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8 09:57: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赤壁》微课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赤壁 学科 语文
一.微课设计思路
首先选择一节适宜的课程,依据学习者特征及教学重难点等、教学目标等做好教学设计,收集相关图文以及音视频素材,制作课程演示文稿,然后采用camtasia工具对演示文稿进行播放录屏,在借用剪辑工具合成音画,添加片头片尾。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⒈ 回忆“折”这个字的三个读音并区别用法 2.掌握“戟”的读音 ⒊解释“销”、“将”、“与”等字的意思 ⒋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⒌识别并掌握“兴、用典”这两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⒍懂得分析诗歌要知人论世,学会分析诗歌“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⒎通过对该诗结构(由记叙引发议论)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议论文写作技巧: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⒏理解文章所抒发的情感 ⒐懂得在生活中要抓住机遇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咏史诗” 2.诗歌结构的分析 3.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的运用 难点: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的分析、讲解 “二乔”的象征意义 3.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 通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己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语读技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图片资料、演示文稿 学生:课本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走近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歌诵读
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诗歌赏析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课程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怀才不遇之感。