刻。
(三)根据主题修改、删减材料。
一个做雕刻的朋友帮我在网上选了几把雕果核
的刀,我又买了几个桃子,只等刻刀到了就开始雕刻。
修改:
四、例文评析
小时候,总是在爆竹声声中盼望着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外婆
家过春节。
记忆中,农村到处弥漫着爆竹那喜悦的火药味,家家户户
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外婆家自然也早早地张罗起来了,火红的春联里里外外贴
满了小院。“外婆!外公!”我们几个孩子活蹦乱跳地舞着花
进来了,然后是二姨、三姨提着大包小包接踵而至,闹哄哄地
挤满了小屋。
每到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忙前忙后,甚至顾不上揩一揩新
棉衣上的油渍!大鱼、猪头、兔包,还有外公前一天就炖好的
鸡等,摆得一张大圆桌上连放碗的地方都没有。于是,姨夫们
便端着酒吃,阿姨们则重复着她们小时候的故事,个个面红耳
赤,我和表弟几个则早拉着舅舅去放烟火了。
爆竹声声
那一夜,外婆家的小院子里没有天黑。长大了,我依然去
外婆家过春节。但是爸爸妈妈要加班,我便自己去了。
村子里的爆竹声依然是那样热烈,只是点着爆竹玩的小孩
已是几个新面孔了。
外婆依旧早早地张罗好了一切,小院铺上了瓷砖,它干净
得令我不敢下脚。春节,我窝在外婆家的小阁楼里看了一天的
电视。夜幕下,爆竹声声应和着烟花的绚丽,渐渐清晰,几个
来串门的亲戚也都回自己家去了。新年的晚风瑟瑟地钻进外婆
的小屋,捎来了外面爆竹歇斯底里的喊叫,有点刺耳。
桌上的菜依然丰盛,我端着碗,竟不知从何下筷,以前总
是和表弟抢着吃某样莱,现在表弟不在,竟有些疑惑——外婆
的手艺是不是退步了呢?
外婆不住地往我的碗里头夹这夹那,说着:“你舅舅还在
西安,机票太贵了,过两天再回来;你三姨一家去外地做生意
了,恐怕过年赶不回来;你五姨在杭州,估计初四回来……你爸
妈很忙吧?”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忙,现在都忙啊……”外婆这一沉默,屋子里一下子就静了下
来,屋外的爆竹声依稀可闻。幸好电视里的春节晚会正咿咿呀
呀地唱着,这才有点像春节了。
我看了一眼外公,他正就着温热的黄酒吃菜,眼睛直直地
望着电视,没有什么话,很认真地吃着,偶尔评论一句节目,
几个字,几个词。
我开始打量外婆小屋里的摆设。门楣上,一张“子孙满堂”的横批,红得耀眼。在那个位置,我清楚地记得,年年都贴着
一张“子孙满堂”。今年,一定是新贴上的……
春节本该是喜庆的节日,却弥漫着失落与淡淡的忧伤。文
章先写小时候在外婆家过春节的热闹情景,再写长大以后一个
人陪着外公外婆过春节的落寞情景,前后对比,写出了当代经
济大潮下中年人生活的艰辛,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传统意义的
“年味”渐渐走远。文章标题为《爆竹声声》,儿时爆竹声里
的是喜悦,长大以后爆竹声里是落寞,一样的爆竹,别样的滋
味,时过境迁,感受深刻,自然更能够感动读者。
情感流露自然,文章的语言自然、生动、连贯。
【评析】
第二课时
(一)写作方法指导
第一、认真审题,确定写作的中心,确保选择的材料围
绕所写的话题展开。
2.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要挖掘出节日的特色,
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统领全文。
1.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节日,也可以选择两三个节日,不
仅要描写节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要描写节日里人们
的活动经历以及自己的活动体验。
第二、列好提纲,安排好写作的顺序。
第三、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句子间、段落间以及文章整
体的统一性。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
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
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一)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
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
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3.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二)写作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三)拓展——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
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
节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欢乐祥和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1.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等。是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
的最后一个晚上,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
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2.春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
十五日。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
共吃元宵等。
3.元宵节
4.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
大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
子。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
秋千、插柳等活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是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
括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赛龙舟等。
5.端午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我
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中秋节在我国始于唐朝,兴盛于宋
朝,同时也是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
季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
饮桂花酒等等。
6.中秋节
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
节日。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
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7.重阳节
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
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祭祀先
祖、喝腊八粥等。
8.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