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综合训练(试题二)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简答题
1.小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瓶子,如图,瓶中装了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产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2.你知道一天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吗?
3.烧杯里装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上标记,把烧杯放在窗台上,几天后,液体的体积减少了,烧杯底部出现了一些白色的颗粒,这是怎么回事?
4.如图1,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些碎小的泡沫,将杯子直立倒扣入水中,将你看到的现象画在图2中。
5.冬天下雪后,护路工人们为什么会在路上撒盐?
二、实验题
空气有质量吗?下面是小科同学的操作过程:
6.在天平的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让天平达到________(如图1)。
取出皮球,往皮球中打入了20筒空气。
把皮球重新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到图2现象。(如图2)
在放豆子一端的小桶里放一些豆子,让天平重新平衡。(如图3 )
7.这个实验我们重复做三次,目的是:________。
8.充了空气的皮球还可以继续往里充气,这说明空气具有( )的特征。
A.很轻 B.容易被压缩 C.会占据空间
9.皮球中打进去20筒空气后,同学们在天平的另一端放进去6颗绿豆,天平重新变回平衡,说明20筒空气的质量( )。
A.约等于6颗绿豆的质量 B.小于6颗绿豆的质量 C.大于6颗绿豆的质量
10.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11.除了绿豆,同学们还可以选择( )来做实验。
A.苹果 B.回形针 C.橡皮
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右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如图1,不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
A.飘动 B.不飘动
13.如图2,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
A.飘动 B.不飘动
14.如图2,点燃蜡烛后,直筒外和直筒内的空气相比( )。
A.直筒外的空气热 B.直筒内的空气热
15.如图2,点燃蜡烛后,洞口A和洞口B处空气的流动情况( )。
A.空气从洞口A流入,从洞口B流出 B.空气从洞口B流入,从洞口A流出
16.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点燃蜡烛后,直筒内的空气受热,体积___________(填“膨胀”或“收缩”),质量变轻上升,直筒内外的冷热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17.设计一个“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设计一种方案即可)。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的沸腾实验。
(1)写出图中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加热后,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后,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们把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袋子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塑料袋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做让“热气球”上升实验
实验步骤:(1)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
(2)把塑料袋口朝下打开,放在,点燃的蜡烛的_________(填“上”或“下”)方。
(3)过一会儿松手,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塑料袋会_________,松手后塑料袋会_________。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体积会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___(填“轻”或“重”),所以热空气会_________。热气球上升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三、综合题
20.我们用注射器研究过空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先用注射器抽进一部分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压到底部;如果放开按住注射器外筒的手指,将会看到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压到底部。(两空选填“能”或“不能”)
(2)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能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在烧杯里加入一些水,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过一段时间,我们看到:
21.温度计的读数不断_________,说明水温在_________。(填“上升”、“下降”、“升高”、“下降”)
22.杯底产生大量的,杯口上有白汽出现,杯壁上出现_________。(填“小水珠”或“气泡”)
23.当杯里的水开始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显示为_________。(填“90°C”或“100°C”)
24.继续加热,在较长时间内,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
A.继续升高 B.保持不变 C.开始降低
小明不小心把一包粗盐倒在了地上,里面全是沙子,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沙子,重新获得干净的盐,他是这样做的:
25.他先用___________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填“甲”“乙”或“丙”)
26.待盐完全溶解后,他再用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分离沙子和盐水,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
27.若想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他需要用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A.蒸发 B.过滤C.沉淀)。
28.在蒸发食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29.蒸发皿中的白色晶体是___________。
3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他在做实验时酒出了酒精并在灯外燃烧,他该怎么处理?( )
A.用电风扇吹 B.马上跑 C.不要惊慌,可以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天气的研究。
下图是我们无棣县某五天的天气预报屏幕截图,请根据截图回答问题。
31.根据天气符号可以判断周四的天气是( ),风速等级是( )。
32.图中的信息显示,今天的风向是南风。如果学校的红旗在飘,红旗会飘向( )。
33.折线上的数字表示一天中的最高、最低气温。12月14日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温度是( )℃。
34.测量气温应选择( )。
A.通风,阳光不能晒到的室外
B.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外
C.不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外
35.对照天气预报截图,今天的云量可简单记录为( )。
A. B. C.
在学习《水》单元时,301班的两位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于是他们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常温清水,将食盐和小苏打各平均分成了8份,每次取一份倒入水中,待完全溶解了再加入第二份,直至溶解不了为止,最终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份数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 √ √ √ √ √ √ √ ×
小苏打 √ √ ×
36.为了实验的公平可靠,两杯水的水量应当( )。A.一样多 B.放食盐的杯子多 C.放小苏打的杯子多
37.食盐和小苏打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水中?最科学的理由是( )。
A.主要为了准确的比较出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B.只是为了加快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C.只是为了减少食盐和小苏打的浪费
38.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这杯水中小苏打最多能够溶解( )。
A.2份 B.3份 C.8份
3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溶解能力较强的是( )。
A.小苏打 B.食盐 C.一样强
40.如果杯中取得是 50 毫升的水,正常情况下, 最多可以溶解食盐约为( )。
A.2克 B.10克 C.18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有水从A管出去;空气能占据空间。
2.早上到中午,温度由低变高;中午到晚上,温度由高变低。
3.液体在常温下进行了蒸发,水量减少,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析出,在烧杯底部出现白色颗粒,这是结晶现象。
4.
5.下完雪后,路面上结了冰,变得很滑,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将食盐撒在路面上是由于食盐溶于水后会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雪尽快融化,使地面不易结冰。即使已经结冰,也会使冰融化,这样地面的摩擦力就增大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6.平衡 7.多次实验防止偶然性 8.B 9.A 10.空气是有质量的 11.B
12.B 13.A 14.B 15.A 16.膨胀
17. 搅拌能否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 搅拌棒、两个烧杯、水、食盐 准备两个烧杯,装入等量的水,同时将两份食盐分别倒入两杯水中,一杯用搅拌棒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18. 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 水面逐渐出现白雾,再加热一段时间,有气泡从水底上升 水底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 袋子会鼓起来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19. 上 鼓起来 上升 变大 轻上 升
20. 不能 能 被压缩 占据空间
21. 上升 升高 22.气泡 23.100°C 24.B
25.甲 26. 乙 低于 27. 丙 A 28.B 29.食盐 30.C
31. 多云 3-4级 32.北方 33. 11 -2 34.A 35.A
36.A 37.A 38.A 39.B 40.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